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虚词精讲精练

时间:2022-09-13 02:21:09

文言实词、虚词精讲精练

【知识梳理】

《考试大纲》对文言实词、虚词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均为B级。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应注意三个方面:第一,“常见文言实词”是指大纲规定的120个实词以及语文课本、读本中出现频率较高的340个常用实词。“常见文言虚词”即大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第二,实词虚词考查常有语境限制,应依据语境来理解识别其含义。第三,实词考点为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虚词考点为“之”“以”“而”“于”“其”“为”等热词。

从近几年全国高考题看,对文言实虚词的考查有如下特点:高考对该考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一般是1~2题,赋分为3或6分。所考查的实词大多在课本中出现过,是平时学习中接触较多的;对虚词的考查,多引用教材中的例句来与所选阅读材料中的句子放在一起加以比较。选材范围不断扩大。文言文考查多年来以“人物传记”为主要题材,近两年这种情况有所改变,一些说理文时有出现。如2012年福建的游记散文。文言实词每套试卷必考,出题方式都是从选文中选取四个句子来理解实词,且大都是选择不正确的一项。文言虚词大部分省份设专题考查,题型相对稳定:①用两两比较的方法从选文中选出四个虚词,分别跟课文中相同的虚词进行比较;②选取同一材料的不同句子中的相同的文言虚词,比较其异同。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原文略),完成下面的题目。(2012年山东高考卷)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躬履涂泥,率先期门 躬:弯腰

B. 犹称所长而达之 称:称赞

C. 兴叩头流涕,固让曰 固:坚决

D. 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 能:和睦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命题解析】1.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做题时需要根据上下文,并结合语境来确定实词义项,力求做到“信达雅”。躬:亲自。2.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B项的两个“为”都是“替”的意思;A项“而”,连词,表并列,并且/连词,表修饰;C项“以……为”让……担任/连词,因为;D项,介词,在/介词,比。

【参考答案】1. A 2. B

【解题技巧】

一、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词义的技巧

1. 字音推断法。如果在文中根据词语的本义或引申义解释不通时,就可以试着找通假关系,从而推断出符合语境的意思,也就是通过同音通假求得本字。如:2012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第4题A项“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中“属”通“嘱”,为“嘱托”之意。

2. 字形推断法。在文言文中,形声字、会意字占总字数的80%左右,其义符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如2012年广东高考卷第5题A项“陶澍就擢巡抚”从“擢”字的构成成分大体可“猜”出与“手”有关,借助上下语境,可推断这里是“提升”的意思。

3. 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和并列结构非常多,其中位置对应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阅读中完全可以借此来推断词义。如2012年天津高考卷第9题B项“今执途之人而问之曰”这句话句式整齐,且前后语意连贯,由此可由“问”的含义推断出“执”的含义为“拉住”。

4. 语法推断法。对实词所在的短语作结构分析,对实词所在的句子作成分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很快推断出文言实词释义的正误。如2012年安徽高考卷第4题C项“君奉委巡察”中的“委”作谓语,应释为动词“委派”。

5. 语境推断法。“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准确地阐释了语境推断法的内涵,要想推知实词的正确意思,必须结合语境认真揣摩,仔细分析。上下文之间的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更为我们提供了一把准确推断实词词义的钥匙。如2012年四川高考卷第8题C项“必宥尔,无恐”通过“无恐”的意思,可以推断出“宥”的含义是“宽恕”。

二、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词义的技巧

1. 词性分析法。从词性的角度看,许多虚词是兼职的,即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词性。如2012年广东高考卷第6题B项“于是三十余年之纠葛,豁然一清”“并开引河,导之入”。第一个“之”是助词,的;第二个“之”是代词,沙洲阻水。

2. 位置分析法。有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因而理解虚词的作用和意义时,应从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关系、搭配习惯及其使用规律等方面入手。如2012年湖南高考卷第6题D项“终身其行斯言乎”“其自视也,亦若此也”。第一个“其”在句中表反问的语气词,第二个“其”在句首作代词,可译为“它们”。

3. 语境判定法。一个虚词往往有多种用法,要理解其句中用法,必须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如2012年江西高考卷第11题A项“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樊哙侧其盾以撞”。根据语境第一个“以”,来,表目的;第二个“以”,连词,表承接。

4. 语法切入法。即通过分析句中的语法结构去理解虚词在句中的用法。如:2012年上海高考卷第18题A项“臣生与人无争”“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根据语法分析第一个“与”做连词,和;第二个做动词,参加。

5. 标志识别法。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如能掌握课文或成语中出现过的一些特殊文言句式中的标志性虚词,就能帮助我们理解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如:2012年安徽高考卷第5题D项“既为方伯所知”中的“为”“所”表示被动。

【答题误区】

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对文言实词虚词含义的理解,辐射面广,占分值大,失误率也较高,常见的答题误区有:

