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类试题解答技巧

时间:2022-07-16 11:14:00

“农业”类试题解答技巧

“农业”类试题从题型上分,有选择题和综合题;从内容上分,主要有农业区位选择及其变化、农业地域类型和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等;从命题角度或答题要求上分,常见的有比较类试题、评价类试题、描述类试题等。本文结合高考试题中常见的几种考查类型说明其解答技巧。

一、农业区位选择及区位变化类试题

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等)。此类试题常以图文资料为载体,结合区域自然地理特征,考查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对区位因素的利用和改造,以及读图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1.大范围区域的农业区位选择

解答大范围区域的农业区位选择类问题应抓住主要区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一般来说,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和地形,人文因素中的市场和交通,往往成为农业区位选择中的主要因素。如气候条件的影响:不同的气候条件适宜不同的作物生长,这种影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柑橘――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甜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棉花――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水稻――水热条件好的平原地区;苹果――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例1 读图1,阴影部分为四个农业区。甲、乙、丙、丁的主要经济作物依次是( )

A.茶叶、咖啡、棉花、橡胶

B.甘蔗、棉花、柑橘、葡萄

C.棉花、黄麻、香蕉、可可

D.花生、大豆、茶叶、棉花

【解析】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海陆轮廓及河流特征可以判断出四地的位置、气候,从而确定四地的主要经济作物。甲地位于台湾西部沿海平原,为热带季风气候,适宜种植甘蔗;乙地位于埃及尼罗河三角洲,经济作物主要是棉花;丙地位于美国南部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适宜柑橘生长;丁地位于法国南部罗讷河下游,为地中海气候,以种植葡萄著名。

【答案】B

2.局部区域(如郊区)的农业区位选择

大城市郊区,由于与市中心的距离不同,生产部门和利润收入出现地区差异,形成了同心圆状分布的农业地带。某一地点种植何种农作物,取决于不同农作物的比较收益。此外,学生在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还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的影响及某些农业类型对区位因素的特殊需求。学生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地价高低。一般来说,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越高。大城市郊区只能选择布局单位面积产值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乳牛等。

(2)各种农业类型的单位面积产值大小。不同类型的农业,单位面积的产值有着很大的区别。从单位面积产值来看,由高到低依次是花卉生产、乳牛养殖、养鱼、发展果园、种植粮棉等。

(3)各种农业类型的需水量多少。需水量大的花卉生产应接近河流、湖泊等水源地。

(4)产品对运输的迫切性。鲜切花需要保鲜,鲜奶易变质,因此花卉生产、乳牛养殖等要邻近市场,应该选择布局在城镇及交通方便的地方。

例2 图2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周围农业分布示意图,该城镇周围分布有种植业、花卉业、乳畜业和林果业。有关图2中a、b、c、d四地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地种植青稞

B.b地种植花卉

C.c地饲养水牛

D.d地发展林果

【解析】图示地区位于东南沿海,属于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a地地形平坦,面积广大,离城镇较远,土地租金低,可发展水稻种植业;b地靠近主要公路,交通便利,可以发展乳畜业,养殖奶牛;c地靠近城市,水源充足,可发展花卉业;d地位于丘陵山区,该地发展林果业既可以获得经济效益,又可以保持水土。

【答案】D

3.农业区位变化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其主要是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影响农业。分析农业区位变化类问题时,学生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农业区位,把区位变化与影响结合起来。具体分析如图3所示。

二、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分布类试题

世界上农业地域类型多种多样,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分布类试题常以区域图、示意图、生产模式图或产值构成统计资料为载体,结合区域特征,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特征、农作物的分布、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等。

一种农业地域类型往往代表一种生产模式,农业生产模式图体现了一个地区农业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农业地域类型及生产模式命题形式比较“活”,这里重点分析该类试题的解题步骤。

第一步:找典型作物,推断所在地区。不同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不同,分布的地区有差异。因此读图时学生可以抓住一些典型作物,如冬小麦和春小麦,甜菜和甘蔗、水稻等,推断该农业生产模式的分布地区。

第二步:看箭头及标注,分析对环境的影响。阅读图中箭头的指向,注意观察废弃物的排放,能量和原料的来源,并探究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图4是我国南方某农村生态农业试验场生产模式图。图中箭头显示大田农业的主要肥料是沼渣、粪肥、塘泥。杂物、粪渣等成为沼气池的原料。沼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农民使用沼气可以解决农村的燃料问题,调整饲料、肥料、燃料相争的问题,有利于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并且有利于净化环境。

第三步:看生产环节,关注经济效益。关注图中农业生产的环节,这些环节体现了自然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体现了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产品的种类多,产业链长,则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的适应性增强。

例3 结合墨累-达令盆地农业生产状况图(图5),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墨累-达令盆地的农业地域类型。除了地形、气候、河流因素外,还有哪些区位因素促进了墨累-达令盆地农业的形成和发展?

