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企业班组安全自主管理外控体系的人控体系研究

时间:2022-09-13 08:50:41

煤矿企业班组安全自主管理外控体系的人控体系研究

【摘 要】煤矿班组安全自主管理的外部控制体系与煤矿班组安全自主管理内控系统是相辅相成的,本文主要从煤矿班组安全自主管理的外部环境即人控体系方面进行论述,煤矿班组安全自主管理外控体系的完善是煤矿班组安全自主管理发展的基础与保证。

【关键词】煤矿企业;班组建设;自主管理;外控体系;人控体系;预防为主;和谐矿山

0 引言

矿山安全是煤炭工业稳定、持续、高速发展的根本保证,是关系煤矿职工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关系国家和集体财产不受损失的头等大事。由于煤炭开采属地下作业,生产环境恶劣,生产过程复杂,受到水、火、瓦斯、煤尘和冒顶等多种自然灾害的威胁,致使煤矿生产安全问题较其他行业更重要、更复杂、更难解决。因此,安全生产历来就是煤矿生产的头等大事。

1 人的心理因素分析

1.1 不安全心理状态

不安全心理状态是指发生失误及违章操作的种种心理状态。其根源往往在于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劳动管理以及本人的先天性心理素质。其主要表现在:l)侥幸心理;2)投机心理;3)逆反心理;4)凑兴心理。

1.2 心理主体面临的周围环境

1.2.1 作业环境

人们劳动始终离不开特定的环境。煤炭生产特殊的开采方式和恶劣的作业环境造就了煤矿工人这个特殊的群体。煤炭生产的第一现场是在井下,井下环境与一般劳动环境有很大区别。煤矿井下环境的复杂性,以及给作业带来的负担和危害,构成了煤矿矿工劳动的特殊性:劳动强度大、安全卫生条件差、工作时间长和环境艰苦。

1.2.2 人机系统

在生产活动中,人是劳动的主体,环境是条件,机器则是劳动工具。随着工具的不断改进,人与机器的关系在发生变化。井下机械系统比较复杂,空间小,设备多且笨重,工作地点变换频繁。煤矿人机系统的特殊性,给工作带来诸多不利,其中劳动强度大,人机匹配不当,又是导致事故多发的原因。

1.2.3 家庭

家庭是以婚姻为基础和起点,以其中成员间人际关系为纽带,以生育、消费、赡养、教育等为基本社会职能,是一定条件下的法律和道德观念所承认的社会生活的组织形式。矿工是社会群体中较为特殊的一部分,家庭生活一般有以下特点.:夫妻两地分居多,农民工的家属一般均留在农村务农,在矿上住单身宿舍;家庭负担重,子女多;年轻人多,处在婚恋期的人多;夫妻感情纠葛、住房、经济等问题突出,易导致影响安全的心理情绪。

1.2.4 团体控制

人的任何行为都是社会行为,煤矿事故心理行为酝酿于团体之中。煤矿区队作为基层组织,各种规章制度构成了这个群体的正式规定,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是约定俗成的,包括安全意识等非正式规定。群体在相互作用下,会发生种类化过程,即由于相互影响模仿,使个体受到暗示,形成一种公认的非正式行为规范,表现为从众行为倾向。因此,既要看到大众行为有积极的作用,也要看到大众行为的负面影响,容易出现在团体的“压力”下随大流做出错误的判断,这将使团体安全思想行为失控,是严重的安全隐患。

1.3 人的行为因素分析

行为科学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受社会、生理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而,生产中引起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人为失误和“三违”发生的原因是复杂的。有了这样的认识,对人为事故的分析就不能停留在“人因”这一层次上,应该进行更为深入地分析。例如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表现时,应分清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原因;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原因。关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分析,是从人的行为、动机和心理状态开始的,研究产生人为失误造成不安全动作的主要原因。由于种种的不安全动作、不安全操作,造成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1.4 安全行为分析