1. 实词虚词不能区分。如“太子乃与见王”同“与赢而不助五国也”,前一个“与”是虚词,后一个“与”是实词。

2. 不能辨别文言实词虚词的多种用法。如“西伯,伯也,拘于羑里”一句中的“也”,不能因为其在句中就误以为是在句中表停顿,起提示作用,而应看整个句中,它实际上重在与前者发生关联,“西伯,伯也”是判断句,此处的“也”为语气词,表判断。

3. 把握词义不能结合语境。如将“其始相助,后必相恶”“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两句中的“相”的语义混为一谈。结合语境可知,前者为“互相”,后者为“他”。

4. 把握实词虚词词义没有顾及其整体结构。如“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一句中的“为”不宜单独解释,而应与“所”结合起来解释,共同构成表被动的“……为……所”式结构。

【同步突击】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养 竹 记

白居易

竹倾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①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惟人异之。贤不能自异,惟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选自《四部丛刊·白氏长庆集》)

【注】①菶(běng)茸:草木茂密貌。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竹心空,空以体道 体:实践 B. 始于长安求假居处 假:借

C. 刑余之材,长无寻焉 寻:寻找 D. 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 贻:留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②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 ①由是筐篚者斩焉 ②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C. ①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 ②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D. ①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 ② 赵岂敢留壁而得罪于大王乎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4题。

木华黎,札剌儿氏。父孔温窟洼,有五子,木华黎其第三子也。生时有白气出帐中,神巫异之,曰:“此非常儿也。”及长,沉毅多智略,猿臂善射,力挽二石强。与博尔术、博尔忽、赤老温侍太祖,俱以忠勇称,号掇里班曲律,犹华言四杰也。

太祖尝失利,会大雪,失牙帐所在,夜卧草泽中。木华黎与博尔术张裘毡,立雪中,障蔽太祖,达旦竟不移足。一日,太祖从十余骑行溪谷间,顾谓曰:“此中或遇寇,当奈何?”对曰:“请以身当之。”既而,寇果自林间突出,矢下如雨。木华黎引弓射之,三发中三人。其酋呼曰:“尔为谁?”曰:“木华黎也。”徐解马鞍持之,捍卫太祖以出。寇遂引去。

辛未,从伐金,薄宣德,遂克德兴。壬申,攻云中、九原诸郡,拔之,进围抚州。金兵号四十万,阵野狐岭北,木华黎曰:“彼众我寡,弗致死力战,未易破也。”率敢死士,策马横戈,大呼陷阵。帝麾诸军并进,大败金兵。追至浍河,又败之,僵尸百里。

甲戌,从围燕,金主请和,北还。命统诸军征辽东,次高州,卢琮、金朴以城降。乙亥,裨将萧也先以计平定东京。进攻北京,金守将银青率众二十万拒花道逆战,败之,斩首八万余级。其下杀银青,推寅达虎为帅,遂举城降。木华黎怒其降缓欲坑之,萧也先曰:“北京为辽西重镇,既降而坑之,后岂有降者乎?”从之。

庚辰,复由燕徇赵,至满城。武仙以真定降,承制以仙权知河北西路兵马事。史天倪进言曰:“今中原粗定,而所过扰纵兵抄掠,非王者吊民之意也。”木华黎曰:“善。”下令禁别掠,所获老稚,悉遣还田里。军中肃然,吏民大悦。

癸未春,复攻下河西堡寨十余。三月,渡河还闻喜县,疾笃,召其弟曰:“我为国家助成大业,擐甲执锐垂四十年,东征西讨,无复遗恨,第恨汴京未下耳!汝其勉之。”薨,年五十四。

(选自《元史》,有删改)

3.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帝麾诸军并进 麾:旗子

B. 次高州 次:驻扎

C. 渡河还闻喜县,疾笃 笃:(病)重

D. 擐甲执锐垂四十年 垂:接近

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失牙帐所在 若属皆且为所掳

B. 裨将萧也先以计平定东京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C. 木华黎怒其降缓欲坑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 汝其勉之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C(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2. A(A.则:均为连词,表承接,就。B.焉:上句,代词,它们;下句,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不译。C.其:均为代词。上句。指物,它、竹子;下句,指人,他们。D.于:均为介词,上句,表比较,比;下句,表对象引进,可不译)

3. A(“麾”,通“挥”,指挥)

4. D(D.“其”是副词,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一定”。A.“所”:助词,……的地方/与“为”搭配,表被动。B.“以”:介词,“用”/连词,表修饰。C.“之”:代词,“降兵”/动词,“到、往”)

【参考译文】

译文一:

竹子像贤人,为什么呢?竹根深固,根本深固用来培养德操,君子看到它的根本,就会想到善于建树德操、坚贞不拔的人。竹性正直。身性正直用来安身立命,君子看到它的本性,就会想到中正不偏倚的人。竹心虚空,内心虚空用来实践天地正道,君子看到它的内心,就会想到适应需要虚心接受意见的人。竹节坚贞,竿节坚贞用来树立志向,君子看到它的竿节,就会想到磨砺名节品行、通达困顿都如一的人。像这样,所以君子大多种植它来充实庭院。

