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学数学教学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9-13 10:42:59

浅谈农村中学数学教学现状及对策

摘 要:中学数学是中学学习的难点和重点,文章通过分析当前甘肃农村中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性对策。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农村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1-0159-01

一、引言

在中国教育历史上,数学一直是学生认为比较困难的学科,尤其是中学生,他们对事物理解和认识的能力还不够深入,抽象思维能力因年龄和思维模式的影响而不足,因此对数学学习从小学到中学过度不够成功,随着年级推移,数学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考验逐渐显现出来,这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慢慢产生了厌倦的思想,尤其是地处西部地区的甘肃省农村学生更为突出。因此,如何提高中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模式和理解能力的认识是提高中学数学教学的关键。

二、当前中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1.教育观念及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未能转变

中学是从小学到高中的一个过度时期,学生从小学开始,初步认识数学是从数字开始的,小学生对数字的认识,开始对数学非常有兴趣,这也是小学生的心理作用,但是,小学学习结束后,进入中学数学学习,开始认识了实数,开始知道了正数负数,慢慢地学生发现数学并不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了,而是一门课程,既然是一门课程,那么只有好好去学它了,为什么要学呢,是因为要参加高考。

对于老师而言,因受现在教育制度的影响,教育部门实行“校长负责制”,评价一个学校或者说一个教育机构的因素只有一个,升学率及成绩最高分,除此之外至于对学生整体素质有无影响,有没有改变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和认识,以及在价值观上,世界观上对中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认识从未思考,这就造就了现在教育的一个情况,教师成天在讲台上讲解,学生在课堂上从头听到尾,然后是布置作业,对作业中有问题的学生,不对其错误原因进行详细分析讲解,先是利用惩罚办法,对学生责骂或者站立数小时,或者让别的学生嘲笑,还有用罚款的办法惩罚的办法。这都是没有认识都教育的意义的行为。

2.未能让学生对数学进行本质的认识

教师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从中学开始,先讲解第一单元,第二单元,实数,代数式,一元二次方程,方程组,不等式……,究竟方程组能解决什么问题,是因为什么问题而提出的,却不去对学生讲解,也不去分析我们生活中要用到数学问题,更不用去研究数学在某个问题上的用处,以及利用数学知识能够给我们生活带来什么好处。如文献中所言,其实数学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学问,是认识世界的一个基本理论体系,不管天文,航天,生物,机械,化学,建筑,医疗还是风水学,都离不开数学知识,就连最简单的生活问题,一斤苹果1.5元,给收银员付给10元,找回8.5元是很有研究价值的学问,其中包含了价值和价格的关系,剩余价值以及商品属性关系,最大剩余价值及价值尺度,社会无差别的劳动,国家对经济的调空等一系列研究问题。

3.中学数学教材内容不够丰富

现在我们国家中学数学教材大都是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老教师编写的,整体使用性能非常优秀,能够给学生由浅入深的引导,但是由于重新编写教材存在着诸多问题,如重新排版,重新画图,重新制定一系列辅导教材和教书用书,因此教材中选用的例子,方法比较陈旧,没有注意与新技术新方法的结合,只讲解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知识,学生也只能接受基础的教育,对和新事物之间的联系大为脱节。

三、数学教学现状对策

1.教学模式改变

由于传统讲学的弊端,现在的教学结果是学生思维模式呆板,只会去做一个类型的题目而不去思考接近问题的解决办法。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需要综合性人才才能建设国家和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在由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的模式去让学生学习了,应该培养学生的对数学的认识,由填鸭式向自主学习模式转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是最关键的因素,也是引导学生的主体,让学生从思考开始,对数学学习有兴趣,这样学生才会在数学这一门学科上逐渐有所成就。

3.提高教师对数学教学的功能性认识

在我国的教育法中,对教育者所进行的政治性和功能性教育都有一个全面明确的规定,我国数学教育的功能,除了基本的知识教育外,还有文化功能和政治功能,当下在甘肃农村数学教育中,只注重了学生的基本知识教育,却忽视了知识存在的价值,也就是忽视了基本知识应该有的意义。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学习本课程的真正意义,让其了解数学能够解决的问题,从实际出发,讲解如何建立数学模型,对数学模型进行数学讲解,演绎出预解决的问题。

四、结语

本文从甘肃省农村基本情况出发,研究了中学数学教学的现状,经过分析和在本校学生中的实践学习中证明,对策具有一定的价值,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把生活与学习结合起来了。

参考文献

[1]李祥兆.数学归纳推理的认知分析和实证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03.

[2]涂荣豹.建构主义观的辨析及再认识[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2,(3):13

上一篇:浅议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下一篇: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与批改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