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典型地理试题分析

时间:2022-09-13 04:05:38

高考典型地理试题分析

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地理试题,延续了能力立意的主旨,选择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素材,运用各式图表,创设新颖情境,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关注社会、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体现了地理学科的核心价值观,符合新课标的精神和新课改的方向。多数试题难度适中,题型、结构、题量和分值与2013年一致,区分度较好,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对高中地理教学也有良好的导向作用。现选取部分试题品味如下。

例1 (2014年高考全国文综新课标卷Ⅰ,1~3)太阳能光热电站(图1)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经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

(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与塔高的比值为P,则

A.春、秋分日P=0

B.夏至日P=1

C.全年P

D.冬至日P>1

【品味立意】本组题揭示了太阳能光热电站的工作原理,进而考查太阳能在我国的分布及太阳能光热电站对其他地理事物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此外,全国文综新课标卷自2011年至2013年连续三年未涉及地球部分的计算,2014年又现回归迹象。本组题变相考查了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增加了试卷的难度。

【思维路径】(1)“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地区应该是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太阳能资源的丰歉程度与太阳辐射的分布呈正相关。受纬度、地势、天气及日照时间长短的综合影响,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规律如图2所示。

读图2可知,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在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嵌在青藏高原上,故A为正确选项。

(2)读图文可知,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铺在地面上,阻挡了射向地面的太阳辐射,使地表接受的太阳辐射量减少,地表温度将会降低,所以A选项错;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铺在地面上,减少了作物的种植面积,不会提高作物产量,D选项错;“飞机电子导航”与GPS空中卫星获取的经度、纬度、高度三维坐标有关,与地表性质无关,所以太阳能光热电站不会“干扰飞机电子导航”,B项错;空中的飞鸟易受地面性质的影响,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极大地增加了对太阳辐射的反射,飞鸟有可能误将这里当作波光粼粼的水面,故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误伤途经飞鸟,C项正确。

(3)题中信息可转换成一幅几何图形(图3),设塔高为h,影长为L,则P=L/h。P=0表明无影长,此时太阳直射,应为夏至日,故A、B两项错;当P=1时,α=45°;当P45°;当P>1时,α1,D项对而C项错。

【失分推测】(1)有些学生不能区别太阳能光热电站所需的资源是“光”而不是“热”,从而联想影响热量的因素,认为纬度最低、地势较低的江南丘陵合适而误选D项。

(2)有些学生不能体会飞机电子导航是依靠GPS来完成的,误以为地表性质改变会对其产生影响而误选B;还有学生不能提取“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能改变地表性质”这个重要信息,从而没有思路,无从下手,导致误选。

(3)有些数理基础差的文科学生,不能依据题意建立数学模型,或不能联想到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随意选择而出现错误。

例2 (2014年高考全国文综新课标卷Ⅱ,10~11)图4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读图4,完成(1)~(2)题。

(1)图示岛屿西南部降水丰沛,主要是因为

①盛行西风②地形抬升③暖流增湿④反气旋活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下列农业生产类型中,最适宜在图示岛屿发展的是

A.水田农业

B.迁移农业

C.种植园农业

D.畜牧业

【品味立意】本组题从世界部分区域图入手,结合经纬网、等高线等信息,考查降水的形成条件和农业区位因素,虽属常规题型,但区域选取和考查角度选取较为新颖,引导学生关注整个世界。

【思维路径】(1)形成降水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有充足的水汽;二是气流上升冷却凝结;三是有促使水汽凝结的凝结核。读图可知,该岛位于南纬40°~50°之间,终年受到来自海洋的盛行西风影响,水汽充足;据图中等高线判断,该岛西南部有一座3027米高的山峰,盛行西风带来的湿润气流在此地会被迫抬升,从而降下丰沛的地形雨,故A项正确。另外,该岛南部主要受由盛行西风引起的西风漂流(寒流)影响;反气旋控制下为晴朗干燥天气,少云雨。故含有③④内容的选项错。

(2)水田农业的全称是“季风水田农业”,又称“水稻种植业”,分布在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区和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区;迁移农业是在原始的热带雨林地区形成的一种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只能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种植园农业主要经营热带经济作物,分布在热带地区。而图示岛屿位于中纬,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因此A、B、C均不能选择。畜牧业分布区需满足饲料充足和市场广阔两个条件,图示岛屿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牧草的生长;结合图中经度判断,该岛为经济发达的新西兰南岛,城市化水平高,对内、对外交通便利,能为乳畜产品提供广阔的市场。所以该岛适宜发展畜牧业,D选项正确。此外,该题的A、B、C三个选项均指向热带,不能成为单选题的正确答案,这也是常用的单选题答题技巧。

