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对抗中老年冬季感冒

时间:2022-09-12 08:51:35

全面对抗中老年冬季感冒

现代养生学认为,寒冷的气候使人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血液循环发生改变,易染疾病,特别是那些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疾病容易受寒复发、急性发作。

冬季,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减退,防寒、抗寒功能低下,易被外邪侵袭,染上肺炎、流感等冬季常见病。这些疾病与老年人原有的心脑血管疾病、肾病、胃肠疾病、哮喘、气管炎、肺气肿、风湿性关节炎等慢性旧疾纠缠在一起,会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在冬季来临之前老年人就应及早防范,才能从容平安地度过漫长严冬。

增强抗寒能力

祖国医学的养生之道讲究与时顺应,因时制宜。立冬后,气候由秋凉转变为冬寒,冬季阴盛阳衰,寒为冬季主气,属阴邪,最易伤人阳气,最需要人的阳气抵御。老人由于年事已高,阳气减弱,因此,老年人在农历的十、十一、十二月里,贵于御寒保暖,护阳益气,扶正气抗邪气。

现代养生学的观点与传统养生学异曲同工。实验研究表明,当外界出现冷热变化时,气温越低,人体直接向外散热就越多;气温越高,人体向外散热越少。在寒冷面前,人体为保持体温恒定,就必须给自己补充热量,增加衣服和饮食。因此,老年人冬季提高耐寒能力和免疫功能,注意科学保暖,对于防病保健十分必要。此外,老年人要想具备适应寒冷的能力,每天应坚持用冷水洗脸、搓脸并搓洗四肢;平日要注意保暖,但不要太捂;室内要开窗通风,温度要恒定、适当,老年人血液循环较差,若室温过低,老人手脚易冻伤,而室温过高,室内外温差过大,又会发生感冒;经常到户外走动,晨练应避“寒邪”,最好不要早起锻炼,建议每天在9~10点,太阳稍高,气温较暖的时候出来运动。如此一来,抗寒能力不但增强,而且还有助于预防各种慢性病,如各种哮喘、关节炎等。

重要部位重点保护

老年人要特别注意对头、鼻、颈、背、手、脚等重要部位的保护。

俗话说:“冬季戴棉帽,如同穿棉袄。”祖国医学认为头部为“诸阳之汇”。现代医学认为,头颈部接近心脏,血流量大,向外发散热量多。测试表明,处于静止状态不戴帽的人,在环境气温为4℃时,头部散失的热量占总热量的五分之三,15℃时占四分之三。况且,天寒致病,“首”当其冲。寒冷可使脑卒中(俗称中风)发病率明显增高。因此,老年人在冬天,尤其是出门时一定要戴帽子。并且戴帽时别忘了护住耳朵。

颈部保暖可以预防颈椎病。老人除了白天在颈部围围巾外,晚上可以用热水袋做颈部外敷。戴围巾不要采用连脖子带嘴一块儿捂的方法。因为用围巾捂住口鼻时,脱落的纤维、灰尘、病菌随呼吸进入体内,易使人患呼吸道疾病。

鼻部保暖可以预防感冒。研究表明,当鼻腔粘膜温度下降到32℃时,局部血液循环会明显迟滞,免疫细胞吞噬能力随之下降,感冒病毒易于乘虚而入。保健专家认为,戴口罩的保健效果不如鼻部按摩:先用食指和拇指按揉鼻翼两侧的迎香穴20~30次,然后用摩擦发热的手掌轻轻按摩鼻尖、鼻翼,正反方向各10次。此方法也可用于辅助治疗感冒、鼻塞不通。

俗语说:“寒从脚起。”脚掌远离心脏,血液供应较少,表面脂肪很薄,是皮温最低的部位。足部保暖措施是:鞋袜的尺寸要稍大些,脚与鞋之间应有空隙。选棉鞋时,鞋底要适当增厚,鞋底厚则鞋的防寒性能好。好生冻疮的老人应及早穿棉鞋。

在经络学中,背部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主要部位。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起着防御外邪侵入的“篱笆”作用。背部保暖,可以预防“风寒感冒”。保暖方法很简单,穿着一件贴身的棉或皮毛背心就行了。另外,睡觉时注意不要让背部着凉。

调理冬季饮食

老年人的冬季饮食原则是:辨证用膳,饮食适当,少咸多苦。

老年人在进行食疗或进补时要注意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辨证用膳。一般来讲,平时身体怕冷的老年人宜吃温性或热性的食物,如生姜、羊肉、狗肉、大蒜等,不宜吃绿豆、雪梨、苦瓜、冬瓜、荸荠、银耳等寒性或凉性食物;怕热的老年人则与之相反。一些老年人脾胃功能减退,难于消化吸收,因此不宜食肥腻、油炸、质粗坚硬的食物,而应以清淡且富于营养的食物为宜。

