记一次探究活动课

时间:2022-09-13 10:58:03

记一次探究活动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章第2节的内容: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最常见的基本方法有(1)观察法(2)调查法(3)分类法(4)比较法(5)查阅文献资料法(6)实验法等。尤为重要的方法――是实验法,本节课的课题:是探究影响生物分布的环境因素,现在以鼠妇喜欢生活 在什么样环境中来研究学习,但同学们还不忙回答,现在来思考一个问题,鼠妇属于什么样的动物?稍许片刻,老师进一步发问,你们认识鼠妇吗?

同学1:可能是雌老鼠吧。

同学2:不对,鼠妇好象是什么虫?

同学1:老鼠就是害虫。

同学3:鼠妇是一种昆虫,体内没有骨胳的昆虫。

同学4:我赞成同学3的说法。在动物世界中看到过。

老师:是吗?展示图片或者投影;让活生生的鼠妇出现在同学们的眼前。然后肯定地说,同学3回答得好,同学4的赞成很对。进一步介绍 阐述

鼠妇属于昆虫, 也称潮虫,为潮虫科。我们这些地方又称它为“地虱子”,是可能因为与它生活环境有关吧。

老师:同学们.看了图片后,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吗?

同学1:鼠妇好象喜欢阴暗的地方。

老师:为什么?说明理由。

同学1:可能是怕光吧。

老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同学1:隐居的环境。

老师:还有不同看法吗?

同学2:鼠妇好象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老师:是吗?

同学2:是的。

老师:还有异议吗?

大家说:鼠妇好象喜欢阴暗而又潮湿环境。

老师 : 你们真棒 ,一下子就发现了问题了。老师为 你们 鼓掌。

同学们:一齐鼓起掌来。

老师:现在请同学们就作出这样假设:鼠妇喜欢在阴暗而潮湿环境,不过发现问题,还是要用实验来做验证,假设是否正确,需要亲手探究,才能得出正确结论。所以今天请同学们认真做实验,喜欢吗?

同学们:喜欢

老师:好的,将分成6-8人的若干小组,每一小组发放一个培养皿、计算器、黑胶布与透明胶布、干燥泥土与潮湿泥土,10只鼠妇。这些材料与器材,课前准备。

老师:实验操作方案设计,让同学们在培养皿中,将潮湿泥土与干燥泥土各放一半边,10只鼠妇放在之间,然后再用黑胶布封存潮湿的泥土一半边的培养皿,透明胶布封存干燥泥土另一半边的培养皿。提问同学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同学们:对照实验。

老师:对,没有对照的条件就不能对比,得不出结论正确与否。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探究,1分钟报告记录一次。

甲: 报告透明干燥泥土一边有6只。

已: 报告透明干燥泥土一边有5只。

丙: 报告透明干燥泥土一边有4只。

丁: 报告透明干燥泥土一边有3只。

戊: 报告透明干燥泥土一边有7只。

己: 报告透明干燥泥土一边没有鼠妇。

老师:你们实验结果不一样,看来还需要你们重复做几次,因为实验次数太少,数据的偶然因素较大与预期结果不同,大家有信心吗?

同学们:做得到,有信心。

老师:好的,继续探究观察记录吧。

同学们:到底做几次探究记录呢?

老师:10次,就行了。

老师:一边观察同学们进行实验探究,一边提示,10次中记出黑暗潮湿处鼠妇只数与透明干燥处鼠妇只数。谁多谁少,再一次做比较,统计后看实验结果。

多数组:阴暗潮湿半边的培养皿中鼠妇只数多。

失败组:为什么我们探究的结果不一样呢?而干燥透明处统计鼠妇只数多一点呢?

老师: 失败原因:1.可能是鼠妇没有适应装置环境,使鼠妇过度紧张,而造成实验有误差。2.实验装置没有保持静置,干扰了鼠妇的正常活动等。现在大家信服了吗?

大家齐声:信服了。

老师: 作出总结,同学们,你们看到了实验现象,充分说明了你们作出的假设完全是对的。鼠妇的的确确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环境中。

老师:现在实验做好了,结论得出了,请同学们把鼠妇拿上来,装进讲桌上的大瓶子里。我们要放它们回归大自然。

同学们:为什么?

老师:你们想一想,鼠妇虽然是一只小昆虫,但它也是生物圈中我们生物家族的成员之一,人与动物要和谐发展。同学们说对不对?

同学们:对。

老师: 通过上述实验探究活动,你们知道探究的基本步骤有那些呢?

同学们:争先恐后得回答:有1.发现问题 2.作出假设 3.设计实验方案 4.实施实验方案 5.分析实验现象 6.得出实验结论。

老师:好的,概括得非常好,你们真棒。

同学们:雷鸣般地掌声敲响了下课的钟声。

老师:同学们,希望下一节课,再接再厉,继续发扬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做得到吗?

同学们:做得到。

老师: 下课。

课后反思:这是一堂有趣的探究课,同学们自始自终在充满激情的兴趣中去学习,团结合作中去探究。整个课堂的气氛活跃。收效颇佳。

上一篇:浅析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途径 下一篇:《武术自选拳》体育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