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品德课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9-13 08:58:45

浅谈思想品德课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有了自学能力,将来不管科学技术发生怎样的变化,不管遇到什么新的问题,他都能够去学习,去研究。那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何入手呢?下面我谈谈我的看法:

一、做好课前预习,培养预习能力

课前预习,是听课的必要准备,是增强学生听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它能使学生了解新课的内容结构,重点难点,明确问题。这样学生在听课时注意力就会特别集中,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更快一些。特别是听课中碰到老师讲得与自己预习时理解不一致的地方,就会进一步加以思考,反复领会老师讲的道理,找出问题的症结。当然课前预习教师要加强指导,要让学生有目的的去预习。特别注意预习不要流于形式,这样就达不到预习的目的。

二、做好课堂记笔记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课堂上听课就要记笔记,而学生一般习惯于蒋老师的板书抄录在笔记本上,这既不利于课后复习时的知识的对号入座,更不利于集中精力去听老师的课,为此老师要告诉学生笔记不能简单的抄板书,不能记与听脱节,如遇到记不下来的或来不及记的地方,要暂且放下,做上记号,课后再做详细的笔记。正是这样,我们可以更新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做笔记。首先,跪着老师的讲解,在文中相应处做笔记。其次,编写知识点的归属纲目的序号做笔记。再次,用特定的符号表明知识的重难点。只有这样学生学习的就比较轻松,从而加深记忆,有利于复习知识时的对号入座,分类复习掌握,提高学习效率。

三、加强练习,培养学生分析解题的能力

练习,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巩固知识和提高技能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练习,学生既检验了自己掌握的知识的程度,也检验了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练习题的编制和选择首先要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做到有的放失。要考虑新旧知识的结合,做到既不脱离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又不局限于一堂课的讲课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知行统一。

四、做好知识小结,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知识小结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对小结应作必要的指导,可让学生抓住中心,理清思路,把握知识网络,如图表法列出只是对比框图和知识要点,图表做到文字简明,结构合乎逻辑。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预习,听课,练习,小结这四个环节抓起,是最常见的,最有效的,学生最容易掌握的方法。

上一篇:如何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下一篇:心灵的教育――班主任工作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