(2)据图说明墨累-达令盆地农业生产模式的优点。

(3)分析大分水岭给该地农业生产带来何种不利影响,指出解决该影响的措施。

【解析】解答该题的关键有以下几点。

(1)抓要点,准分析。抓住生产对象,准确判断类型:图5反映的农业发展模式,生产的对象主要是羊、小麦,故可以判断该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

(2)找区位,析条件。根据图中圈定的位置,可以联系到农业的区位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不可遗漏。

(3)识箭头,看联系。结合图中箭头,看生产的环节和联系,特别注意生产与市场的关系,还应该抓住图中食物及排泄物,联系可持续发展,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角度进行分析。对于区域发展可能存在的问题,要抓“水源不足”这个要点,“措施”跟着“问题”走,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开源节流。

【答案】(1)混合农业。墨累-达令盆地丰富的地下水为牲畜提供饮用水;附近工业发达的城市为农业提供机械设备、农药等;铁路、公路运输发达;政府的鼓励政策促进其农业的发展。

(2)通过羊粪还田、秸秆还田、休耕轮作恢复土壤肥力,形成了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根据市场对羊毛、羊肉、小麦的需求来调节生产,通过循环生产(秸秆作为饲料、粪便作为肥料)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3)灌溉用水不足。开源(跨流域调水.取河流水、抽取地下水等);节流(发展节水农业等)。

三、农业区位条件评价类试题

农业区位条件评价类试题多以综合题形式出现,并且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类,只要求回答出有利条件或不利条件,或者指出区位选择的原因,常见设问词有“分析”“说明”“归纳”等。第二类,针对特定区域,要求从有利、不利两个方面分析其区位条件的特点和表现,常见设问词是“评价”。第三类,要求先选择对某种农业生产活动的支持或反对态度,然后阐述自己的理由,常见的设问方式有“你认为……说明理由”“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等,即开放性试题。

(1)农业区位条件分析类问题。解题时要根据题目的设问要求,明确是分析自然条件还是社会经济条件,或是两者兼答。有的题目要求分析主导区位因素或限制性因素。在影响农业生产的各种区位因素中,对农业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主导区位因素。农业生产的限制条件是指农业生产最大的不利条件。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要明确题中“分析”“说明”“归纳”等指令词的含义,或详答,或略答,掌握分寸。

(2)农业区位条件评价类问题。评价时要有针对性地评价农业生产的各种区位因素。自然条件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评价;社会经济条件从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等方面评价。使用规范的学科语言:有利条件――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等;不利条件――热量、光照、水分不足,多旱涝等灾害,土壤贫瘠,交通不便,机械化程度低等。

(3)开放性区位条件问题。此类问题往往设置两个相对的观点或思路,学生在答题时首先要“亮”观点,如果题目问“是否应该”,学生就可以表述“应该”或“不应该”;如果题目问“是否赞成”,学生就应该回答“赞成”或“不赞成”,切忌含糊其辞。确定表示支持或反对的观点后,再针对观点阐述理由。

例4 (2014・上海地理卷)中南半岛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勤劳的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劳作、生息、繁衍、发展。读图6,回答问题。

阐述中南半岛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分析这些特征对该区域水稻主产区分布的有利影响。

【解析】本题是典型的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来说明其对农业生产影响的试题,即考查自然环境特征的同时考查农业区位,将二者密切结合,属于第一类题型。

根据中南半岛所处纬度与海陆位置,判断该地气候类型及其特征。根据图示山脉,可得出地形、土壤特征。结合自然环境特征,水稻的习性特征,可以得出水稻主产区――气候暖湿,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适合农业生产。答题语言中对水稻有利影响的规范表达(如“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等)十分重要。

【答案】中南半岛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10°到20°之间,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气温较高,有明显旱、雨季之分。该区的高山均由北向南延伸,大河由北向南流动,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形格局。沿河分布的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由于热量充足、雨热同期的气候,平坦的平原三角洲地形,肥沃的土壤有利于水稻种植,中南半岛成为世界著名的稻米产区,且水稻主产区主要分布于各大河流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类试题

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点要求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类试题常以区域图或等高线地形图的形式考查如何对农业生产进行合理布局或判断农业布局的合理性。此类题目知识跨度大,综合性强,其解题的思路可归纳为:在哪里?(空间定位)有什么?(归纳描述)为什么?(综合分析)怎么办?(论证阐述,“对策”跟着问题和成因走)下面以东北地区为例,分析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定位置,析特征(如图7)。

