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心理压力或致后代高血糖等

时间:2022-09-13 08:10:32

父亲心理压力或致后代高血糖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副所长李小英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科学部主任陈学进研究员共同领衔的一项研究证实,心理性应激状态下的小鼠爸爸所生的后代更有可能出现高血糖。相关研究论文于近期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细胞代谢》杂志上。

近年来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心理压力影响人体健康。如工作压力大可以改变身体处理脂肪的方式,导致高胆固醇和致命性的心脏病;压力太大会导致女性不孕的风险增加1倍等。而李小英和陈学进则想通过这项新研究知道压力所产生的影响是否能跨代传递。

科研人员首先用2周的时间,每天将雄性小鼠关在塑料管中2个小时来诱导压力,导致这些动物血糖水平增高,体重增加缓慢,血液中压力激素糖皮质激素的水平增高。随后,科研人员再让这些小鼠与未被禁锢的雌性小鼠,结果证实它们的后代血糖水平比正常小鼠的后代要高。

接着进行的机制研究揭示,血糖增高的根源在于一个叫做Sfmbt2的基因。当雄性小鼠每天被禁锢在塑料管中时,飙升的糖皮质激素导致中Sfmbt2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增高,但这些表观遗传标记不会影响DNA,却能导致小鼠后代的血糖水平升高。

科研人员在了解相关机制后,将一种抑制糖皮质激素效应的小分子注入雄性小鼠体内,阻止了Sfmbt2基因过度甲基化。李小英说:“我们的进一步研究有可能在未来通过成果转化,促使开发出针对人类高血糖的新疗法。”

(卫 文供稿)

动脉血管管壁钙沉积预测心血管疾病

美国埃默里大学科研人员新的一项研究报告称,通过扫描动脉血管管壁的钙沉积值,可以预测人们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研究人员对9 715名受试者进行了长达15年的跟踪研究,受试者每年都接受动脉血管管壁钙沉积CT扫描。研究期间有936人死亡。研究结果表明,与没有出现动脉血管管壁钙沉积的受试者相比,有钙沉积的受试者死亡率将增加68%,而且钙沉积最大值的死亡率则是前者的6倍。

研究人员称,动脉血管管壁上的钙沉积物将形成斑块,这些斑块最终会导致动脉血管粥样硬化。一旦这些斑块破裂,还会形成血栓,导致中风和心脏事件。动脉血管管壁钙沉积CT扫描可以早期筛查心血管疾病,或许人们此时还没有任何临床症状。这就给医生及时治疗提供了宝贵的时间,而且该项检查的费用也比较低廉。研究人员呼吁,动脉血管管壁钙沉积扫描应当作为老年人的一项常规检查。

(杨光平编译)

用小盘子进食有助于减重

澳大利亚邦德大学研究人员一项新的研究发现,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帮助减重、对抗肥胖,那就是使用小盘子盛装食物。

此前有50多份研究报告分析使用小盘子是否能减少食物摄取量,但研究结果并没有形成共识。有些人认为,使用小盘子确实可以减少食物摄取量,但有些学者则对此不以为然。在这些研究中,有些研究的重点是放在小盘子与不同食物摄取量的关联性上,也有研究针对餐具种类、食物份量多少及用餐情境等进行实验和分析。

研究人员对这56份研究报告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发现改变餐盘尺寸平均可以减少30%的食物摄取量。如果餐盘直径减少30%,装食物位置减少约一半,食物摄取量就会减少约30%。

在最近发表出版的《消费者研究协会》期刊上的这项研究称,总体来说,在特殊情况下,使用较小盘子的确有助于减少食物摄取量。

(方留民编译)

上海四成以上成人超重

在上海市卫生计生委、上海市体育局等联合举办的第32届新民健康大讲堂上,上海市上海市疾控中心主任吴凡在披露上海市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监测最新数据时介绍,上海市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2.5%,肥胖率为9.8%,合计42.3%。

吴凡介绍说,2007~2013年,上海成人超重率上升3.5%,肥胖率上升1.7%,由于超重基数大,预计今后肥胖患病率将会较大幅度增长,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的患者人数也将随之快速增加。

吴凡提醒上海居民别陷入饮食的三大误区。一是大多数人认为“不吃主食就不会胖”,而事实上主食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直接供给身体能量,维持机体正常工作,不吃主食并不能减少能量摄入,相反可能会吃进更多的脂肪而导致发胖。二是一些人认为“喝蔬果饮料等于吃蔬果”,其实蔬果饮料只含有少量的蔬果成分,而且喝起来方便,没有饱腹感,畅饮将造成糖分过量摄入,市售的蔬果饮料还含有色素香精等添加剂,会造成肥胖甚至糖尿病。三是“坚果有益健康可以多吃”的观点也不正确,坚果富含营养,但过量食用仍会造成能量摄入超标而引起肥胖。

吴凡还提出,上海市居民膳食与健康状况监测数据显示,上海人蔬菜吃得少,水果吃得更少。《上海居民膳食指南》每日蔬菜推荐摄入量300~500克,水果推荐摄入量200~400克;但上海居民蔬菜摄入量仅为249克,水果摄入量仅为75克。

(卫 文供稿)

耐心可使人更长寿

耐心是一种美德,而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人员一项新的研究发现,耐心也可能会使人更长寿。

研究人员让1 100名大学生参与一个游戏,他们可以选择马上得到现金的奖励,也可以选择等以后拿更多的钱。这个游戏的原型是著名的棉花糖实验。在那项实验中,一群儿童被告知,可以选择马上吃掉一块棉花糖,也可以选择等到晚些时候再吃掉两块棉花糖;结果发现选择等待的儿童长大成人后相对更成功。

研究人员测量了这些学生染色体端粒的长度,结果发现选择立即得到报偿的学生,其端粒长度也较短,这暗示没耐心似乎写进了他们的天性,并且与寿命缩短有关联。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保护帽,阻止DNA受损。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端粒的长度会越来越短,并最终完全磨损。因此,可把它们看作是一个人老化速度的指标。

这项有趣的新研究发现,没有耐心的人未老先衰,而加快节奏的欲求可能和他们的生命更快流逝有关。研究人员表示,没耐心与一生中的多种行为有关,比如,滥用药物和对健康老龄化至关重要的身体活动。没耐心还与其他情况相关,包括认知及社交能力不健全,没有能力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可能患上心理疾病。

研究人员指出,目前还无法理清是没耐心导致端粒缩短,还是端粒缩短导致没有耐心,但该项研究成果所来带的一种可能性就是,没耐心、爱着急的人可通过药物等干预手段减缓衰老的过程。

(方留民编译)

运动可以延缓大脑功能退化

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科研人员在最近出版的《公共科学图书馆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称,老年人如果每天坚持适当的运动,可以减缓大脑功能退化,降低其罹患老年痴呆的风险。

研究人员对100名60~80岁的受试者进行了有关运动与脑健康的试验。受试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每天参加适度的运动,另一组则不参加运动。研究人员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来评估两组受试者的脑部血氧水平。研究发现,与不参加运动的受试者相比,每天参加运动的受试者脑白质体更为活跃。

脑白质体是大脑内部神经聚集的部位,如果受到损害,将会导致人们的注意力、记忆力、视觉空间技能、执行功能和情感状态出现缺陷。研究人员称,这项研究不仅证明运动有助于延缓脑功能退化,而且发现跟踪大脑血氧水平的变化有望预测人们认知能力的变化,为预防老年痴呆提供了可靠检测手段。

(杨光平编译)

上一篇:没有操作的别样精彩 下一篇:年轻女性警惕低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