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现代性与社会发展

时间:2022-09-12 02:29:35

语文教育现代性与社会发展

现代性之语文教育,是依然在向未来伸展的不断变换面孔的现实性存在。思考并构建语文教育现代性,已是时代的需要。现代教育者需要发展语文教育现代性,实现人和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语文教育 现代性 社会发展

发展语文教育的现代性是每一个语文教育者的宿命,也是对他们的挑战。站在2l世纪,面对沧桑的历史和未定的未来,有必要思考并构建语文教育现代性,以实现人的和谐全面发展,进而保障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语文教育现代性

1.现代性的内涵

现代性是一个哲学和价值范畴,从哲学的高度审视文明变迁的现代结果。现代性是从传统走向现代过程中,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生存体验、生活方式、道德规范、社会心态等方面体现出的新特征,反映了现代社会生成、发展的总体特征和过程。

2.语文教育现代性的人文转向

现代性趋向于未来并具有自我反思性,在反思中构造了其开放性和无限发展可能性。新世纪的语文课程改革将语文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转向人文主义。它注重语文教育的人文属性和文化作用;淡化知识及训练,注重情感体验;教材富有时代气息,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凸显个性意识。

二、建构语文教育现代性的原则

1.人是目的的原则

(1)转换对人的认识方式,树立新的人学观。做到以“人”为目的,要求语文教育要检视认识人的思维方式,探究该以何种方式理解人;要树立新的人学观,探究所要塑造的人的形象。

(2)让孩子们在读写中长大成人。语文教育的目的最终是了人的发展和成长。因此,完善的语文教育必须与人的幸福、自由、尊严以及人生价值联系起来,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现代性语文教育不仅是人获得生存技能的一种手段,还是提升人的需要层次、丰富其精神世界的一种途径。

2.民族性原则

(1)从汉语自身特点出发进行语文教学。总体来说,在语言的组合上,汉语具有意合性;在语音上,汉语有极强的音乐性;在文化积淀上,汉语具有丰富的人文性。我们须汉语的特点出发进行语文教学。

(2)保持自身的主体性和独立性。在处理语文教育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关系时,要坚持民族性优先的原则,在保持民族性的前提下,充分地与各国母语教学展开会话交流,并结合本民族语文教育的实际情况化而用之,不能生搬硬套或湮没民族性。

3.学科自主的原则

(1)树立学科自信,摆脱依附地位。语文学科是与其他学科并肩平等、拥有无可替代价值的学科。语文教育的独特使命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其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这一使命别的学科无法取代。

(2)学科开放,意在“语文”。现代学科之间的交叉或融合越来越明显,一个学科越是发展它的自主性,它与外界则越具有更多复杂的关联性,也正因为它通过与其他学科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才使其具有生命的活力。

三、建构语文教育现代性的注意事项

1.功利与诗意两相兼顾

(1)心寓于用,用本于心,心用一体。功利和诗意两相兼顾实则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言语技能在客观上是人的一种生活技能,但同时又是人的诗性的显现。阅读写作应看作是学习者与自我、他人的对话,在对话中认识自我和他人。语文教育只要不是机械的语言训练或空洞的思想灌输,学生便能既得到实际的受用,又获得精神的享受。

(2)文学教育与文体教学并重。就语文学习本身而言,一个基本字词不会读写、基本阅读能力不具备的学生,很难写出诗情画意的文章。同时,在当前的情况下“获得实际的受用”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动机之一。因此语文课程必须是精神性与实用性并重。

2.语文与人文相互生成

(1)因文悟道。语文课首要工作就是引领学生与语言亲密接触,触摸作者的心灵。这意味着要从语言形式入手,引领学生感悟文章背后的形象、感情,进而“悟”得语言内在的真意,揣摩感悟语言,从而进入语言所包孕的世界。

(2)因道解文。语文课与它们在得“意”之后还须向语言学习回归,即要明白“怎么说”、“怎么写”。在“因文悟道”后,还应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么说”的。此时情感和形象的魅力会激发主体对语言运用艺术的认同和体验。

3.理性与感性的协作

(1)情感和认知的协作。教师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发生情感的共鸣,产生真切的体验,进而悟出文字背后深刻的思想内涵。

(2)整合语感和语识。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与语感实践和分析并不相悖。科学理性、逻辑认知是现代性的标志性特征,这两项因素的价值毋庸置疑,语文教育现代性的建构和完善需要理性和感性的整合。

4.现代与传统的辩证

(1)打破将传统与现代二元对立的思维。不把传统与现代二者看成是非此即彼、相互对抗的关系,要明确认识到传统和现代的承传与延续、基因与进化的关系。

(2)系统挖掘、重新阐释和创造转化传统。古人大多以经验型的话语表述对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这就需要现代教育者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其重新阐释归纳,以利于推广。但是我们不能对传统语文教学全盘吸纳推广,而应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并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予以创造转化。

四、实现语文教育现代性促进社会发展

1.提倡和谐的语文教育观

现在的社会迫切需要和谐,而作为社会的主体――人是教育的中心。因此,现代的教育也应该实现和谐教育。

(1)人文性与工具性目标的和谐统一。语文教育要突出其文学和文化,教师培养的应是人格健全、个性发展、具有职业能力的和谐社会的公民,以及具有社会和人文关怀、能够思考并解决问题,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这就要求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追求语文教学的和谐的美。

(2)新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交融发展。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语文内容的许多方面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些新文化现象要求老师除具备传统素质外,还应具备网络、美学和创新素养,以实现当前新文化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和共同发展。

(3)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教学艺术和风格,让学生在和谐中学习。同时,教师应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身心发展的促进者和人格的塑造者。教学应成为师生双方平等对话、相互合作的过程,让师生双方分享彼此的见解和知识,使课堂真正成为一个老师和学生的学习共同体。

2.树立终身学习观

终身学习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展示了一个最佳空间。同时,终身学习也是环境保护的需要。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地球上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迫切需要对每个人不断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每个人也需要不断获得保护环境、维护人类长期生存的知识。同时,终身学习又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保持可持续发展理念

语文教育的本质是构建人格,塑造灵魂。语文教育者应能够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引导学生们从特定的历史和未来,从不同的处境和观念去考虑问题,遵循价值判断来选择自己的行为,以谋求与环境的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金业文.反思与建构:中国语文教育现代性研究[D].河南大学,2010.

[2]李红玲.试论语文教育与和谐社会[D].湖南师范大学,2009.

[3]史英新.语文教育的实质是人文教育[J].时代文学,2009(16).

上一篇:《水污染控制技术》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与实施 下一篇:浅谈新形势下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