唐贞元十九年春天,我凭借吏部拔萃科考取进士,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开始在长安访求借住的地方,寻得常乐里从前关相国私宅的东亭住了下来。第二天,行走到亭的东南角,在这里看到一丛竹子,枝叶凋敝,没有生气。向关家还活着的老人询问,就说:“这些竹子是关相国亲手栽种的。自从相国死后,别人借住在此,从那时起,做筐篓的来砍,做扫帚的来砍,砍剩的竹子,高的不到八尺,数量不到百竿。还有平常的草木混杂在竹丛中,长得茂密,有的不再是竹子的原本样子了。”我痛惜这些竹子曾经由长者的手种植,却被俗人看得低贱,砍削弃置到这等模样,但它的本性还在。于是铲除那些茂密的草木,搬运那些粪土。松好竹间的泥土,堆起竹下的培土,不到一天就干完了。从此以后,这些竹子日出有了清阴,风来有了清声,竹子似乎有所依,也有所喜,好像有情。对它的际遇有所感激。

唉!竹子只是植物,对于人会怎么样呢?凭着它与贤者有相像的地方,如果人们怜惜它,栽培它,(它都会如此),更何况(对待)那些真正的贤者呢?这样那么,竹子比草木,就像贤者比众人了。唉!竹子不能自己区别(于其它草木),只有人才能加以区别;贤者不能自己区别(于众人),只有选用贤能的人才能加以区别。因此我写下《养竹记》,书写在亭壁上,来留给日后居住在这里的人,也想让当今选用人才的人听到罢了。

译文二:

木华黎,姓札剌儿氏。父亲是孔温窟洼。孔温窟洼有五个儿子,木华黎是他第三个儿子。木华黎出生时有白色的雾气弥漫于帐中,神巫非常惊异地说:“这是个非同寻常的孩子。”等他长大以后,性格沉稳坚毅,足智多谋,长了一双猿猴般的长臂,擅长射箭,力挽两石强弓。与博尔术、博尔忽、赤老温侍奉太祖,都以忠诚刚勇著称,号称掇里班曲律,就像汉语说的四杰。

太祖曾经作战失败,正赶上天下大雪,迷失了军帐所在地,夜里躺在草丛中。木华黎与博尔术张开毛毡,站立在雪地中,为太祖遮蔽风雪,一直到天亮始终一动不动。一天,太祖带着十多个骑兵在山谷间行走,回头对木华黎说:“此地如果遇到强盗,应当怎么办?”他回答:“请让我用身体来挡住他们。”一会儿,强盗果然从树丛中突然杀出,箭如雨下,木华黎弯弓搭箭,三箭射中三人。强盗头子高声叫道:“你是谁?”他回答:“木华黎。”慢慢地解下马鞍拿在手中,护卫着太祖的身体冲出树林,强盗们于是退去。

辛未,木华黎跟从皇帝讨伐金国,直逼宣德,攻克德兴。壬申,进攻云中、九原这些郡县,攻克了它们。进军包围抚州。金兵号称四十万人马,在野狐岭北面摆好阵势。木华黎说:“他们人多我们人少,不拼力死战,就不能轻易地击败他们。”他率领敢死队员,跃马横抢,大声呼叫着冲向敌阵。皇帝指挥各军同时进攻,大败金军。追杀到浍河,长达一百里的道路上布满了僵硬的敌尸。

甲戌,跟从皇帝包围燕州,金主请和,返回北方。皇帝命令木华黎统帅各军出征辽东,驻扎在高州,卢琮、金朴率城投降。乙亥,部将萧也先献计平定了东京。进攻北京,金国守将银青率人马二十万拒守花道迎战,大败银青,斩首八万多人。银青的部下杀死了银青,推举寅达虎担任主帅。寅达虎率全城投降。木华黎认为投降慢了,十分生气,想活埋寅达虎。萧也先说:“北京是辽西重镇,人家已经投降却要活埋他,以后还会有再投降的人吗?”木华黎听从了这个建议。

庚辰,再次从燕州进军攻取赵州,进驻满城。武仙率真定府投降,按照惯例让武仙河北西路兵马事。史天倪进言说:“如今中原基本平定,但是我军经过的地方还是任由士兵抢掠,这不是君王抚慰人民的本意。”木华黎说:“好。”下令严禁抢劫掠夺,所俘获的老少一律遣还家园故里。军中从此肃然有序,各地的官吏百姓都非常高兴。

癸未春天,木华黎又攻打下了河西一带的十余个堡寨。三月,渡过黄河回到闻喜县,病情加重,招来他的弟弟说:“我帮助国家建立了伟大的功业,穿着铠甲手执武器将近四十年,东征西讨,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只恨汴京还未攻下!你要努力啊。”去世,终年五十四岁。

上一篇:《刺客列传》的对比艺术 下一篇:小小一盆土,盛开花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