2.找问题,定对策(如图8)。

例5 (2014・全国新课标文综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图9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

【解析】本题围绕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设问,考查农业的区位及农业地域特点,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综合性较强。

第(1)题,环境质量的优劣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一看生态破坏程度,二看环境污染状况。三江平原由于地理位置偏北(定位置),气候寒冷,沼泽广布,开垦历史短,因而受人类的影响较小,从而保持了优良的环境质量(析特征)。

第(2)题,虫害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气象、农作物及害虫天敌。三江平原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尤其是冬季漫长严寒;夏季昼夜温差大,最低气温较低,害虫难以生存和繁殖。

第(3)题,注意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如“土壤肥沃”“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

第(4)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绿色”“米都”。“绿色”指环境质量高,污染少;“米都”说明稻米生产量大,商品率高。

【答案】(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

(2)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

(3)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

(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

五、强化训练

(改编)中美两国是世界玉米最主要的生产大国。图10、图11是中关两国玉米带的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指示玉米带)。美国农业部预测,美国年度玉米剩余量将达到1.1875亿吨。据此回答1~3题。

1.影响中美两国玉米带分布的共同自然区位是( )

①平原面积广大②气候条件优越③人均耕地多④机械化水平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东北是我国玉米集中产区,与美国玉米带相比,我国东北玉米产区单产相对较低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生产方式落后

B.玉米品种差

C.自然条件较差

D.经营方式受限

3.近年来,美国玉米产业迅速向现代玉米能源加工业(以玉米为原料开发生物乙醇)转变,针对其原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玉米生产过剩

B.玉米能源加工产业链长

C.玉米深加工技术水平提高

D.国际能源紧张

(改编)读我国四个地区农业分布图(图12),回答4~5题。

4.关于四个地区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四个地区全部位于季风区,都利于农业发展

B.甲、乙两地均以畜牧业为主

C.甲地和丙地农业发展的相同限制性因素是干旱、风沙危害

D.丁地粮食作物以冬小麦为主

5.四个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为( )

①甲地区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②乙地区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③丙地区改造盐碱地,提高单产④丁地区大力发展机械化,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原创)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过去的塞拉多,土壤酸性大,贫瘠,不宜大片种植,农业基础极为薄弱。但在研究人员的大力改造下,塞拉多180万平方千米的荒原76%变成沃土良田(约合1.33亿公顷)。如今,巴西70%的粮食产量来自塞拉多。塞拉多也成为巴西“谷物带”的别称。图13示意塞拉多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塞拉多发展大规模机械化农业生产的条件。

(2)分析研究人员为开发塞拉多地区可能采取的改造措施。

(3)“塞拉多奇迹”能否复制到我国的西北草原地区?为什么?

【参考答案与解析】

1.A本题考查农业区位。根据图中信息和有关区域地理知识,可以发现中美两国玉米带分布的共同特点是都位于广阔的平原,属于温带地区,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节长。

2.A本题考查农业区位比较。与美国玉米带相比,我国东北玉米产区的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生产过程中的科技投入较少,导致单产较低。

3.B本题考查农业与其他产业(能源加工业)的联系。影响美国玉米产业迅速向现代玉米能源加工业发展转变的原因是美国玉米和能源的供求关系以及相应的技术保障。

4.C本题考查农业区位。首先区域定位:甲地位于内蒙古高原西部,乙地处于云贵高原,丙地位于黄淮海平原,丁地位于三江平原。乙、丙、丁三地在季风区内,甲地在非季风区内。甲地以畜牧业为主,乙地以种植业为主,丁地粮食作物以春小麦为主。甲地气候干旱,丙地春旱严重,两地都有风沙危害。

5.D甲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扩大灌溉面积不切实际;乙地区位于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需要保护植被,防治水土流失;丙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要注意对盐碱地的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丁地区地广人稀,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6.(1)为高原地形,地面平坦开阔;人口密度小;耕地连片,面积广大。

(2)施加工业石灰(石灰石粉)以降低酸度;研究有机肥料,作物秸秆还田(实施免耕),增加土壤有机质;降低化肥的使用量;培育耐酸的作物新品种。(答案合理即可)

(3)不能。气候条件不同,塞拉多是典型的热带草原气候,热量丰富,年降水量较多,而不利的土壤条件可以进行改造;我国的北方草原地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大多在400毫米以下,水分缺乏成了种植业的限制性因素。

上一篇:城市功能区示意图判读技巧 下一篇:大路之王:Acura MD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