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松辽黑猪仔猪成活率的关键措施

时间:2022-09-12 12:53:38

松辽黑猪的繁殖性能和泌乳性能均优于杜洛克、长白猪、大白猪等,因此母猪及仔猪的饲养管理与外种猪的管理措施略有不同。笔者就松辽黑猪母猪的饲养过程,即产前的管理和仔猪的出生、哺乳、保育等阶段对如何提高松辽黑猪仔猪成活率进行简单阐述,以期为广大的松辽黑猪饲养人员提供技术支持。

一、母猪的管理措施

1.母猪产前管理措施

妊娠期母猪应格外注意,尽量避免鞭打、驱赶及机械或人为的噪声等刺激,严重的应激反应可能会导致母猪产死胎或流产,造成经济损失。妊娠期母猪对饲料的营养要求与非妊娠期相比会有所不同,可结合实际情况实行分段饲养。产前7~10天应适当减少饲喂量,产前3天饲喂量减半,分娩当天停止饲喂,但要保证充足的饮水。妊娠母猪在预产期前7天需进入产房熟悉环境,同时接产人员应经常与妊娠母猪接触以减少因环境突变而造成的应激反应,进而降低难产的发生概率。妊娠母猪上产床前需进行药浴消毒,并对产房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以减少从猪舍带来的细菌,进而降低仔猪感染疾病的概率。妊娠母猪上产床后,应控制好产房的温度,以18~22℃最为适宜。温度过高会影响母猪的采食量,降低泌乳量,造成仔猪营养不良、体重偏低、免疫力低下等。

2.母猪产中的管理措施

母猪接近预产期时,应密切关注其行为及状态。当母猪出现膨大、尾根两侧凹陷、频繁排尿、臀部或尾部有黏液、基本停止采食时准备接产。接产人员做好手部的消毒工作,待产母猪以侧卧方式为主。对于难产母猪应及时进行人工助产,按摩母猪前3对5~8分钟刺激催产素的分泌,若按摩助产失效可肌肉注射催产素,一般注射后30分钟就会有胎儿娩出,若此方法无效,则可施行助产手术。

3.母猪产后管理措施

母猪产后用药物冲洗子宫口,口服补液盐水以增强母猪抵抗力并促进恶露排出。饲养人员应及时处理母猪排出的恶露,避免母猪食入体内引发疾病。母猪产后身体比较虚弱,消化道未完全恢复正常,可适量饮用温水,但不宜立即饲喂饲料,产后6~8小时可饲喂适量稀料,以后逐渐增加饲喂量,产后6~8天达到正常采食量。

二、初生仔猪的管理措施

1.做好接产工作

仔猪娩出时需将其口腔内的黏液清理干净,防止其吸入呼吸道引发咳嗽或炎症。将仔猪周身擦拭干净,可防止由水分蒸发带走热量而引发的感冒。为防止细菌沿脐带侵入仔猪体内,应及时进行断脐处理,即将脐带内部血液向仔猪腹部方向挤压并在距离脐根4~5厘米处掐断,然后涂抹5%的碘酊止血、消毒。

2.做好剪牙和断尾工作

仔猪出生1天后应将其犬齿剪掉并保持断面整齐,以避免吃乳时划伤母猪,降低母猪患炎的概率,同时亦可避免仔猪间相互咬架而造成的肢体损伤。体重较小的弱仔可晚些进行剪牙处理,以便增强竞争力,保证其吃足母乳,增强免疫力,提高体重。

3.做好保温工作

初生仔猪对环境温度较为敏感,温度过低极易引起仔猪腹泻,可在保温箱内装设红外线保温灯以保障其对温度的要求。出生后最适温度:1~3日龄为30~32℃,4~7日龄为 28~30℃,8~15日龄为25~28℃,16~30日龄为22~25℃。

