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让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教学

时间:2022-09-12 08:40:57

创设让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教学

一、发挥小组合作意识,努力夯实基础

现在很多语文老师照搬照抄那些似懂非懂的“先进”的教学方法,把语文课堂教学弄得热热闹闹、花里胡哨。先是优美的视听导入新课,提供庞杂的新课背景,然后是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匆匆忙忙,上语文课比打仗还紧张。看在眼里好像高潮迭起,实际上是学生信息接受的疲劳。完全无视文本、脱离文本、抛弃文本,哪还有从容的时间和心思来朗读、吟诵、感受文本的魅力?哪还有字、词、句、段、篇的落实与积累?难道这些学生都已经掌握?而现实是很多学生在这些方面能力欠缺:他们往往是不能运用朗读的基本方法与技巧有感情地朗读好一篇文章;在他们的习作中常常是因用词单一缺少变化而味同嚼蜡;在他们的练笔中常常有很多的错别字与病句。因此,在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视学生的现实不足于不顾,忽视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传授与训练,只是一味地注重语文的人文性,那就好象是万丈高楼没有了基础,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人本化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想取得更好的效果,也必须立足语文的工具性,以文本知识为基础,以小组为单位,积极开展自学,交流讨论疑难问题,进行想象、创新、发展个性思维活动的,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二、创设情境激活思维,感悟书中情感

要创造符合学生素质发展的课堂教学,还应当让我们的学生和文本交融。文本只是载体,是外延;而人本才是内核,是终极。只有把文本与人本交融起来,教学才有宏大的境界。文本传授给我们一定的知识,它是我们进入并与之交融的基础。比如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课文知识,更讲究的是师生利用这些知识与文本之间进行的对话与交流,与文本的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情感交流。对于中学生来说,在这一阅读理解想象过程中,往往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如沈复笔下的那一片童稚之情;背影中的浓浓父子之情;曹孟德东临碣石的壮志豪情;陆游“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一腔报国之情;王湾“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一缕悠悠思乡之情……学生沐浴在人类这些美好的感情之中,如何不让学生怦然心动,而终有所悟呢?在这个交融过程中,教师所能做的就是积极创设情境,做一个忠实的引路人和点拨者,让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去做主动的探究者而最终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这样才能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这样师生就能从文本中直接把握或间接获得理解信息,进而凭借文本唤起记忆、存储的语文素养并进一步深究文本,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会展现它本应有的魅力。所以,我们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在未来的考试中得到分数,更要让他们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为他们的成长打一点精神的底子,使他们能够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三、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情感价值观

人本化的课堂,应当是学生绽放个性表现自我和发展自我的舞台,这也应当是语文课堂教学追求的一个境界。但是在现在的一些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嘴上倡导师生平等,维护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意,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总是有意无意地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把自己当作绝对的主角,一切以教师为中心,一切都是教师说了算,学生紧紧围绕教师转,学生合理而有创意的回答如果与教师理想的答案不一致,就会马上被完全否定,如果学生坚持己见就会被老师另眼相看,甚至挨教训,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诚惶诚恐唯唯诺诺,个性与创意完全被泯灭,哪里还能谈的上什么学生的主体性?哪里还能谈的上什么以人为本?有的只是教师的主体性!有的只是教师的个体表演!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不仅应该对学生说“我是民主的引导者,我是宽容的”,更应当身体力行,视学生为朋友和知己,让自己成为学生最可信赖的心理支持源,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把黑板还给学生,为学生创造一种有安全感的学习氛围,使他们敢于行动,敢于探索和思考,并且能给予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与宽松的课堂,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相一致,才能使学生敢于绽放个性,大胆表现自我,乐于开拓创新。

四、教师言行融入关爱,课堂充满和谐

教师是特殊的生产者,他的劳动对象是具有鲜明个性与很强可塑性的学生,他的最重要的生产车间是课堂,他的生产目标是为社会输送具有一定知识能力基础和健全人格的大写的人。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应当具备很高的知识素养,更应当具有博大的人文情怀。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他们知识能力的提高,更应当关注他们心灵的健康成长。因此,合格教师的第一要素是要具有对学生最本能、最真挚的爱。因为“爱是最好的教育”,是沟通师生心灵最好的桥梁,是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源泉之一,是创设民主和谐课堂的关键,也是构建“人本化”课堂最有效的途径。教师在课堂上一声亲切的问候,可以让学生倍感温暖;一句善意的提醒,可以让学生终生铭记;一张真诚的笑脸,可以让学生倍觉温馨;一个鼓励的眼神,可以让学生一生受用。

总之语文课程改革的精髓是以人为本,它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尊重他们的个性,尊重他们的情感,尊重他们的成长规律,让他们能够获得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情感营养,这应当是我们构建语文课堂教学最根本的思想基础!走进这样的课堂我们就会有一种轻松感与成就感:教师和学生情感融洽,师生与文本真诚交流,知识与能力相得益彰,心灵与智慧交相辉映。让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和完善构建这种人本化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与途径,我坚信语文课程改革一定会结出累累硕果!

上一篇:过程教学在新课改中的尝试 下一篇:在课改中与新数学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