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如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时间:2022-09-12 12:37:30

农村初中如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在中学教师群体中,班主任不仅是学生的教育者,而且是学生的指导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在教学之余面对最多的是班级的管理,几乎一整天都在忙着这方面的工作。因此,在新形势下,班主任应把握时代的脉搏,知晓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情感需求,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导,使其对学习生活充满激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建立一个新型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班主任工作多年的实践经验,谈谈在农村初中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以“严”律己,以“诚”立信

教书的目的其实就是育人,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班主任要在平时的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勤恳工作任劳任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让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同时,我以一颗诚实的心对待学生,以诚实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流,以心交心。一段时间后,学生就发现班主任的心是真诚的,觉得老师可爱可亲,师生之间的距离也在缩短,学生有心里话也肯向老师诉说,当老师是知心朋友且相互信任。通过努力,我得到了学生的信任,学生也重拾了信心。这样,诚信良好的师生关系初具雏形,为以后的班级管理及教育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师者父母心

老师要想教育好学生首先要爱自己的学生,用父母爱孩子的心去爱自己的学生,做到“师者父母心”。用“爱”的甘露去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通过老师的爱唤起他们的自尊与自爱。于是师生心灵之间的距离缩短了,亲密无间;于是老师与学生成为朋友,教学成果水到渠成;于是教师做到了全身心投入学生工作,同学生共进步,齐向上。只有用“爱”对待学生,才能看到学生成长的每一个脚步,竭尽所能教导好学生;才能使学生与教师无话不谈,没有隔阂;才能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我多年以来始终是以一颗父母爱孩子的心去爱自己的学生,平时的一句话、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在向学生传递出老师的关爱,这些爱都能拨动学生的心弦而弹出动人的乐章。

班主任的“爱”应公正平等,不偏不袒,对各个层次的学生平等看待。不然的话,学生就会觉得老师把他们分成几等而另眼相看,造成班级内部矛盾。对品学兼优的学生,不偏信偏爱,对学习和纪律较差者,不冷淡歧视。否则后者会自暴自弃,产生逆反心理而拒绝接受教育,导致影响班级的管理。对一些较难教育的学生,多找他们谈心交流,发现“闪光点”而激励他们进步,不用过于严厉的批评他们,做到激励有方批评有度。对心灵有创伤或性格倔强、软硬不吃的学生,需要有耐心,要长期用爱和真情浇灌他们、感化他们。

三、亲其师信其道

老师应当把爱心分给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心中应当有每个学生的欢乐和苦恼。作为班主任要想赢得学生的信任和亲近,只有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他们温暖和耐心疏导,以诚相待,这样他们才会接受老师的教导。班主任要用真情这一钥匙来打开学生的心灵,让遇到烦恼、困扰和迷茫的学生可以向你倾诉,聆听你的谆谆教诲。有时候班主任的一句话可以产生难以料想的“化学反应”,甚至可以改变某个学生的人生。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要真诚地关心每一位学生,不管是哪个层次或者是哪一类型的学生,他们最渴望的是得到班主任的重视、关心、爱护。有时候一句简单的表扬或一个关切的眼神,也会带给学生很大的影响,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另外,班主任还应注意常同学生谈心、交心,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向上的人生观、积极的世界观,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学生充分信任你,你才能了解学生心中的“结”,才能为学生排忧解难,引导解决学生的各种困难。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学生,帮助学生,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

四、寓“法”于情

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不教不管会变坏。”真心爱护自己的学生就要严格要求,不偏爱溺爱,对学生严格要求也是一种爱更是一份责任。对学生的管理也要有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我让学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学生通过学习与讨论并结合班级实际制定出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的班规。有了班规这个“法”,充分发挥班团干部的作用,师生共同参与班级管理:抓考勤,促到位;抓纪律,促规范;抓礼仪,促文明;抓典型,促转化等等。从而使班级管理走向规范化,促进了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虽然有了班级管理的“法”,但对违反班规的学生,在批评教育和处理上要寓“法”于情,用激励的话代替批评,用表扬的方式代替处罚。实践证明,寓“法”于情对班级管理行之有效,在严格要求和管理学生时体现了以人为本、“情”和“法”交融、合乎情理的人性化管理,深受学生欢迎。

总之,要想在农村初中建立良好、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老师要有耐心和信心,持之以恒,苦中求乐。以上是我在这方面的一些粗浅见解。这个关系建立好了,良好的班风学风也就很快形成,为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上一篇: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李小龙的功夫理论 下一篇:贯彻“新课标”,把写字教学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