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音相近探英语中粤语译词的文化渗透现象

时间:2022-09-12 04:49:23

从语音相近探英语中粤语译词的文化渗透现象

摘要英语是一种包容性极强的语言,在人类使用英语的两千多年的历史中,英语不断与其他语言发生碰撞、融合、渗透的现象,常出现其他语言中的词汇直接被借用到英语中成为英语词汇的现象。汉语和英语也发生了渗透现象。本文从语音相近的角度,根据粤语的发音衍生而来的英语单词这一现象来进行探讨,说明粤语对英语的影响力之大并试析这背后的文化渗透现象。

关键词语音 粤语 文化渗透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

Analyse Cultural Infiltration Phenomenon of Cantonese Translation

Word in English From Voice Similar

LI Ting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04)

AbstractEnglish is a strongly inclusive language. In the over 2000 years history during which people use English, English continues clashing and merging with other languages. It is common to see that many non-English words are introduced into English and used by English speakers. There is infiltr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Beginning with comparing Cantonese and English phonetically and illustrating the phenomenon that there are a number of English created according to the Cantonese pronunciation, the paper will reveal the influence which Cantonese brings onto English and try to explicate the phenomenon of cultural infiltration behind.

Key wordsvoice; cantonese; cultural osmosis

许多英语学习者一定碰到过这样的情况:英语中会看到一些从其他语言“借”来的单词,如表示“海啸”的tsunami,表示“再见”的ciao,及表示“朋友”的amigo,这三个已经被收录在《韦氏大学(学院)词典》中的单词分别来自日语、意大利语及西班牙语。可见英语正受到各种语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汉语方言之一的粤语,使用者集中在粤港地区。近20多年来粤语地区飞速发展的经济给粤语和英语直接接触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同样这两种语言之间也发生互借词汇的现象。本文正是从语音相近的角度,试析根据粤语发音衍生而来的英语单词这一现象,即所谓的“英语中粤语译词”的现象。

1 研究英语中粤语译词的意义

作为汉语方言的一种,粤语在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辐射开来的包括桂东南地区的区域中一直扮演着通用语的角色,也是香港和澳门约六百万同胞及海外华人的社交用语。粤语不仅在某些华人地区是法定用语和通用语,而且还作为外语课程在某些院校开设,其影响力是别的方言无法媲美的:在粤语使用地区的报刊上到处可见粤语词,多年来粤语歌一向受到众多流行乐爱好者追捧,香港影视业的蓬勃发展更是扩大了粤语的影响力。粤语对英语的影响从Cantonese一词中就可见一斑,毕竟在汉语中还未曾有哪一种方言像粤语这样有专属的“英文名”,即有与之相对应的英文词汇。在外国人中也出现了学习粤语的风潮。

值得一提的是清朝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1842)中就出现过英语译词,可见英语对粤语的影响由来已久。借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我国外事交流增多,使粤语地区与国际交流日渐频繁,粤语文化也正影响着其他文化。“每一种语言都是一种文化的一部分,并服务于及反应出该文化的需求,当英语文化接受了粤语文化的影响,英语使用者开始接触到粤语文化,需要了解这一文化,那么就出现了根据粤语发音衍生而成的词汇,并且“只有在文化环境中,语言才会有意义”,因此这些新生词汇就具有了其在源文化中所具有的意义,被英语使用者所理解并使用。

令人感兴趣的是英语中的粤语译词的数量比汉语译词(根据汉语拼音衍生而来的英语单词,比如表示“饺子”的jiaozi)的数量要多,也就是说英语使用者更倾向于接受粤语词的输入,即粤语与英语的渗透现象要比汉语与英语的在程度上要深。这就说明在语音方面,与汉语相比,粤语和英语的发音是比较接近的。

2 英语中粤语译词的特点

促使笔者注意到这一现象的契机是“屈臣氏”这一粤语中的英语译词。大约在1828年,有一位叫A.S. Watson的英国人在广州开了家西药房,1841年药房迁到香港,并根据粤语发音(屈wat1,臣san4,氏si6)将公司名译为“屈臣氏大药房”(A.S. Watson’s & company),这就是屈臣氏的由来。在这一例子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Watson’s被巧妙地翻译成“屈臣氏”,符合许渊冲先生提出的翻译美学理论――“三美”原则(“音美”“意美”“形美”),而且还能注意到粤语和英语在语音方面的相近,即是:Wa近wat1(屈),tson近san4(臣),’s近si6(氏)。

下面具体来了解英语中粤语译词:

表示水果蔬菜的有:bok choy(大白菜),kumquat/cumquat(金橘),lychee(荔枝),ginseng(人参)。

表示食物菜肴的有:chow mein炒面,chop suey炒杂碎,lo-mein捞面,ketchup茄汁,wonton馄饨,dimsum点心,oolong乌龙茶。