【失分推测】一种情况是学生不能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信息确定岛屿的位置,从而不能准确地判断出影响该岛的盛行风及洋流的性质;另一种情况是学生知识基础不扎实,不清楚反气旋影响下的天气特征、不清楚各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条件,从而造成误选。

例3 (2014年高考浙江文综卷,9~10)水分盈亏量是降水量减去蒸发力的差值,反映气候的干湿状况。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盈余,气候湿润;当水分盈亏量

(1)某农作物喜温好湿,能够正常生长和安全结实的温度要求是≥20℃,最短生长期为4个月。评价该农作物在两地的生长条件,正确的是

A.①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

B.②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

C.①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

D.②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

(2)①②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和高山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D.高原和高山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品味立意】本组题以“水分盈亏量”这一全新的概念和示意图切入,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是近年来高考试题“能力立意”的充分体现。

【思维路径】(1)将题中文字信息转换成三个数学式:水分盈亏量=降水量-蒸发力;“水分盈亏量>0”等同于“降水量-蒸发力>0”,表示气候湿润;“水分盈亏量

(2)材料中明确指出①②两地均位于我国,读图可知,①地位于北纬29.7°,但全年各月平均温度均不超过15°,应为高原和山地气候。观察选项,只有D项符合。如果继续分析:②地位于北纬39.0°,属温带气候;全年蒸发力大于降水量,气候干燥。由此可确定②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失分推测】(1)有些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材料,不能弄清图中“水分盈亏”的实质,从而不能有效提取图中的温度和水分信息,导致判断错误。

(2)有些学生不能把纬度和温度条件结合起来考虑,从而造成误选。

例4 (2014年高考山东文综卷,8~10)图6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完成(1)~(3)题。

(1)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2)此后,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

(3)若该日甲、乙两地同时日出,则甲地该日

A.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

B.为冬至日

C.日落时区时为18时

D.昼夜等长

【品味立意】本组题借助高空等压面的分布特点来考查近地面的风向和天气系统,并拓展到地球部分知识,是对大气和地球部分知识的综合测试。试题中的高空等压面呈现形式新颖,区别于以往的“以线代面”。

【思维路径】(1)“近地面的风向”由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决定。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垂直于气压梯度力向右偏,而摩擦力的作用是使风的偏转角度达不到90°。本题最关键的是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图中显示,高空5千米处气压甲地低于38°N,高空3千米处气压两地相等,根据某地高空气压性质与近地面相反的原理可以推知甲地近地面气压高于38°N,故甲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应指向38°N一侧,即指向北,风的初始方向应为“南风”。三力综合影响下应为西南风,B选项正确。

(2)读图文可知乙地位于甲地的正北方,来自乙地的气团即为来自北半球高纬地区的冷气团。冷气团过境,甲地将形成“冷锋”天气系统,故选项C正确。

(3)由材料可知甲、乙两地位于同一经线上,结合题干中的条件“两地同时日出”,可知晨线与经线重合,由此推断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甲地的日落时间为地方时18时,故B、C错而D项正确。此外,甲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出现在夏至日,A项错。

【失分推测】有些学生不能依据图文资料获取有用信息,如:(1)不能据图推断甲地近地面为高气压;(2)不能判断“来自乙地的气团”为来自高纬的冷气团;(3)不能据甲、乙两地同经度且同时日出判断为春分日或秋分日。进而造成错选。

例5 (2014年高考北京文综卷,9~10)图7示意不同类型餐馆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1)~(2)题。

(1)①②③④依次示意

A.川菜馆、湘菜馆、粤菜馆、西餐馆

B.粤菜馆、西餐馆、川菜馆、湘菜馆

C.西餐馆、川菜馆、湘菜馆、粤菜馆

D.湘菜馆、粤菜馆、西餐馆、川菜馆

(2)各类餐馆如此分布,能够

A.降低餐馆原料的运输成本

B.加速农业地域类型转变

C.促进城市服务范围的扩大

D.体现出地域文化的扩散

【品味立意】本组题以“不同类型餐馆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分布”这一全新的情境切入,考查文化的传播,并进一步考查有关农业、工业的区位和城市服务范围等地理知识。试题新颖但难度不大,既基于课本又不拘泥于课本,充分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新课标理念。

