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民族音乐种子 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时间:2022-01-21 05:21:09

播撒民族音乐种子 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一、活动创意设计背景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曾经拥有高度辉煌文明史的多民族大家庭,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二、活动主题与活动的突破点

寻找什么突破口、选择什么内容对小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培养才最合适?我们觉得,民族精神的培养不该空喊口号,而应实实在在;不该疾风暴雨,而应细水长流;不该刻板教条,而应生动活泼。

我们的民族音乐从音符形成到器乐艺术日臻完善,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她蕴藏着优秀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的精髓,是鲜明的民族品格的表现。她所固有的爱国、爱民族的精神,她所具有的亲和力、号召力和合作精神,她所营造的美丽的文化氛围,正是我们培养学生品德、情操,提高思想境界,形成综合素质的良好载体。

三、活动步骤与操作要点

活动操作采用渐渐推进,稳步实施;渐渐渗透,潜移默化;渐渐深化,长时长效“三渐”策略。培育途径采用“三结合式”,即:课内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业余学校教育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实施过程,我们分四步走:

1.以营造氛围为导入,培育民族自豪感

校园是学生接受艺术教育的乐园,我们注重发挥它“美”的特殊作用。让校园每一寸土地,每一面墙壁,每一个细节都能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点燃他们的艺术火花,感受浓浓的民族艺术氛围,感受健康向上、奋发进取的力量,从而进一步激发民族自豪感。

2.以器乐教学为切入,培育吃苦耐劳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素以吃苦耐劳而著称。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上普遍存在着一种“浮躁”心理,这种状况也波及到孩子:做事马马虎虎,只求完成不求质量;学习项目频繁更换,只凭一时兴趣;办事虎头蛇尾,开始信心十足,最后无声无息。这些情况,都说明一个问题:我们的孩子缺乏毅力、缺乏恒心,这是走向成功最大的绊脚石。

(1)以古筝为龙头。古筝是一种具有优美音色和丰富表现力的弹拨乐器,具有古老的历史渊源、浓郁的民族特色。古筝在演奏过程中,很能体现出一种民族文化对人的感召和呼唤,“它就像唐诗、宋词一般,本身已经超出了艺术的范畴,实现人们对于民族文化的感悟。”古筝的魅力还在于它有很纯粹的中国风情,无论从形状还是演奏风格,都有着鲜明的中国风的烙印,足以让每个人感到中华民乐的魅力。

(2)以竹笛推普及。我们选择竹笛学习,是因为它简单,人人学得会;它又不简单,长期坚持才有效,平时,在学校利用课间时间每天吹20分钟,节假日,孩子吹给家长听,让孩子在家长赞许和支持的目光里增强学习竹笛的信心和毅力。我们利用家校形成合力,营造浓郁的教育氛围,在不断克服一个个心理惰性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有恒精神,坚定地从事已经开始的行动,养成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3)以其他民族器乐为拓展。一个人最终的发展,靠的是自主。一个民族最终的发展,靠的也是自主。自主精神作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其影响力也应该从小开始培养。高年级的学生,有了学习器乐的基础,对民族文化的了解也有了一定的积淀,同时,在学习器乐的过程中也逐步培养了一些好的精神品质。我们利用这些优势,在民族器乐上进行全面拓展,包括二胡、琵琶的认识和学习,还进行民族戏曲、民族舞蹈等小课题研究。

3.以组建乐队为阵地,培育团结协作的民族精神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体。“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是一种品德、一种精神,一种智慧。需要我们每个人付出力量,在奉献的歌声中寻找同行者。

在组建乐队的过程中我们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自主制定乐队的各种制度:如乐器、乐谱管理制度;打扫卫生制度;训练与演出制度。学生在乐队的创建磨合过程中,感悟到了“我是大海中的一滴水,只有一滴滴水凝聚在一起,大海才会浩瀚”的真谛,感悟到只有大家相互协调合作,共同奋斗才能使乐队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团队。一个团队如此,那么一个民族更该如此。

4.以舞台展示为手段,培育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

艺术需要氛围,艺术需要激情。利用一年一度的“校园艺术节”、“新年音乐会”……通过比赛、演出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培育学生勇于创新,积极进取,展示自我的精神风貌,享受成功的快乐,同时也给广大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继承、弘扬民族精神的思想教育课。

四、效果与评估

实施“播撒民族音乐种子,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工程,虽然所涉及的不是经典文化的全部,只能说是冰山一角,但在孩子幼小的心田里播撒了民族音乐的种子,激发了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热爱,增加了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积累,培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这一切都将成为孩子今后成长发展的宝贵财富。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朝阳新村第二小学)

上一篇:浅谈初中学生如何学习英语 下一篇:10个小妙招提高女人怀孕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