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教学情境中隐性知识的传授

时间:2022-09-12 02:45:42

商务英语教学情境中隐性知识的传授

摘 要:隐性知识的隐含性使其难以在教学中传授,大学课堂教学师生交流沟通时间有限,所以隐性知识的传授需要教学策略的支撑,本文结合商务英语教学,从学校、教师和技术三个层面探讨了隐性知识的讲授策略,以期提高商务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商务英语;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6-0238-03

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生活在信息社会的人们,面临着新的挑战。知识管理这门新兴学科的的出现,首先运用在管理学领域,现已经逐步进入教育界。20世纪50年代末,英国物理学家和思想家波兰尼在《人的研究》一书中提出知识分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和隐性知识(缄默知识tacit knowledge),隐性知识是指深藏在个人头脑或组织内部的深层次的知识,具有难以识别和理解,难以用语言表达或数字、公式编码的特点[1]。作为我们人类和动物共有的一种知识类型,是我们人类非语言智力活动的结晶,通常表现为经验、价值、观点、技术、感情、信仰和认知。传播和转移起来较困难,只能依赖于自身的体验、直觉和洞察力,但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随着知识管理活动的不断开展,个人知识管理研究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作为知识的拥有者、传播者和创造者的高校教师们,成为知识管理的首要研究对象之一。高等学府是知识密集集聚地,高校教师们拥有丰富的知识资源,但就目前来看,针对教师的隐性知识研究关注度不够,特别是商务英语师资,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提高其隐性知识的挖掘和利用能力,对商务英语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现实意义。

因此,本文从知识管理理论视角对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隐性知识加以分析,提出了三个层面关于商务英语教学情境中隐性知识的讲授策略,面对存在的障碍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本文把教育教学理念和知识管理结合起来,提高商务英语教师对隐性知识的关注度,并运用到课堂教数学,一定程度提高高校的教学和管理水平。

一、商务英语教学中隐性知识的存在方式

隐性知识是指存于人的大脑,难于用语言传授和表达,只能依赖于自身的体验和洞察得到的知识。例如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风格、处理教学事件灵活多变的能力,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在商务英语教学情境中,隐性知识的存在方式有三种:个体隐性知识、学科隐性知识和大学隐性知识。

隐性知识存在方式之一:个体隐性知识既包括教师的隐性知识也包括学生的隐性知识[2]。教师的隐性知识是指教师本人所具有的学科知识、教学经验等,具体到商务英语教师的隐性知识,它依赖于教师过去的经验,存在于教师当前的教学生活中,并预示着未来可能的教师教学。它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贯穿于教师教学生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3]。

学生的隐性知识则包括了商务方面的书本知识和实习、对商务英语课程的认知、对教师的评价等等。如果学生曾经接触过外教,也参与过商务活动,那么他所获得的隐性知识有助于情景教学,否则,有可能在理解上存在困难。

隐性知识存在方式之二:学科隐性知识既存在着有关教育教学内容的隐性知识,也存在着有关教授和学习行为的隐性知识。商务英语专业知识,例如:商贸专业知识、英语水平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等,属于学科隐性知识。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既要扩充学科知识来传授给学生,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实践证明:优秀教师的知识结构中,学科教学知识比例呈现越来越高的趋势,说明这种个人性的隐性知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4]。

隐性知识存在方式之三:大学隐性知识是指大学文化和师生交往存在着隐性知识,有关学生之间交往也存在的隐性知识。大学文化是办学过程中长期积淀下来的无形资产,大学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需要知识共享。但是国内高校还没有向企业那样设立专门的知识管理机构,缺少支持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

以上这些隐性知识对教学活动可能产生积极的影响,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

二、商务英语情境下隐性知识的传授教学策略

商务英语情境下隐性知识的传授主体是大学教师。但是,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和IT技术的实施。

教师层面:隐性知识的梳理是一种内部的心智过程,是反思活动,可以采取教师成长记录册的方式[5],对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有价值的内容记录下来,内容包括对本学科的课程研究、教学计划、活动设计、师生互动、教学评价、备课笔记、教案、作业、论文等科研成果。通过查阅图书馆文献资料,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尤其博客是公认的有效管理工具,不仅是对自己隐性知识的总结提炼,还可以和学生共同分享,通过评论分享学生的观点。通过成果转让比如:优秀课件的制作与共享,视频资料的共享等。还可以通过学术活动:听课观摩、评课交流、教学研讨、专题报告会、学术会议等进行隐性知识的总结和传授。

隐性知识传授的语境化要求在课堂教学上消除师生间的语境代沟,提供知识分享环境,把书本晦涩难懂的知识变成简单易懂的语言。同时,在课堂上避免信息过量,浪费学生时间,面面俱到,不分主次,重难点不清晰,做到教学的个性化。课堂上的正规学习,还要结合课后的非正规学习,QQ、Email联系,同等重要,消除分享障碍,隐性知识传授的分散化。师生之间顺当的知识交流,是隐性知识传授的重要途径之一。

优秀的商务英语教师不会停留在对教材的生搬硬套、照本宣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体验感悟,对教学产生更深刻的认知,教育叙事研究是非常成功的实践性知识积累的有效方法。获取商务英语教师隐性知识的方法有很多,诸如:教师之间互相听课以及评课、观摩优秀教师课堂教学、组织经验交流、本人撰写教学日志或者个人生活史叙述等。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途径,通过课堂视频、博客、等实现个人知识的传播。教学团队隐性知识的利用和分享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如:访谈法、导师制等等。

