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币升值的背后

时间:2022-09-12 11:35:55

中国人民币升值的背后

摘要:近年来.人民币汇率问题一再被推到风口浪尖.人民币升值压力几乎无时不在,而对升值的利弊.国内的专家学者仍是众说纷纭。本文提出的观点是:尽管人民币升值既不能解决美国对华的贸易逆差问题.也不能解决美国高失业率问题,但是在目前国内稀缺资源的严重流失、通货膨胀加剧和经济发展结构不合理的情形下.人民币升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我国资源保护、扩大内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企业竞争力等方面的提供有利的条件,从而促进经济的平稳运行和持续发展。

关键词:资源流失;经济增长点;扩大内需;企业竞争力

一、拯救中国的资源流失

众所周知,资源是整个世界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的驱动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费国和生产国之一,更加应该明白资源与经济发展的深切联系。而不幸的是,中国目前的资源状况却令人堪忧,多种珍贵的稀缺资源正在被大量廉价出口。比如稀土,中国拥有占世界31%的稀土资源,近15年来,中国稀土的出口量增长了10倍,但价格却下降了36%。2009年中国稀土的开发量为12.48万吨,出口量达到了世界的90%以上。再比如说重晶石,中国拥有3.6亿吨的重晶石,居世界第一,每年的出口量在300万吨以上,占全球总需求量的70%以上,出口增幅高达两位数,而价格却十分低廉。这样大规模的开采导致了极其可怕的后果,“稀土之父”徐光宪院士表明中国白云鄂博的稀土在30年内会消耗殆尽,中国有色金属协会也数据称,钨、锌、铅、锡等大批稀缺资源都将在20年内开发殆尽。更严重的是,大量开发对环境造成了无法衡量的污染破坏,而出口稀缺资源的收入还远远无法弥补生态环境付出的代价。试问,失去稀缺资源以及生态环境这两个有力的经济推动器后,中国的经济还能走多远?放眼国际,很多发达国家已经意识到了资源的重要性。美国,日本都采取保护国内资源,大量进口国外资源的方式,限制国内资源的开发,日本2006年更是将铟、铂、稀土列入了储备对象。地质学家金.哈伯特曾提出了著名的“石油顶峰”这一概念,意思是说当某油田的石油开采超过储存量的一半时,石油产量将达到顶峰。照这一说法,我国目前绝大多数的稀有资源早已达到其顶峰。尽管近几年来,国家也采取了种种措施限制我国的资源流失,如减少出口退税,限定出口配额等,但成效并不怎么显著,并且似乎出现了更严重问题,欧美很多国家向世贸组织声称中国限制稀缺原材料出口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入世承诺,扭曲了公平竞争的机制,哄抬了稀缺资源的国际价格,对欧美国家的经济复苏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面对欧美国家背后企图争夺我国稀缺资源的阴谋,对国家保护稀缺资源的目标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而人民币的升值,对于中国日益枯竭的稀缺资源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人民币升值之后,由于价格的上升,出口不可避免会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限制了中国稀缺资源的廉价出口。并且使得境内外企在我国开发、购买资源的成本大大提高。另外,人民币购买力的提高,也有助于我们学习美国、日本等国的经验,大量进口国外资源,保护国内稀缺资源的流失以及环境的破坏,建立完善的稀缺资源储备体系。否则,当我们自己国内的稀缺资源都消耗殆尽之后,必然只能向别国进口需要的资源,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必会付出更多的代价,定价权掌握在别人的手里,我们将毫无办法讨价还价。2009年铁矿石谈判的惨败还历历在目,那么我们还能够经历多少次的惨败呢?由此可见,加大我国稀缺资源的保护力度,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2009年以来,“产能过剩”这个词在中国无可厚非地成为了最热门的词汇之一。似乎产能过剩已经是制约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但是,从4万亿投资城乡基础建设到十大产业振兴计划再到汽车家电下乡等一系列政策都无疑是用明天的产能过剩来拉动今天的产能过剩,这是一个走不出的怪圈。电力、钢铁、煤炭、焦炭等十几个行业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而这些过剩的行业还不断地呈现着盲目扩建之风。其中最为明显的是钢铁,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钢铁的产能达到了7.3亿吨,而需求只有4.7亿吨,过剩2.5亿吨,你也不能指望中国过剩的钢铁都能以出口的方式解决掉,毕竟其他国家自身也需要消费自己生产的钢铁,因此这样下去,过剩的钢铁只能不断积压,中国的钢铁企业是不可能有未来的。究其原因,产能过剩的根本就是经济发展方式以及经济结构的不合理。虽然目前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但是这其中占了GDP70%以上的钢筋水泥是无法维持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的,这样下去,中国几乎已经找不到新的经济增长点了,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那么对中国经济的打击将是无法想象的。就中国目前的经济结构而言,制造业仍然占据着绝对优势,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中国第二产业的比重接近50%,而第三产业是40.1%。中国的服务行业发展还远远不够。而在美国,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却超过了70%。从各行业创造的就业情况来看,美国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比重接近80%,这一数字几乎是中国的五倍。另外,中国沿海城市的众多出口制造业企业中大多都是属于初级加工产品,利润极其低下,很多企业的毛利润都接近于零,并且受国际外在影响因素也很大,发展前景并不乐观。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要摆脱对出口的过度依赖,人民币升值后,出口必然会大幅度下降,人民币的升值可以说给中国的经济以及众多在夹缝中生存的出口企业提供了一个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的机会,驱使经济结构的转型。因此,要想寻找新的增长点,必须从根源上抓起,合理改善中国的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十分有必要的。一个庞大健康的服务业体系可以带来无限的财富商机以及就业机会。但同时我们必须正视一个问题,那就是服务业一般是中高层收入人群才有能力消费的产业,而中国三十年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由于将廉价的劳动力作为出口竞争优势,从而创造了一个庞大的社会底层,所以,内需不足已成为中国政府最为头疼的经济问题,在这样一种社会条件下,服务业怎么才能发展?

