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医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2-09-13 10:48:28

高职医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一、问题提出

1.《走出半个人的教育》的启发

《大学频道》2005年第4期刊登了由姚蕾、程艳林两人合写的篇名为《走出半个人的教育》的论文,文章篇幅不长,但引经据典,哲理性强,提出了一个现实教育中耐人寻味的问题,即,科技与人文分离导致两种畸形人――只懂技术而灵魂苍白的空心人和不懂技术而奢谈人文的边缘人的极端后果,并指出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对于造就合格人才的意义、价值,尤其强调了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人文精神缺失带来的社会危机,同时,该文本着人的全面发展理念出发,提出了“走出半个人的教育”误区的具体措施。这篇文章切中了现代社会专业院校教育体制中过分注重科技技术,淡化人文的要害,引起了笔者的强烈共鸣。笔者工作于医学院校,从教18年,亲历现代医学教育体制的演化,对现代医学生人文素质不足深感遗憾,故此,进行了一次主题为“高职医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调查,结合所见、所想,并查阅相关资料形成此文,旨在总结高职医学生人文素质现状,讨论分析“走出半个人的教育”的建议和设想。

2.2001年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医学教育培养人的艰巨任务

医学研究与服务的对象是人,在医学教育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强文、理、医渗透和多学科交叉、融合,把医德、医技的培养结合起来,加强对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这表明在医学科学发展的今天,培养塑造医学生人文素质是我国医学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

二、高职医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调查

1.材料和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是我校2002级、2004级高职大专包括护理、健康理疗、眼视光、医学检验、医学影象、医疗保险等8个专业300名大学生。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和自身人文素质评价两个方面。自制调查问卷,统一时间,学生集中,不记名方式填写,统一收集。现场收回296份,有效291份。

2.调查结果和讨论

第一,医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结果表明,学生们普遍认为学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使自己全面发展是非常重要的。58%的学生认为自己从高中的理科基础教育中走出,人文教育不足使自己的人文知识严重匮乏,迫切需要高等教育开发自己的人文潜质,以补充自己的不足,适应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72%的学生认为诊断、救治病人过程中除必备的医学知识外,心理问寻和良好沟通能力同样是不可缺少的能力,因此,希望学校能够多途径的开展人文素质教育。

第二,高职医学生对人文素质内涵的认识:大多数学生认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与其职业特点不可分割,必须关注医学以人为本的核心,具体包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仁心仁术的医德、稳定的心理素质、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必备的法律知识、良好的人文修养、工作中的协作精神、公平的竞争意识等等,从中不难看出,医学生对人文素质有质朴的理解,这是非常可贵的财富,如何将其实质内涵深化为学生的具体收获是高职医学教育急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高职医学生人文素质现状:26%的学生对“非典”时期的钟南山、张积惠表示敬佩、崇拜,希望成为他们那样的人;40%的学生认为我校医学生的人文素质状况一般,招生生源为理科,学生的人文基础知识严重不足;12%的学生认为学生人文素质较差,表现为重医学,轻人文,多数学生对学校开展的校园活动无动于衷; 10%的学生认为医术是生存根本,赚钱是目标,人文无所谓等等。

第四,高职医学生对待人生态度:12%的学生认为医学生的人生态度是救死扶伤的信念;64%的学生选择获得快乐为人生态度;14%的学生认为人生多变,金钱的意义不可低估;15%的学生对选择 医学并不认可。这些表明:医学生中有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但是更多的人还没有明确人生的态度,选择含混。有的甚至存在人生态度与职业道德观上的矛盾,因此,必要的人文教育和驯化将有助于开拓其内心世界,使之在厚重的人文精神积淀下,真实感悟人生目的、意义,端正人生态度。

第五,对自己人文知识结构的认识:40%的学生认为高中时期选择理科是由于自己对人文没有兴趣,进入高校后医学课程繁重,更没有时间和精力补充人文知识的欠缺;31%的学生认为哲学枯燥,自己对法律茫然,遇事容易冲动、怨恨、偏激心理较重;23%的学生认为自己天生就没有欣赏音乐、美术的资质,25%的学生不清楚扁鹊、华佗、张仲景、李时珍的生存年代。这表明医学生的知识结构极端不合理,“半个人的教育”结果已经在他们身上显现。

三、思考与措施

1.思考

人文素质属于人如何处理与自然、社会、他人关系以及人自身理性、情感、意志等社会属性方面的问题,通过医学生的观念意识、品德情操、价值修养、人文知识等多方面再现出来,具体分为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两个方面。其中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核心。对现代医学生而言,其人文素质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即医疗救治与乐于合作同等重要,帮助病人修复身心同等重要;其二以人为本的高尚医德,即用强烈的爱心焕发持久的责任心,履行自己的神圣职责;其三高雅的谈吐、举止,积极配合医生及病人的实际要求,营造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其四身心和谐会自我排除不健康因素对心理的影响,自觉运用心理调适疏导病人的不快;其五发现美、创造美的素质,按照美的规律为病人解除痛苦,为患者建造美好的治疗环境、精神世界。

2.措施

其一逐步调整医学生的生源结构,适当增加文科生的比例。如医学美容、药品营销、医疗保险、护理基础等专业,可以实行文理兼容,有助于医学生整体人文素质的培养;其二科学调整医学生课程设置,将《文学欣赏》、《行为医学》、《社会医学》、《医学心理学》等纳入必修课,同时将“医学文化”、“医院文化”、“医疗法规”等普及到医学生群体中,实行必要的人文熏陶;其三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人文素质。加强医学专业教师人文素质的培训、定期开办医学与人文专题讲座,使教师在课堂中把人文教育当作基本教学任务,在校园文化活动中也能体现教师的人文素质修养;其四注重全过程的人文素质教育,学生入学第一年,重点开展医学人文精神教育、第二年在临床见习和其他学习的各个环节注重人文观的确定教育,基础教师、专业教师、管理教师用有意识引导,将教风、师德等影响及时渗透给学生,使之变成学生素质养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实习中注重学生沟通能力的训练,体察患者需求、有效实施心理安慰、检验综合能力。注重校园文化的开展,引导学生自觉利用机会展示自己的实际能力,调整身心素质的发展方向。其五强化对教师、学生人文素质的评价,及时检测学院整体人文教育水平,制定层次目标,实行量化管理。

上一篇:解读孔子终身学习思想的内涵 下一篇:大学生诚信教育:高校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