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

时间:2022-08-23 11:27:08

浅析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

【摘 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进行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去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更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要创造一定条件的学习情景和学习氛围,引导和启发学生去模仿、探究学习的实践活动。通过学生在学习中的联想、判断、推理以及综合分析,归纳出基本规律和学习方法。这可以说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种创新活动。为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优化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优化课堂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中的最好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并将所学化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产生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学习的潜在能力,也才可能产生创新的欲望。下面举两个例子。①“水中生火”:通常我们都认为“水火不相容”,但是白磷在水中自燃的实验让我们亲眼看到了“水火相容”的事实。当把少量白磷放在温度高于40℃(白磷燃烧所需最低温度)的水中,用导气管把氧气通入水中,使氧气与白磷接触,白磷立即在水中燃烧起来,产生的火光异常明显。这种现象在没有见过此类实验的人难以想象的。②“一杯盛两杯物质”:一杯如何盛两杯物质呢?在化学课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取一杯水,一杯子糖,当把水缓慢地倒入盛有糖的杯子里时,糖不见了,水也有了甜味。我们看到一杯盛了两杯物质。这里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一定间隔,当水倒入糖中时,水分子与糖分子互相占有空间,从而使体积减小。以上两例,让同学们看到了平时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却“可能”发生。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思维环境的同时,让学生意识到“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大胆假设,才有可能发现别人不可能发现的新事物。

二、教学中激励学生,培养创新学习精神

在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于教师、不盲从于书本、不迷信于权威的思维品质。例如学习“氢气性质”时,教材上用纸筒来收集氢气,然后点燃氢气引起爆炸来证明氢气中混有一定量空气时点燃会发生爆炸。由于实验的成功取决于收集的氢气,也正是难于直观地判断氢气的收集量,有时很难保证爆炸成功。这就可以向学生提出“是否还有其他相对简单,实验比较明显的方法”的问题,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引导,让学生从改变用纸筒收集气体的方法去讨论和思考,自行得出“可用密封性较好的小食品塑料袋收集氢气”的答案,这种方法非常直观。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教材是有一定的传统教学模式,学习中可以通过讨论和探索一些问题来改变传统的做法和学法。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表达观点的创新精神。

三、改进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化学实验教学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学习能力也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学生在学习中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也是其它常规实验所无法比拟的。如学习酸碱指示剂的知识后,可布置课外家庭作业,利用生活中的某些物品来验证指示剂在遇酸碱时的颜色变化。又如学习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时,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制取氢气的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和特点,自己设计一套制取氢气的简单装置,装置可以参考教材来设计,但要尽可能地与教材不要完全相同。学生完成后,再组织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比较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等。对有创新意向的实验方案,要进行表扬和奖励,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敢于创新

创新精神是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那种自觉的、勤奋的、实事求是的、不折不挠的敢于冒险的精神,这种精神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训练养成的。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思维品质。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从成见、迷信、幻想中走出来,去研究事物,认识真理;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自主地从事实践和创造;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言论自油,言语无忌;解放学生的时空,让他们走向社会,向各行各业学习。我们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创新成为一种行为习惯;二是要培养学生积极探索、敢于冒险、勇于挑战的创新习惯。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探索知识和一切创造发明的源动力,初中学生年龄特征正处于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阶段。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性很广,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有趣的化学现象感到无限神奇,内心充满着去解开谜底的强烈愿望。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应如何抓住学生这一身心发展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呢?

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自发生疑、自觉解疑。如在学氧化碳的制法时,各小组提出了一连串疑问,为什么制二氧化碳不用浓盐酸而用稀盐酸?能否像制氢气那样用稀硫酸来代替?能否用其他物质来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怎样证明气体是二氧化碳?组内相互提问,互相解答,有的合作小组对其中的一些问题没有得到明确的答案,而大部分小组通过查找资料已找到答案,如为什么不用浓盐酸,还可以用块状的碳酸镁代替石灰石等;有的合作小组已知道不能用稀硫酸,但他们想通过实验证明;有的小组还用现实生活中的吸管、纯净水瓶等装配成了制二氧化碳的简易装置;有的小组不仅查到了比较全面的数据、文字,还配上图片,他们能变废为宝,这是学生智慧的结晶。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习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培养,这样的学习能把学生的视野引向广阔的生活、社会;这样的学习培养了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品质;这样的学习形成高效、愉快、充满激情,是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最佳途径。

五、开展课外小型科技活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创新活动的基础是科技活动,学习中的小型科技活动开展状况在一定范围内影响着创新活动。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地开展课外小型的科技活动。可以从组织学生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开始,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具备创新活动的基础知识。在活动中,教师要进行引导,必要时进行创新活动的提示,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开展课外活动中,可以先安排学生完成课本上的家庭小实验。并结合课本,适当补充和学习一些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进行一些趣味性而有实际意义的实验,并引导学生撰写科技小论文,充分展示学生的创新才能。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学活动中,更重要是注意联系社会实际。

总之,创新教育是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培养创新能力,必须从各方面入手。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练习,让每一个学生进取、进步,成功、成才。利用现有条件,想方设法地去进行各式各样的、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上一篇:听说训练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下一篇: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