1.加大财政支出力度,实行专项补贴。2010年我国财政收入较2009年增长了21.3%,其中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收入虽然有所增长,但是所占比重仍然较低,大约为13.96%。而大多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支出占了财政收入50%左右。当然,如果实行专项补贴,那么这部分的数额是很巨大的,毕竟中国多数人都是不富裕的,因此政府必须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够有足够的钱实现补贴,又能在一定的程度上缩小贫富差距。在这一点上,降低房价和提高个税起征点一直是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2.稳定食品,粮食等基本消费品的价格。数据显示2009年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食品支出占了大约38%。而2010年以来,全国范围内物价上涨迅速,尤其是食品,出现了如“蒜你狠”,“苹什么”,“豆你玩”等现象。继2010年9月CPI达到3.6之后,

CPI一路飙升,在今年2月更是达到了4.9%。因此,不仅要严厉打击囤积农产品,炒作粮食价格的行为,还要对食品,粮食等基本消费品进行补贴,降低其价格,降低食品等生活必需品在消费总支出中的比重,从而是人们有更多的钱能够用于其他消费上面。

3.着实提高居民收入。中国现在存在一个现象:中国很多企业每年的利润一年比一年高,比如说我国国企2010年前十月的利润增长达到了44.8%。然而,企业员工的工资却赶不上企业利润的增长,也赶不上CPI的增长,这直接导致了居民可支配收入越来越少,这也是我国内需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很多人根本就没有钱去消费。因此,应该把企业员工的幸福指数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经营状况。企业员工的幸福指数包含物质和精神的两个方面,物质上包括企业每年利润的多少分给了员工,员工的生活消费状况等等,精神上则是员工对所在企业和自身生活的满意程度等等。对幸福指数高的企业进行鼓励,如进行专项津贴的鼓励,实行税收优惠等等,而对幸福指数低的企业进行惩罚。这样可以鞭策企业不仅仅要追求利润的增长,也要追求自身员工收入,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是员工有更多的收入进行服务性的消费,使企业尤其是众多大型企业达到取之于民,回馈于民的目的。

