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牢基础 完善机制 努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时间:2022-09-12 10:29:51

打牢基础 完善机制 努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近年来,辽源市按照省农委的要求,围绕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能力建设,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为契机和突破口,创新工作方法,全面提升了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监管能力。

1.领导重视,责任明确

辽源市是国务院八部委确定的全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城市,成立了辽源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由主管食品安全的副市长任组长,农业、工商、质监等市政府相关部门的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各县区相关部门的主要领导任主要成员。市农委和各级农业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全市食品安全体系建设常态工作机制,并制定下发了《辽源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450多人次,出动各种执法车辆120台次,检查农资经营单位558家(次),检查面占90%以上,查处各类案件11件,结案8件,涉案金额6万元,挽回损失约30万元。查封未在省备案肥料20吨,收缴伪劣农药100公斤。市长姜有为亲自带领农业、工商、质监、食品等15个职能部门深入到仙城蔬菜、水果物流园区批发市场、东吉路农贸市场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现场办公,立即解决。

2.开展宣传教育,营造社会氛围

一是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进行宣传。采取领导电视讲话、电视字幕和专家访谈、热线电话等形式,广泛宣传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识别种子、农药、肥料等农资真假的方法,了《农民朋友购买农药八项注意》。二是结合市场检查、科技下乡、赶大集开展宣传。采取实物展示、专家咨询等多种方式,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送到农民手中。据统计,2年多以来,全市共出动宣传车辆100多台次,发放宣传资料5万份。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使广大农民基本了解和掌握了禁用限用农药种类,生产者的自律和法律意识得到明显增强。

3.突出重点,切实加强基础能力建设

一是制定标准。几年来全市共组织制订了“无公害大白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无公害马铃薯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优质大豆生产技术规程、金红苹果栽培规程、薄皮甜瓜栽培规程等10个农业行业地方标准,重点完善了辽源市优势特色产业的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标准体系;二是建设标准化示范区。2006年以来,全市共建成各类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3个,如东辽县大豆标准化示范区、玉米种子繁育标准化示范区、无公害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标准化示范区、辽源市西安区蔬菜标准化示范区等,这些标准化示范区均被列为省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区。通过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促进全市农业生产向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方向发展;三是加大投入力度。2009年以来,市农委筹资80万元购置了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设备。在办公条件拥挤的条件下,滕出120平方米的房间作为化验室,为开展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工作奠定了基础;四是狠抓“三品”认证。全市共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08个、绿色食品24个、有机食品2个,128个农产品分别被评为部级、省级和展会名牌农产品。34家各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进行了GAP、ISO9000、ISO1400、HACCP等质量认证,国家出入检疫检验局吉林分局还在辽源市金翼蛋品有限公司设立了农产品出口基地。

4.统筹协调,不断完善监管的长效机制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内容复杂,必须建立一个长效、统一、快速的反应机制。一是建立协调合作机制。市农委在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的领导下,初步建立了与卫生、工商、质监、食品等部门的信息通报、联合执法方面的制度和平台,委内建立了“分管职责,以事为令”的机制;二是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以农产品质检中心为平台,制定了《辽源市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报告和预警管理办法》,积极探索建立举报电话、信箱,开通网上举报等渠道;三是建立检打联动机制。执法和质检人员统一编组,形成“先检后打,边检边打,打检联动”的机制;四是建立应急处置机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无小事,一旦出事就是急事、大事。市农委按照“政府属地管理,部门分工负责”的要求,设立了物资、救助、新闻、信息等专项预案。

上一篇:突出重点 强化管理 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 下一篇:努力强化监管措施 确保果蔬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