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人文素养课程优化研究

时间:2022-09-12 09:23:38

护士人文素养课程优化研究

摘要:采用自行设计的《护士人文素养》课程设置及教育评价调查问卷了解我校护理专业学生对目前所开设的《护士人文素养》课程的满意度及对人文素质教育知识结构及教学模式的要求和评价,从而深入了解我校《护士人文素养》课程开展现状,为我校人文素质教育及护理教学改革提供依据,以培养出适应现代医学模式转变和现代护理教育所需的实用性高级护理人才。

关键词:护士人文素养;人文教育;教学模式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护理学已成为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交叉融合的综合学科。2008年我国正式施行的《护士条例》明确指出护士不仅需要广博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更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从护理教育发展史来看,我国的护理教育过分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不能适应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因此,加强护士人文素质教育即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又符合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护士人文素养》课程是学生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积累和环境熏陶,加强理性、情感和意志等方面的修养,使之内化为自身人格、气质、修养,最终培养出具有良好的职业态度、人际沟通、人文关怀、职业道德、团队精神及应变能力的高级护理人才。本校护理教育与时俱进,不断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取得一定成效。为深入了解目前我校护理专业学生《护士人文素养》课程现状,2015年7月,对在校220名护理专科学生进行《护士人文素养》课程现状调查分析,为我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及护理教学改革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是我校护理专业已完成《护理人文素养》课程大一在校生。共发出问卷220份,收回22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18份,问卷有效率为99.09%。其中女生210人,男生10人;调查对象年龄17~20岁,平均年龄(18.31±2.7)岁。1.2研究方法1.2.1调查方法采取群体施测方式,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接受调查,由专人负责调查,调查前须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目的、内容及意义,被调查者独立填写完成后当场收回问卷,调查后剔除无效问卷,将数据录入统计系统、分析。调查问卷内容包括:①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生源地、兴趣爱好等。②通过大量文献查阅及分析,明确我国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结合我校《护士人文素养》课程设置情况及学生前期教学反馈,自行设计调查问卷。1.2.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2结果

2.1学生本校对《护士人文素养》课程满意程度见表1.2.2学生对《护士人文素养》知识需求情况见表2。2.3学生对《护士人文素养》课程教学模式的接受情况见表3.

3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随着我校护理人文教育改革的深入,已由过去“重专业轻人文”的教育模式开始向注重综合素质的教育模式转变,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也反应出一些问题值得探讨及改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学校对人文素质课程重视程度不足,未能形成良好的校园人文文化氛围。调查发现学生对“学校人文气氛浓厚”的满意度较低。虽然在观念上,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不断被肯定和强调;但实际上《护士人文素养》课程却迟迟未被纳入主体教学的计划当中,这使得学生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护士人文素质在他们将来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意义。反观国外护理课程设置中人文及社科类课程的比重却高达占到1/3[1]。学校应采取有力举措将人文教育更好的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去,组织各类人文活动,如人文讲座、名著导读、公益活动、礼仪大赛等,这是补充和拓宽课堂教学的最好途径,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2]。②人文教育师资力量有待加强。我校的《护士人文素养》课程通常是由护理专业教师承担的,虽然调查显示学生对教师人文素质满意度较高,但确实大多教师对自己所承担的人文课程没有接受过系统正规的学习和培训,难以有效提高自身知识结构以实现人文教育和专业实践的相互渗透,削弱了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3]。因此,学校应加大对教师人文素质再教育的投入,建设高水平的护理人文教育师资队伍,为实施高质量的护理人文教育提供保障[4]。③互动教学模式及考核改革受到学生欢迎。目前大多院校《护理人文素养》课程多数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法,偏重于理论的讲授,学生则被动的接受人文知识,很难主动把所学知识转化为日常生活及职业工作中的自觉行为。考核方法以笔试为主,学生死记硬背而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比较普遍,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导致护理人文教育与护理实践严重脱节[5]。我校护理教研室根据《护理人文素养》课程有操作性和实用性较强的特点,采取形势多样的“精讲理论、学练结合、以练为主”的互动教学方法,如系统讲授、案例分析、角色扮演以及情景模拟等,部分课程采用床边教学和小班化教学,同时也建立一套操作性强的实践考核体系,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评。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开放性实践平台,真正将所学人文知识转换化为自身的职业素养。④合理优化课程结构体系。现代护理学是一门兼具自然、社会、人文学科特性的综合性学科,建立综合化、多学科、渗透交叉的人文课程体系是当前护理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国外护理教育亦提出“缺乏人文和社会科学基础的学生在职业生涯中往往会丧失智力挑战的能力和应答这种挑战的能力”的理念。本次调查显示学生对职业道德、沟通能力、人文关怀、护理礼仪等知识方面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我校根据自身教学特色,强化护理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有针对性地将护理专业与文、史、艺、法、伦理学科等人文课程进行整合与优化,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人际沟通协调、团队协作、表达能力、自主创新、职业礼仪等综合能力,优化知识结构,逐步建立起系统的具有护理学特色的人文课程体系,以培养适应现代医学模式转变和现代护理教育所需的实用性高级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文,吴秋莲.护理本科教育中素质培养的几点思考[J].护理学杂志,2000,15(8):502-504.

[2]谭伟平.我国大学生人文课程设置刍议[J].高等教育研究,2005,6(7):67-72.

[3]李秋萍,李金平,林毅,等.护理本科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调查及改革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1):1034-1037.

[4]王君毅.建设类高职人文素质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J].当代教育论坛,2006(7):127-128.

[5]李永珍.医学院校护理学专业人文社科课程设置调查与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2,10(4):212-213.

作者:梁红梅 唐省三 石军 单位: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护理学院

上一篇:段子文化传播审视的思考 下一篇: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