重视冬令药补

冬季进补的方法有两类:一类为食补,一类是药补。

“冬季进补,开春打虎”,对老年人,冬令进补更为重要。老年人进补应选择温热性的益气补阳之物,以补肾为主。体质不虚的老人以食补为主。进补佳品有牛肉、羊肉、鸡肉、狗肉、枣、莲子、核桃、龙眼、芝麻、木耳、蜂蜜等。另外,宜常服温性热粥汤防病保健,如糯米红枣粥、桃仁芝麻糊、银耳炖冰糖、桂圆莲子汤、鹿角胶粥等。对于体质虚弱较甚者,则应在食补的基础上适当配合补药,以助补虚之功。

老人进补前最好先健脾胃,做好“底补”,尤其是对于需药补的老人。所谓“底”就是打基础,加强脾胃功能,使其不致“虚不受补”。芡实是底补的最佳食选,可选用芡实、红枣或花生仁加红糖炖汤服,或用芡实炖牛、羊肉等食用。也可先服用些党参、白术、茯苓、薏仁、扁豆、陈皮之类调理胃肠的药物。另外,老人在患有感冒、发热、咳嗽等外感病症时,不要进补,以免留邪为寇,待急性病治愈后再继续进补。

气虚者:经常感到走路气短、气急、精神疲乏、四肢无力、容易出虚汗等,可以选服人参、黄芪或人参蜂王浆、生脉口服液等,大多能起到补气强壮的作用。

血虚者:即营养物质不足,表现为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心慌失眠、健忘等症状。可选用当归、阿胶、桂圆、大枣、枸杞子之类以达到补血的作用。

阴虚者:即指人体的血、津液、皆不足。表现为身体消瘦、咽干舌红、手脚心发热、面部潮红等。可选用百合、麦冬、天冬等或中成药大补阴丸、六味地黄丸等,以达到滋阴生津的目的。

阳虚者:即人体热量不足,表现为身体怕冷、四肢不温、腰酸腿软、小便清长、阳痿、大便稀薄等。可选用杜仲、鹿茸片等或选服中成药鹿茸精、龟龄集、金匮肾气丸等温阳壮体,对老年体衰者尤为适宜。

洗漱水温要讲究

老年人冬季每日晨起和午睡后用冷水洗脸,可使面部和鼻腔内的血管收缩。等冷水的刺激消失后,这些血管又会迅速产生反射性的充血扩张,这一张一弛,是一种良好的“血管体操”,可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提高对寒冷的适应性,预防伤风感冒、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同时,可使老年人头脑清醒、精神充沛。

老人刷牙宜用温水。牙齿进行新陈代谢的最佳温度为35℃~36.5℃。温水是一种良性保护剂,对口腔、牙齿、咽喉都有保护作用。老人早起刷牙后喝一杯温开水,可暖身清洗胃肠,还可稀释血液,预防脑血栓、心肌缺血等,同时能维持细胞渗透力,促进细胞代谢作用。

俗话说“睡前烫烫脚,胜似吃补药”。洗脚用热水(60℃~70℃)能刺激脚部丰富的末梢神经反射于大脑皮层,从而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功能,清除下肢的沉重感和全身疲劳,促进睡眠。洗脚的同时可配以按摩:按摩大脚趾可疏肝健脾;按摩第四趾可医治肋痛;按摩足心的涌泉穴则能益肾补虚,壮腰强身,增强记忆。

老人冬季皮肤常瘙痒,往往由于频繁沐浴、水温过高所致,所以水温最好控制在摄氏50℃以下,以免太烫的水冲掉皮肤表层的油脂。老人并不需要天天洗澡,浴后可涂少量护肤霜。

多晒太阳益身心

冬季阳光对老年人健康十分有益。老年病专家研究发现,长期呆在室内,少到户外接受阳光照射的老人,普遍出现维生素D缺乏症状,发生骨质疏松。那些常在窗前晒太阳的老人,也同样出现骨质疏松,这是由于窗户玻璃滤掉了部分紫外线,而这些紫外线对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保健专家在冬季鼓励老年人多去户外晒晒太阳,有助于预防老年骨质疏松症。

冬季阳光不仅能防治骨质疏松症,而且还能减少老年人常发的精神抑郁症。老人冬季易出现抑郁情绪,很重要的因素是由于冬天昼短夜长、光照不足。阳光可增加人体雄性激素,抑制松果体褪黑素的分泌,帮助控制情绪。

上一篇:全面狙击冬季六大健康杀手 下一篇:选择心脏 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