【思维路径】(1)该题要求判断①②③④分别示意的是以哪一菜系为主的餐馆,答案涉及中国部分省区的简称,据此能够推断各菜系的发源地。对照四幅图,①图中餐馆在四川盆地的分布最密集,应确定为川菜馆;②图中餐馆在湖南分布最密集,应为湘菜馆;③图中餐馆在广东分布最密集,应为粤菜馆;④图中餐馆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地区分布最多,结合各选项中的信息判断,应为西餐馆。A项正确。

(2)四幅图中的餐馆都有较为广泛的分布,表明这些餐馆没有刻意接近某一特定原料的生产地,另外,餐馆的原材料主要是各种食材,多为就近取材,用量不大,所以不会“降低餐馆原料的运输成本”,A项错;农业地域类型是在特定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已成型了的模式,不会因为餐馆的建设而发生改变,B项错;城市的服务范围与城市的等级有关,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餐馆的建设不会改变城市的等级,也就不能改变城市的服务范围,C项错;从图中可以看出,川菜馆、湘菜馆和粤菜馆的分布并不局限于发源的省份,而是较为广泛地分布在各地,这体现了地域文化的扩散,同时我国能有西餐馆的分布,也是欧美文化扩散的结果,所以D项正确。

【失分推测】(1)有些学生不能对中国各省区进行准确定位而造成误选。

(2)有些学生不清楚农业地域类型的含义和城市服务范围与城市等级的关系,出现误选。

例6 (2014年高考江苏地理卷,17~18)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2013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图8是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图9是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读图回答(1)~(2)题。

(1)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

A.人口规模开始下降

B.人口规模持续增加

C.人口增速开始减慢

D.人口规模保持稳定

(2)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

A.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

B.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持续下降

C.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D.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持续上升

【品味立意】本组题以“单独二孩”这一热点事件切入,考查我国的人口问题,体现地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是高考试题以热点事件为背景材料来考查地理原理的常用手法。第(2)题需要学生从图9中的出生人口数量出发,联系人口基数、人口死亡情况、人口年龄结构进行深入推理,具有迷惑性。

【思维路径】(1)本题的中心词为“人口规模”和“人口增速”。“人口规模”即人口总数量,某年人口数量=上一年的人口数量×(1+人口自然增长率),只要人口自然增长率不为负数,人口总数均会比上一年有所增加。读图8可知,1980年至1987年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呈现波动变化,1987年以后持续下降但始终为正值,说明人口规模持续增加,因此A、D错,B项正确。“人口增速”即人口增长的速度,可用人口数量增长幅度的大小来衡量是“减慢”还是“增快”,某年比上一年人口增长的数量=上一年的人口数量×人口自然增长率。图8显示,1980年至1983年间和1985年至1987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趋势,人口基数也呈增加趋势,所以人口增速会变快,故C项错。

(2)读图9可知,“全面放开二孩”后出生人口数量在2016年至2034年间呈下降趋势,故人口增长速度不会持续增加,A项错。“生育政策不变”,出生人口数量在2014年为1350万左右,至2050年前后为700万左右。判断该时间段人口规模是变大还是变小,还要考虑每年的死亡人数,即某年人口规模(人口总数量)=上一年人口数量+(上一年出生人口数量-上一年死亡人口数量)。本题图文皆没有提供未来30年的死亡人数,所以不能判断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一定会持续下降,B项错。读图9可知,与“生育政策不变”相比,“放开单独二孩”在未来30年的出生人口数会多一些,这势必会增加青少年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减少老年人口的比重,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C项正确。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数÷人口总数,读图可知,自2014年起,“放开单独二孩”后,虽然每年出生的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但人口总数不能确定为持续减少趋势,故不能推断出“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持续上升”,D项错。

【失分推测】(1)难度较小,失分多为学生读图能力差造成的。

(2)有些学生可能因知识基础不扎实而不能区分“人口增长速度”“人口规模”“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出生率”等关键词,造成误选。

上一篇:学坐早,对脊柱不好? 下一篇:中国80后趣味:凌派&朗逸&朗动对比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