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时间:2022-09-13 12:35:50

浅谈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计算占了相当大的份量。而审题的正确性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计算是否正确。因而,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必须注重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怎样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呢?本文谈述自己的看法。

一、看准,心读,脑记

作为中高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已经能够自主读题,但是与低年级不同的是他们要从有声读题向无声读题转变,要从用嘴读题向用心读题转变。因为在平时学习、考试中,大多数都要求学生能够默读题目,独立完成。而这时一些学生就会对读题大打折扣,漏字、漏句或是添字等情况出现。有的学生急于求成,恨不得一目十行,有的甚至不看题目凭经验做题,他们会自己以为题目是这样的就不看原题,盲目解题。为了防止出现这样的差错,就要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读题习惯。虽然做题时不要求读出声音来,但是题目中的每个字、每个句都要在心里读出来,同时要在头脑中思考。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对于不理解的题意,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读。看准,心读,脑记这是认真读题审题的第一步。

二、动手操作

审题是一个对题目中的有用信息进行输入、处理,然后输出的复杂过程。数学语言的精练、抽象和理解能力的薄弱在客观上增加了学生审题的难度。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利用动手操作帮助学生审题也是一种很好的审题方法和思考策略。如在《找规律》中,有这样的题目:■■■■……照这样排列第21个图形是( )。当遇到这样的题目,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将一组组图形隔开:■■┆■■┆,这样帮助学生比较准确地把握题意,找到解题方法。

三、动脑思考,仔细推敲

在认真读题的过程中,要仔细推敲题目中的字词,特别是在解决问题当中许多字词需要学生去动脑思考。语言文字是题目各种关系的纽带,也是解题的拦路虎。因此,审题教学要像语文教学一样,让学生理解应用题中每个字、词、句的意义,培养学生书面语言的阅读能力。如在行程问题中的“相向而行”“相背而行”的行走情景等等。引导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养成仔细推敲,耐心思考的习惯。要善于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或句,准确理解其表达的意义。只有让学生在审题中仔细推敲、咬文嚼字,才能真正理解题意。尽管有些题目文字极其简单,但我们审题时却不能有半点马虎,为了让学生能把认真读题、仔细推敲的过程表现出来,要强化学生认真审题的意识。

四、建立数学模型

建立数学模型,模拟情境,展示数量关系。有些题目可通过指导学生列表、画图等方法模拟应用题的情境,使应用题的情节、数量关系直观全面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进而扫除理解题意的障碍。

综上所述,教师在长期的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经常提醒学生要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教给学生科学的审题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审题方法独立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海南中心校)

上一篇:细数准爸爸“爱妻”8件事 下一篇:剖宫产后 新妈妈饮食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