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9-13 08:06:32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必须改革,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已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新的教育环境下老师们应当转变观念,变革“教”与“学”的方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将抽象化为具体,将枯燥变为生动,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老师“乐教”,学生“乐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教学;计算机

现代信息技术是小学教学手段的革命。它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与一体,优势明显,用它辅助数学课堂教学,具有图文并茂、化静为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改变了原有的教学设计、课堂结构、教学方法,促进了教学观念、教学思想的变革。引发了新理念、新课堂、新数学、新方法的思考与探索。我根据自己几年来在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人曾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续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因此,适时的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件不仅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相应的情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例如:在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教师要求统计某路口在十分钟内各种机动车辆通过的数量,并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如果只通过口头表述是难以描绘这一场景、营造学习氛围的。如果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演示这一情景交融的画面,让学生非常直观地看见一辆辆的摩托车、小汽车、大客车、载重车通过路口,学生的学习兴趣顿时高涨,充分体验到实践收集数据的真实感,从而轻松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把难以理解的内容展现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将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有效地实现精讲,突破重点、突破难点。

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在讲到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时,用传统手段,包括直观操作,投影演示等都很难把要害讲清楚。而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方便地演示:将两个角平移重叠,将角的两边长短随意改变。学生通过观察动态的过程,很容易归纳出“角的大小与两边长短无关,而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三、运用信息技术,让数学生活化

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他们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内容的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与小学数学学科内容有机整合。使学生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学习生活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宽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让数学学习更贴近生活。

例如:在《认识时间》教学中,有运用课件中很多的情境图。一幅上学的图,在图左边有钟表,上面是具体的时间,还有放学图。星期天,起床时间、吃饭时间、出去玩的时间、回家的时间、吃中午饭、看电视时间等,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学习的知识,准确地说出每件事情的时间,从而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学生在应用中学会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认识时间对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创新思维

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够将教学内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内容,极大地支持了学生对逻辑推理、问题解答和数学观念的寻求与研究。尤其是引导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态演示,形象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和比较、启发思维,逐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地把握知识的本质。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点、线闪烁,依次闪动着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来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紧接着把长方体的实物影像去掉,抽象出平面图,完成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再通过面、棱的移动、拼合等一系列的演示,同时配有声音,利用色彩动态来比较,得出长方体“向对面的面积相等、相对棱的长度相等”这一结论,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一知识。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广泛运用,是教育改革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发挥其最大功效,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过重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符合现代教育的需要。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的支撑还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3]《信息技术与数学课件的整合》

上一篇:浅析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 下一篇:工业快跑带动“后发赶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