隐性知识尽管它具有潜隐的、难以量化性等特征,但它却实实在在地对学生的情感、意识、动机、态度、信仰、价值观等发生影响。语言是传递与表达特定文化的载体与工具[6]。隐性知识必须显性化才能更好发挥作用,商务英语教师要灵活创设教学情境,根据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变被动学习,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商务英语教师隐性知识的积累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丰富,在平常的教学情境中,结合自身经历与体会,对教学产生深刻认识。对教学工作的热爱,会通过言行举止传达给学生;课堂上与学生交流互动的技巧;课堂教学中的机巧灵敏,随机应变,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深入浅出的教学策略,教学的重难点,选取简单案例进行讲述,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许多个人隐性知识,不易从正式渠道获得,但师生间通过社会网络直接交流,借助于语言、体态、情感、示范等隐性表达方式的综合作用,容易使对方领悟出隐性知识的本质,从而达到共享这些个人知识的目的。

终身学习的理念使得教育者与学习者并无严格的界限,师生关系也不是传统意义的单向知识传递,而是双向交流的关系[7]。这就要求商务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随之改变,知识的拥有量由轻量级向重量级转化,知识的整体性跃迁。具体来讲:对已经拥有的显性知识进行整理,明确优势所在,发现缺陷,有的放矢进行弥补,完善知识结构。对隐性知识进行提炼:充分发现和挖掘隐性知识,并与显性知识有机结合,利于知识的传播与讲授。培养更新知识的良好习惯:关注本学科的发展和新知识,探求获取知识的途径,加速知识更新。提高自身竞争力:高学历及高职称人员不断涌进高校,如果不进行知识管理,任凭知识老化,就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教学策略还在于不断地更新教材的结构。为避免照本宣科,商务英语教师一定要熟悉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把一定量的隐性知识通过录音的形式表达出来。隐性知识的导出还可以采用设问式,整理编辑成册,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内容。

学校层面:大学校长承担着“知识领导”的角色,在商务英语教师隐性知识的传授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的商务英语教师被评价为“肚里有货倒不出”。教师个人所具备的知识并不能全部百分百传授出来,尤其是隐性知识。但是隐性知识的传授仅仅依靠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因此,有效的管理商务英语教师集体的知识是高校的重要职责之一,这也是学校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干中学”模式是获取隐性知识的重要途径;师徒制模式是转移隐性知识的方法;隐喻、认知地图、基于案例的推理是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工具;“隐性知识酶”是进行知识创造的媒介。

信任和合作的大学校园文化,竞争氛围浓厚的环境很难让人产生共享的愿望;吸收外部最新知识,在职学习进修和培训:参加学术会议或研讨会;教师之间共享;图书馆资源,数据库,加强信息素质教育。

学校层面的氛围营造:领导者的倡导与支持;教师是典型的知识工作者,知识管理是大势所趋,如果领导这只是任务型的,上面布置什么工作就完成什么工作,知识是最宝贵的财富[8],实施知识管理,对教师个人和学校发展都是双赢的策略。需要人财力的投入,个人无法做到,必须通过学校的行政管理和资源调配才能实现。

团队合作:同一教研室,或者带同一门课的教师,及提升个人知识,增加团的优势。正式的会议形式或者QQ流平台。

在学校层面上来讲,学校要能够成为教师知识生成的场地,要成为教师知识的组织者、制造者。

IT技术层面:技术支持:跨越时间和空间进行学习,人力配备、硬件设施和软件相配套。作为知识分享语境下的重要环节,IT技术支撑的作用不言而喻,目标层面:知识提供者和接受者双方哪个同等重要;过程层面:数据库和信息技术;软件和信息系统运用以及个人知识管理工具[9]。

商务英语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是高校教师知识管理的一部分,技术解决方案提出了如何正确利用搜索引擎、建立与应用个人知识库、个人知识地图和运用网络个人知识管理工具等方法来提高教师的核心竞争力[10]。博客、维基、思维导图、概念图和MOODLE是适宜教师常用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利用现代技术条件,如QQ群进行交流,实现知识共享。

三、结语

高校教师作为知识的拥有者、传播者和创新者,聚焦于促进高校教师课堂隐性知识的转移,对于强化高等学校知识管理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把知识管理的理念具体化到高校商务英语课堂教学具体过程中,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理念的宏观指导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另一方面,提高了商务英语教师增强知识管理的意识,意识到教学活动中大量隐性知识的存在,必须改变自己只是显性知识的传授者,使广大商务英语教师把潜在的隐性知识显性化,提高商务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彼得.F.德鲁克等.知识管理[M].杨开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哈佛商学院出版社,2000.9-10.

〔2〕Petter Gottschalk.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 Value Shop Creation[M] Norway: Norwegian School of Management BI, Norway 007 by Idea Group Inc., 2007:6-10.

〔3〕陈伟.西方大学教师专业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9-11.

〔4〕梁幸平.知识营销[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10-15.

〔5〕Springer .Practical Aspects of Knowledge Management[R]Yokohama Japan,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PAKM , 2008(12):282.

〔6〕John Davies Marko Grobelnik Dunja Mladenic Editors. Semantic Knowledge Management[M] Berlin Germany: Springer-Verlag, 2009:5-9.

〔7〕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7.7-11.

〔8〕王维.学习型组织之路――关于学习型组织的思考与探索[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3-8.

〔9〕Joseph Davis Eswaran Subrahmanian Art Westerberg (Editors). Knowledge Management ---Organizational and Technological Dimensions[M] Heidelberg Germany: Physica-Verlag, 2010:11-19.

〔10〕董金祥.基于语义面向服务的知识管理与处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8-10.

上一篇:都昌话中“得”的用法 下一篇:透过《最蓝的眼睛》看母爱缺失下的扭曲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