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德育工作需要高校大思政的全力支撑

时间:2022-10-05 08:37:16

大学生德育工作需要高校大思政的全力支撑

【摘 要】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学校是教育的摇篮,教育要以德为先。高校一定要把大学生德育工作放在教育教学的首位,作为基础性、基本性工作全方位、全员性抓起。而当前大学生德育工作中所存在的缺乏规范性、统筹性、细节性等方面的薄弱,直接呼唤着高校“大思政”体系建立、完善、落实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大学生德育工作需要高校“大思政”的全力支撑。

【关键词】大学生;德育;大思政;格局

从19年前悬而未决的清华大学投毒案,到2004年震惊中外的“马加爵”案、2007年中国矿大投毒案,再到4月16日骇人听闻的复旦大学投毒案,接二连三出现的校园凶杀事件不断冲击着人们道德定义的底线。令人震惊、叹息之余,也让人反思高校教育对道德教育的忽略和道德教育在学科教育中的重要性。本文重点结合当前德育教育的现状对德育教育的开展和它与“大思政”教育的紧密关联性提供一些具体性、可行性分析研究。

一、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人的道德觉悟、思想水平、自身素质形成、发展和成熟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所形成的人生道德意识、世界观、价值观直接决定着以后人生发展的前景与方向,并构成了和谐社会的基本力量。因此大学生德育教育不仅关系着高等院校的教学成效,而且是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高等院校不仅要完成将完备、系统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教予学生的本职任务,还要建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摆在教育教学的基础性位置,建立起全员性、全方位、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德育水平的体系。这是一个长久性、系统性、重要型工程。

二、大学生德育工作存在的几点问题

当前高等院校都把大学生道德修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了学校教务工作的中心位置,大多院校单独设立思想政治课专业教师队伍和领导小组,并完善各层级领导机制,形成完整、正规、严谨的专业学科机构。但高等院校的德育教育还是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①社会发展速度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步伐很快,高等院校不能及时调整、更新,出现一些相对不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变化的落后、甚至脱节的教育体制,实效性及作用性不大;②对“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观念认识的不足,对思政工作教育理念的滞后,教育过程的刻板化、形式化,制约了教育教学的效果;③师资力量不足、教师队伍专业性有待提高、师生各自为战、互动性差,教课内容有待进一步趣味化、生动化,便于学生吸收和消化;④高校德育教育体系相对独立化,上下沟通、衔接性差,督导性不足,全员育人的思想有待进一步落到实处,“大思政”教育体系尚未完全完成。

三、高度重视、形成合力,构建“大思政”教育格局

实践证明,大学生德育工作是一项需要全员参与、全过程参加、全方位指导的实效性、系统性、长远性工程,要解决好大学生德育教育过程中的不足,切实提高大学生德育水平,高等院校必须淘汰落后理念、更新教育思想,构建“大思政”教育格局,为大学生德育教育创造良好氛围和局面,主要体现在:

(1)把德育工作作为教书育人第一要务,学校领导亲自抓起。学校领导,尤其是党政领导,一定要在“大思政”视野下,从思想上重视起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将这项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亲自抓起。权力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统一领导和规划,层层传达,执行有序。创建出一支以专业课教师为主体,以辅导员和班主任为骨干,以领导干部为支柱,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大思政”教育新体系、新格局。

(2)扩大教师队伍,强化师资力量,提高教师素质和水平。①细化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环节,配备好各个环节的师资队伍;②加强德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整合、优化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结构;③加强对德育教育队伍的培训与考核,定期举行会议共同探讨与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思路和方案,提高教育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④改善传统教育模式,寓教于乐。开展多样化教学,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形式,丰富多样的课外实践,让学生在趣味中得到知识,获得收益,提高德育水平。

(3)加强理论专业课学习,将学习用于实践。做好思想政治理论专业课的课堂教育,将专业课知识切实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让学生真正领悟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真谛,进行思想境界由内而外的熏陶与升华,提高学生的基础素质与道德水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出真知”,高等院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强政治理论课专业教师和学生参加实践的机会,可通过增加政治理论学科课时、创设德育教育基地、设立专门实践课程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实践提供平台和机会,使德育教育更加深入人心、效果更加显著。

(4)重视道德情感因素,识别个体差异性,照顾好每个个体。道德情感与道德认知息息相关,道德情感对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起着激励与引导作用,并对道德规范的形成起着能动性与基础性作用。高校必须重视道德情感因素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关注大学生情感动态、注重对学生的人文情感关怀、形成共同道德认知;热爱学生,鼓励学生,关注大学生自身需求与心理诉求,把爱作为纽带始终贯穿在整个德育教育过程中。这种教育是符合教育本性、人性发展的教育,这种教育才会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大思政”教育格局要注重部门之间的联系性,要让心理咨询中心,就业指导中心等各部门积极参与进来。通过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假设性心理情景剧演练比赛,心理咨询、心理问卷调查,个别案件溯因辅导等各项心理活动的开展,导引心理健康方向,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杜绝个别学生尤其是内向型学生心理危机意识的产生,培养阳光健康的学生形象,提高整体德育水平。

(5)开展多种形式的鼓励性、引导性评比活动。“大思政”教育格局下的德育教育,要形成一种良好氛围,例如开展季度、年度品德优秀学生选举,奖励拾金不昧精神典范,进行最具道德魅力学生征名活动等等,并创设奖励墙,以张贴、广播等形式告知全体校园,公开化、透明化,形成一种习惯和文化,铸造良好风气和环境。

(6)拓宽德育教育渠道和途径,各部门齐抓共管、创设整体氛围。高校科研处要将德育科研立项放在重要位置,为“两课”教师和德育教育工作者提供科研与交流的良好平台;财务处要将德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保障此专项费用的投入,为德育教育提供无后顾之忧的经费保障;保卫处要切实履行治安责任,强化治安秩序、管理交通秩序、美化文化市场;图书馆和后勤服务部门要注重整体素质,突出服务功能,参与到创设文明礼让的校园文化中去,为德育教育提供全方位的文化氛围和整体环境。

四、结语

综上所述,道德是做人的基础,道德是教育的根本,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直接关系到高校的教学成果与社会的良性、和谐、可持续发展。高校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摆在教育教学的首位,而德育教育离不开学校“大思政”的全力支撑,这是一个需要全员共参与、共创设、共衡量、共导引的集体性工作。学校一定要下足功夫,细化工程,将“大思政”教育体系和格局切实落到实处,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充足的土壤。

参考文献:

[1]宋庆辉,高永会,韩霞.高职院校大学生德育工作刍议[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

[2]王志勇,张燕,刘松虎.大学生德育教育浅析[J].中外企业家,2011(14)

[3]周杨.对德育的几点思考[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2)

上一篇:中学数学优质教学之微探 下一篇:调动学生积极性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