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糖尿病的中药治疗体会

时间:2022-09-12 11:52:23

浅谈糖尿病的中药治疗体会

【关键词】糖尿病 中药治疗

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422-02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癌症之后的第三大疑难病症。全世界已有1.5亿糖尿病患者,80%多为2型,其中,我国就有3000万,并且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医学界对其采取的治疗方法包括糖尿病教育、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及血糖监测等。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疗效显著,有着西药无法比拟的优势,近年来已成为糖尿病治疗的研究热点。因此,如何有效防治2型糖尿病已成为我国中医界迫切研究的课题。

糖尿病属于祖国医学之消渴范畴,又名消瘅、膈消等,宋元以后称为三消,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如《证治准绳》云:渴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渴而便数如膏为下消。“实际上这三种主要症状多合并出现,很难截然分开。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的以高血糖和诸多并发症并存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西医一般认为与遗传、病毒感染、自身免疫问题及神经功能紊乱等因素有一定关系,对此病尚无针对病因的治疗措施。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与素体肾亏阴虚有关。有因饮食不节,多食酒辣肥腻、煎炸之物,以致酿生内热、蕴结化燥、耗伤阴液,不能滋养肺肾而发为消渴者;有因精神因素喜怒耗神过度、气郁化火、消炼津液,以致酿阴亏阳亢而成消渴者。这同我们临床观察经过治疗的患者,因饮食不控制,精神刺激或创伤而导致糖尿病突然加重的例子是一致的,同时也为我们在倡导糖尿病健康教育方面指出了方向。糖尿病的治疗除药物治疗外,更应重视精神疗法即减少忧虑,平和心态鼓励患者树立乐观主义的精神,同时也要调整饮食,适当限制每日总热量的摄入,以利于病情的好转,这点与祖国医学戒烦劳,调情志,戒烟酒及限厚味的认识是一致的。

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上有悠久历史,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防治要追溯到2000年以前,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而且历代医家都有补充和发展,有着一系列的理论与治疗方药,临床上也确有疗效,尤其宋元以后,“三消辨证”治疗糖尿病已被广泛应用。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病理变化是阴虚燥热,治法以养阴生津、润燥清热为主。传统治疗糖尿病的方剂有消渴方、玉女煎、六味地黄丸等。在临床观察中有不少2型糖尿病患者三多症状往往不典型,甚至根本无三多症状,只是在体检中或是因其它合并症就诊时才发现患有了糖尿病。因此传统的“三消辨证”往往很难抓住本病根本上,更难以早期防治。通过中医诊查还可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地临床症状上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疲倦乏力及瘀血表现,并且贯穿于糖尿病发病始终,尤其病程越久,表现越突出。同时糖尿病诸多合并症如心脑血管疾病、肾病、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等,往往也多表现体虚、瘀血症状,辨属气阴两虚、瘀血阻滞。《灵枢五变》支:“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即言气阴两虚之体虚者易患糖尿病,而糖尿病的病程又长,目前世界上尚未研究出根治的办法,而“久病必瘀、久病必虚”。因此,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之剂治疗,多能取效。余据此自拟降糖验方用之颇效。

处方:黄芪50克、党参30克、生地20克、丹参30克、葛根20克、白芍20克、甘草10克、天花粉20克、知母15克、山药30克、水蛭6克。水煎服。

本方用黄芪、党参以益气;生地凉血生血补肾水;天花粉、知母滋阴清热;山药补脾;丹参、葛根、水蛭活血化瘀;白芍、甘草酸甘化阴。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之效。尿频量多、日久不愈者,常于本方中加入金樱子、芡实以固肾缩尿,佐加附子、肉桂以温助肾中阳气,俾“阳生阴长”“阴平阳秘”则诸症自愈。

值得提醒注意的是,中药对改善消渴症状、增强体力及减轻病发症等方面皆有较好的疗效,对降低血糖、尿糖也有一定作用,但中药降糖效果不如胰岛素及西药迅速。比较而言,西药降糖多不能巩固,停药则血糖、尿糖即复升。中药降糖虽慢,但一般比较巩固。因此在临床中对顽固及重型糖尿病仍需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治法,先中西药合用,待病人血糖趋于稳定后,递减西药用量,最后只用中药巩固治疗,直至完全缓解。对有些病例用中药治疗后疗效明显,症状改善,血糖、尿糖下降,则不必使用西药。临床证明,这样的病例疗效都比较巩固。中西药合用,必须有针对性按步骤用,一定防止滥用。另外,医生应帮助病人了解本病知识,使患者不要盲目滥用药物,以免贻误病情。

参考文献

[1]《皇帝内经》

[2]《证治准绳》

[3]《中医内科学》

上一篇:浅谈前置胎盘的分类及病因分析 下一篇:慢性肾炎尿蛋白证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