4.进一步完善金融体系。目前中国的低收入人群占总人数的比例仍然很大,因此金融体系在老百姓收入中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大于涨工资的作用。如果中国的金融体系能够逐渐走向完善,金融市场的法制建设,法制监管能够得到着实的提高,为广大人民的投资创造一个稳定安全的投资环境,使老百姓的投资能够多样化,并使得大多数人获到实际的利益,那么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必将不断积聚,将更多在银行里等待贬值的储蓄能够进入投资,消费的渠道。

三、增强企业竞争力是关键

企业的兴衰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人民币升值之后产品成本的提高对出口的打击,无疑给众多的沿海加工型企业以及出口型企业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我国由于是一个人口大国,因此有着非常突出的劳动力优势,虽然劳动力是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但这也造成了我国大多数企业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议价能力低,缺乏竞争力。因此人民币升值使沿海地区众多企业尤其是轻工业的中小企业难以转嫁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成本上升。据出口行业统计,我国规模以上轻工业企业出口利润大约是5%,规模以下的轻工业企业出口利润大约是2%,人民币汇率每上升一个百分点,这些企业的利润就将下降一个百分点,由于近期人民币的连续升值,很多企业都已经徘徊在亏损的零界点,甚至有些纺织服装企业已经处于亏损的状态。而这些问题都不可能通过提高价格或是与客户,供销商进行沟通而解决。所以人民币的升值正好也给这些企业敲响了警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企业生存的环境竞争更加激烈,这就要求企业必须立足于自身,从根本上改变经营生产的模式,脚踏实地地发展。要改变过去那种以廉价劳动力为优势的生产,而是要以高效的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不仅仅是掌握下游的简单的生产加工以赚取微薄的利润,而是又要掌握上游中游的产品研发设计以及营销,尤其是掌握优势产品的开发以及定价权。加强自身的实力,加大科研投入,进行自主创新,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升级。避免一些企业仗势着自己的优越感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不努力发展自身,将大量的资金投机到股市楼市,加剧泡沫经济,使整个中国实业发展的环境每况愈下。另外,也要积极利用选择灵活的货币手段规避风险,我国外贸出口企业基本上都是采用以美元结算的方式,然而在目前美元持续疲软,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情形下,这种方式将会是企业承受很大的汇兑风险。因此,企业在谈判和签订合约时,应该根据企业自身以及具体经济环境的情况,积极推广人民币结算,从而以此来适当规避人民币升值带来的风险。因此,人民币的升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迫使这些企业独立自主发展自身,优化经营模式,合理配置资源,采取更加灵活的手段以及寻求更为有力的条件发展实业。

四、结语

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不仅仅是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以及国际关系的问题,而是对我国自身发展息息相关的问题。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下,尽管我们认为人民币升值不仅不能解决美国对华的贸易逆差问题,也不能解决美国国内自金融海啸以来高达两位数的高失业率问题。但是在目前国内稀缺资源的严重流失,通货膨胀加剧,经济发展结构还不合理的情形下,人民币的升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我国能源保护,扩大内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企业竞争力等问题提供有力的条件,从而促进经济的平稳运行和持续发展。因此,我们不可否认,在这场人民币升值与否的论战背后,我们的确可以看到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巨大机遇。

参考文献:

【1】斯蒂芬・李柏《即将来临的能源崩溃》,2009年5月出版

【2】郎咸平:《谁在拯救中国经济》,2009年9月出版

【5】郎成平:《新帝国主义在中国》,2010年1月出版

上一篇:美国电力监管实践及对我国启示 下一篇:浅析欧美债务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