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廓背部带蒂皮瓣修补耳甲腔皮肤缺损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2-09-12 12:02:22

耳廓背部带蒂皮瓣修补耳甲腔皮肤缺损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耳甲腔肿物切除后引起的耳甲腔皮肤缺损,通过耳廓背部带蒂皮瓣进行一期移植修复的手术方法。对20例耳甲腔肿物切除后,采用廓背部带蒂皮瓣进行一期移植修复,临床效果满意。结果:20例耳甲腔肿物切除后,耳廓背部带蒂皮瓣修复,皮瓣成活好,缺损修复满意,无耳甲腔变形,无外耳道狭窄。结论:采用廓背部带蒂皮瓣进行一期移植修复,耳甲腔缺损皮瓣成活率高,无耳甲腔变形及外耳道狭窄发生。

关键词: 耳廓背部带蒂皮瓣; 一期移植修复;耳甲腔

耳甲腔内肿物切除后因该处皮肤与软骨膜紧密相连,难以真接缝合,创面的修复常很棘手,该处皮肤缺损不易修补,如植皮则影响美观。传统的做法是取中厚皮片移植修复缺损。由于移植片固定难度大,再加上局部血供建立较慢,常有皮片不成活或愈合不良而造成外耳变形[1],同时还影响美观。我们自2000年至今采用耳廓背部带蒂皮瓣进行一期移植修复耳甲腔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20人。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12~58岁,平均年龄38岁。耳甲腔肿物13例,术前常规检查无手术禁忌症,耳部术区备皮。采用0.25%利多卡因1:20万盐酸肾上腺素局部浸润麻醉,切除肿物, 切除病变皮肤,耳甲腔形成一圆形皮肤缺损,耳甲腔皮肤缺损最小为 1.4cm×1.1cm,最大为 2.4cm×2.1cm。术后病理报告:状瘤8例,色素痣4例,混耳廓背部带蒂皮瓣修补耳甲腔皮肤缺损的临床研究合性血管瘤 1例。耳廓外伤7例。

2 手术方法

2.1 皮瓣设计:切除肿物后,沿耳背部以耳后沟为直径做一弧形切口设计线,宽度相当于耳甲腔皮肤缺损的直径,于对应耳后做一弧形切口设计线,测量耳甲腔皮肤缺损面积大小,设计耳廓背部皮片大小稍微大于耳甲腔皮肤缺损大小。

2.2 手术操作:耳甲腔肿物切除或耳部清创后,常规消毒、铺巾,耳后、耳背后做局部浸润麻醉麻意后,根据甲腔皮肤缺损面积大小,按术前设计线沿耳背部以耳后沟为直径做一弧形切口,宽度相当于耳甲腔皮肤缺损的直径,切开皮层并分离皮片,于对应耳后的弧形切口设计线切开,使皮片大小与耳甲腔皮肤缺损大小相符,进一步分离皮片使中央皮肤连接皮下组织,做成肌蒂瓣,蒂长1 cm左右,修剪皮瓣成圆形并使之与耳甲腔皮肤缺损相仿。剪切耳甲腔中央部分软骨, 耳甲腔与耳后切口相通, 将耳后带蒂皮瓣拉至耳甲腔, 铺平皮片于耳甲腔缺损处周围皮肤对合好,在无张力情况下间断缝合于创面使皮片与缺损处周围皮肤对合良好。碘仿纱布包压在修补的皮片上, 缝线打包加压固定皮片,供区组织直接拉拢缝合。术后抗感染,一般术后一周去除加压包扎,术后注意观察皮瓣血运。

3 结果

20例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移植皮瓣表面红润,皮瓣成活好。供瓣区伤口愈合好,伤口隐蔽,术后观察随访观察7~12 个月,效果满意,皮瓣无明显收缩,肿物未见复发,患者较满意。

4 讨论

耳廓大部分区域肌肉组织菲薄或缺失,血运不丰富,耳廓缺损面的修复,常用的方法有全层皮肤移植或局部游离皮瓣等,对于耳廓外伤伴有畸形者往往Ⅰ期仅行清创缝合,6周后再行Ⅱ期移植术,但它们均缺乏良好供血动脉,皮瓣移植后易缺血坏死[2]。黄秀珍等运用耳前局部组织转移皮瓣修复耳甲腔缺损,存在皮瓣下方的脂肪要修剪得当,否则皮瓣成活后较臃肿的缺陷[3] 。 我们采用耳廓背部带蒂皮瓣对耳甲腔皮肤缺损面积较大的患者进行一期移植修复,20例患者均一期愈合,皮瓣情况良好且无耳甲腔变形,无外耳道变形。据临床观察我们认为用耳廓背部带蒂皮瓣修补耳甲腔的皮肤缺损有以下优点:(1)、从解剖关系上看, 耳背皮肤色泽与耳甲腔相似,术后瘢痕也不明显,完全能满足美观要求;(2)、耳背皮瓣较薄,易剪裁造型,修复后无明显畸形;(3)、耳背后组织疏松,有利于皮瓣的设计和转移;(4)、皮片成活率很高:带蒂皮瓣血供良好, 皮瓣带蒂转移角度小,肌瓣部分埋藏于隧道内,无跨度,抗感染力强,使皮片成活率大大提高;(5)、耳背后供区隐蔽而且瘢痕小,不易发现,不因供区伤口影响美观;(6)、皮瓣利用临近组织修复,手术区域集中操作方便而且创伤小;(7)本法供区皮片皮下脂肪组织少皮瓣成活后不会出现较臃肿的缺陷;(8)、掌握了手术设计要点,手术操作比较简单。因此耳廓背部带蒂皮瓣是治疗耳甲腔皮肤缺损的一种成功率高的理想方法。我们手术高度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转移皮瓣蒂部要保证充分的血供。术前、术中皮瓣的设计应注意其血运情况,皮肤全层切开,术前设计一定要准确到位,尺度适当,皮瓣与创面缝合时缝线不宜过紧,以保证皮瓣血供;(2)、在切除肿物时尽可能压迫止血少用电刀减少术区的组织损伤;(3)、皮瓣与创面缝合时要对位对线避免术中出现皮瓣张力过大而影响术后皮瓣的愈合[,4];(4)、术后适度包扎,可增加皮瓣与软骨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血供的建立,还能减少皮瓣下积血、积液,有效防止耳廓皮下积液。

参考文献:

[1] 耳前皮瓣转移修复外耳道缺损12例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06,16、(3)

[2] . 王红力。耳后皮瓣与自体肋软骨修复耳廓外伤性缺损[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16(4):185 – 186

[3] 黄秀珍 杨韩芳.. 耳前局部皮瓣修复耳甲腔皮肤缺损8例[J]。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10,19(1)

[4] . 李卫东,张均超,黄毅平。菱形皮瓣修复在耳前瘘管摘除术中的应用[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16(7):367

上一篇:导致睑板腺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及治疗 下一篇: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治疗体会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