4.做好固定、及时吃初乳工作

初生仔猪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并不完善,大部分的营养和免疫物质均来源于母乳,因此刚出生的仔猪应及时吃到母乳。仔猪吃母乳前饲养人员应将母猪用清水擦拭干净,并弃掉前几滴乳汁,避免引起腹泻等疾病。仔猪有固定的习惯,饲养人员应将弱小仔猪置于母猪前中部的吃母乳。

5.做好保健工作

初生仔猪体内铁元素含量较少,不能够满足自身需要,故仔猪出生后2~3天需要补铁。由于地区的不同,部分缺硒地区还应同时补硒。

三、哺乳仔猪的管理措施

1.做好寄养工作

松辽黑猪泌乳能力相对较强,一般母猪有多少乳^就可饲喂多少头仔猪,但对于母性差或产仔过多的母猪,应将其所产的仔猪进行并窝处理,以提高仔猪成活率。寄养的两头母猪产期相差不宜超过3天,寄养一般在寄养母猪分娩后的6~48小时进行。寄养前将寄养母猪的乳汁或尿液涂抹在待寄养的仔猪身上,并与寄养母猪所产的仔猪充分混味,然后在傍晚进行仔猪的并窝工作。

2.做好保健工作

仔猪出生后5~7天进行开口训练,同时应训练其饮水,10天后开始补饲。哺乳仔猪7日龄进行喘气病免疫,15日龄进行伪狂犬病免疫,20日龄进行猪瘟、圆环病毒的免疫,断奶后进行口蹄疫免疫。

四、保育仔猪的管理措施

1.做好断奶工作

松辽黑猪仔猪采用一次性断奶法进行断奶,一般在仔猪28日龄时进行断奶处理,35日龄时母猪下产床,仔猪在原产床停留10天后再转入保育舍,以缩小断奶后的环境差异,减少仔猪的断奶应激。对于留做种用的仔猪在21日龄时应进行称重并记录。

2.做好保温控湿工作

刚断奶的仔猪对环境温度极为敏感,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应激,影响仔猪采食量,进而影响其生长发育,如环境温度长期低于18℃将增加仔猪患病的概率。一般情况下,3~4周龄保育猪的最适环境温度为26~28℃,8~10周龄最适环境温度为20~22℃,保育舍的湿度以65%~70%为宜。

3.做好饲喂工作

仔猪断奶后的1~2周内,为避免应激反应仍需饲喂哺乳仔猪料并限饲,采用少食多餐、定时定量的方式投放饲料。限饲3~5天后让仔猪自由采食。2~3周龄的保育仔猪的饲料应由哺乳仔猪料逐步转为断乳仔猪料,开始时可在哺乳仔猪料中加入少量的断乳仔猪料混匀后饲喂,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混合饲料中断乳仔猪料的比例,直至完全替换哺乳仔猪料,完成平稳换料。

4.做好消毒通风工作

断奶仔猪在原圈舍饲养1周后转入保育舍饲养,保育舍坚持“全进全出”的原则,仔猪进入保育舍前要对保育舍门窗、猪栏、猪圈、天棚及墙壁、地面、通道、排污沟等进行全面彻底的冲洗消毒。一般使用高压水枪仔细冲洗两次,待风干后使用高锰酸钾和福尔马林进行熏蒸消毒,完成消毒后空舍1周,保育仔猪方可进入。仔猪在保育舍内饲养应注意通风,及时排出舍内的有害气体,避免氨气中毒等现象的发生。

5.做好驱虫工作

做好保育仔猪的驱虫工作可有效减少其患病概率,一般在保育期满最后1周对仔猪进行驱虫处理。

养猪生产中做好母猪与仔猪的饲养管理工作是提高仔猪成活率,增加养猪经济效益的关键。提高仔猪成活率的措施是一个系统工程,环节多且相互关联,只有全方位地做好各项工作,才能更有效地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上一篇:四月柔情(组诗) 下一篇:法国足球名将利利安·图拉姆:我希望通过教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