表示祝福礼数的有:Gung Hay Fat Choy恭喜发财,fo chi 福气,kowtow叩头。

表示专有名词/地名的有:Amoy厦门,Hong Kong香港,Kowloon 九龙,Chow Tai Fook 周大福。

表示其他名词的有:wok(炒)锅, sampan舢板,typhoon大风。值得一提的是,typhoon这个词来自粤语的普通名词“大(daai6)风(fung1)”,之后汉语才从英语重新输入该词,变成专业名词“台风”了。

(1)粤语译词具有浓厚的中华特色。从以上这些粤语译词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多都是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英文中是没有能与之完全相对应的词汇,如“炒面”、“捞面”、“锅”、“馄饨”和“金橘”等。因为语言连结的“是概念和音响形象”,因此,为了使英语使用者更直观地了解、更容易地接受来自粤语文化――甚至中国文化――的事物之概念,与其用长串英语单词重新解释外来文化的事物之概念,不如直接借用该事物在外来文化中的名称。

(2)粤语译词具有与英语词汇发音相近的特点。粤语有自己的语音、调值音系。粤语原来有九个声调,常用的只有六个,即“九声六调”。粤语的音系字母有26个,声母22个,韵母53个,字母的名称与英文相同。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粤语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声母表】

注:①声母字母旁的举例读音为粤语读音。

②拼音时声母只发出原声与韵母相拼即可。

【韵母表】

注:例字加“()”的只取其韵母。

【声调】

其次,我们从语音方面来对英语和粤语进行比对。

经对比,可看出英语和粤语的发音有明显的相近之处,方便了英语使用者直接根据粤语发音利用英语音标拼写粤语词汇出来。就上表,我们取“白菜”一词来进一步详细分析。“白菜”的粤语发音中,“白”的声母b发“波”音,韵母aak发“轭”音,“菜”的声母ts发“磁”音,韵母oi发“爱”音;在英语发音中,bok choy 的音标为[bk ’ t i]。粤语中的b和英语中的b,粤语中的aak和英语中的k,粤语中的ts和英语中的t以及粤语中的oi和英语中的i分别发音相似。

3 探析英语中粤语译词的文化渗透现象

经以上语音对比分析得出,英语在一定程度上吸纳了粤语有的词汇并据为己用。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无非就是,使用粤语的华人在和使用英语的外国人用英语进行交流时,有意或无意地将粤语导入其中,随着粤语的某些词汇在这样的交流中的出现频率增加和范围变大,使用英语的外国人便逐渐接纳这些“外来词汇”并保有其本来的读音特点,甚至将其收录在英语字典中。

那么使用粤语的华人和使用英语的外国人又是在一个什么条件下能有如此频繁地交流以至于能让粤语词汇顺利融入英语当中呢?这就不能不提到两个主要使用粤语的地区――香港和广东了。一方面,在19世纪中叶清朝战败之后,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香港被分批割让及租借予英国,成为英殖民地,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历经长达99年的英国殖民统治,英语不可能不对粤语产生影响,反之,粤语在与英语长时间的接触、碰撞之下,不少词汇也渐入到英语词汇系统当中。另一方面,广东籍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人数共约3000万人,其中广东籍华侨华人约2000万人,港澳同胞约600万人,遍及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值得注意的是,广东归侨侨眷人数多达2000多万人,散布于全省各地,尤以珠江三角洲和潮汕平原最多,梅州地区次之。如此庞大的使用粤语的华人群体在海外生活,就不可避免会导致英粤两种语言的接触及交融,同时也就使得两种语言所各自承载的文化发生渗透现象。

4 英语中粤语译词存在的文化意义

不论是在祖国大陆还是在海外,粤语作为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强势方言,具有通行地域广、应用领域大的特点尤其是最近二十年,主要粤语承载的粤文化俨然成为独具中国特色的汉文化之一。由于粤语发音和英语发音在相当大程度上的相似度,有不少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直接从粤语输入英语,比如上文所提到“恭喜发财”这一新年贺词,每逢中国新年到来之际,在海外地区,就连外国人也会使用其相应的粤语译词“Gung Hay Fat Choy”来向华人朋友恭贺新年,传达美好祝福。英语中粤语译词的存在对增进中外文化的交流起到显著效果,给外国友人更直观准确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便利,有利于推进中外民间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董少葵.粤方言中的英语译词研究[J].广州师院学报,2000(6):34-37.

[2]Nida E.A.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上一篇:陶渊明诗对《诗经》美学追求的传承 下一篇:英汉语段连贯性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