人的安全行为是复杂和动态的,具有多样性、计划性、目的性、可塑性,并受安全意识的调节,受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支配,同时也受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态度、意识、知识、认知决定人的安全行为水平,因而人的安全行为表现出差异性。由于千差万别的个性,人的自由度比机器大得多。每个人的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要在人机系统中得到协调一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为此,要根据人的共性和人的信息特征来深入研究和分析操作人员容易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基本原因以及事故发生的一般规律,从而采取必要措施减少人为的失误,从而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

2 “人控”的方法和措施

2.1 安全教育为基础,注重思想引导力

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要有具有安全思想的员工来完成,而员工抓安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安全生产的管理离不开安全教育。注重从思想上入手,向员工灌输一种积极强烈的安全意识,将极大地促进安全生产持续顺利进行。

2.2 加强技术管理,提高员工操作力

安全事故的一般都发生在生产的第一线,据不完全统计,约有98%的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是由员工的不安全操作造成的,因此,从客观上讲,这些事故完全是可以得到避免的。因此,加强技术管理,进而提高员工的操作力,将会大大减少不安全操作行为的发生,有效地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具体措施包括:优化工程设计、合理布局采场、提供安全生产技术保障;以人为本的科技兴安措施,如人体生物钟、下井人员的测控仪等。

要不断强化综合素质教育,提高安全人力资源质量。从强化安全教育手段、提高安全教育效果入手,增强员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和安全管理的执行力,提高员工个体和群体的业务技能和安全保障能力,真正把安全教育培训作为开发人力资源、利用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质量的手段,为安全生产提供最基础的保障。

2.3 加强责任落实力的管理

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的重心在基层区队,重点是井下现场,关键是基层管理干部,只有牢牢抓住基层不放松,紧盯工作现场,充分发挥各级管理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才能从根本上堵塞安全管理的漏洞,最大限度的保障安全生产。为此,煤矿应注重将传统手段和创新思维相结合,积极探索和实践新的安全管理方法,把安全管理重心下移作为安全管理创新的突破口,狠抓管理责任的落实,确保安全措施的有效实施。

具体措施包括: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年度、季度、质量包保制度;管理干部下井抓“三违”、罚款指标、捡拾垃圾;“三违”比率的考核、“三违”性质的界定、安全质量问题罚款的规定;业务保安责任措施,包括技术比武、以师带徒、专业包保、部室切块包保等;安全督察制度,如安全督察队、干部督察队等。同时在责任落实上严抓闭(下转第288页)(上接第283页)合。安全工作的闭合是衡量安全管理是否到位的主要标志,要把责任落实的重点放到了闭合上,凡事重闭合、凡事抓闭合,提高安全质量管理的效能。

2.4 发挥绩效考核的拉动力

具体措施包括:安全积分奖励制度;推行结构工资制;双基奖惩考核办法;矿长嘉奖令制度等。具体内容有:

1)严把目标考核

2)是在干部考核上重数量更重质量

3)是在工作保障上注重绩效考核拉动

2.5 形成风险共担的激励力

具体措施包括:事故层级追究处理办法、首例事故升级处理制度、精品工程奖励制度、罚款交现金制度等。建立塔式垂直管理模式,对责任范围内出现的人身安全事故、重大非人身事故、质量低劣问题、重大隐患和主要不安全问题、严重违章事件等安全质量管理问题实行连带责任处罚,层级追究。

3 结束语

总之,通过实施个人管理、岗位管理和班组管理三个层次的基层安全自主管理,建立起煤矿自主管理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班组和煤矿本质安全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张优良.企业班组管理的难点与对策[J].石油化工安全技术,2003(02).

[2]谢晓宇.如何做好班组管理工作[J].车间管理,2000(01).

作者简介:胡苏文(1965―),男,汉族,宁夏中宁人,2003年毕业于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政工师,主要从事政工方面的工作。

上一篇:路基路面压实评价指标试验分析与研究 下一篇: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外科护理中的实施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