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探讨

时间:2022-09-12 08:05:45

基于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探讨

摘要:企业产权制度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赖以存在的基础。本文将运用现代企业理论与企业产权理论,提出进一步深化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对策和建议,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企业理论有三大基础理论,分别是产权理论、理论与交易费用理论。产权制度改革已经成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将以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切入点,研究企业的产权理论。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近20年来,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目前已经进入全面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阶段。随着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公司制改革的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制的困境得到缓解,总体实力和主导作用得到进一步增强,但应该看到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还很艰巨,特别是建立符合市场竞争条件的企业产权制度这一核心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由于已经改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实质性地触动产权、未从根本上改变国有机制,不仅影响了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也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的产权流动,限制了企业间的出售、并购、增资扩股等产权交易的进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二、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现状

我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始于80年代,以放权让利为主要特征。进入90年代,国有企业掀起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高潮,在国有企业中导入了公司制,使得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政治上认可国有企业有限的民营化,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当前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革进展迅速;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初步形成;国有企业产权重组改造已见成效;国有企业的总体实力和主导作用有所增强,进步十分显著。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大多是绕开产权来进行的,从而导致了产权虚化的问题普遍存在,直接导致了产权不清、权责不明、政企不分、管理失控的结果出现。

三、深化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改变观念解放思想

当前在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特别需要解决来自于思想认识方面的阻力和障碍,必须明确深化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不仅不等于私有化,而且是搞活国有企业的必由之路。国有经济实行有进有退的战略,比重必然减少,但不会影响社会主义的性质,因为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而非绝对数量上。另外,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产权的流动和重组是必要的,但流动并不等于流失,关键在于做到规范化和增加透明度。

(二)切实落实政企分开

政企分开的关键在于政资分开,即实现政府的行政职能与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分开、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与国有资产经营者职能分开。政资分开之后,可以聘请政府以外的专业资产经营机构管理国有企业的资产,以合同的方式代替原有的行政方式,将国有企业的控制权授予专业机构,建立起国家与专业机构之间的委托—关系。

(三)真正明晰产权关系

科斯定理认为:“在产权清晰的情况下,如果交易成本为零或小得可以忽略不计,那么市场机制可以把外部效应内在化,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在产权清晰的情况下,如果交易成本不为零或不是小得可以忽略不计,那么合理的制度选择就可以减少交易成本,使外部效应内在化,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由此可知,解决国有企业外部效应问题的关键就是明晰产权关系。产权明晰不仅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而且更是降低交易费用的关键,最终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

(四)进一步推行股份制改造

股份制是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通过股份制改造,国有企业可以吸收各种形式的民间资本从而增加国家资本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和带动力;缓解国有企业资金短缺的矛盾,盘活现有的国有资产;改变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使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进而推进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

(五)“五个结合”的配套实施

一是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与制定相关配套政策相结合。即要针对过去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解放思想,统揽全局,制定相关政策。

二是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与建立规范的经理市场相结合。经理市场的竞争机制决定经营人员的进入和退出机制,这种隐性激励会促使企业家服从市场契约。

三是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要通过改革、改组、改造,促进结构调整。对优势企业、重点企业和列入潜力产品的企业,要加快改制步伐。

四是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与转化企业经营机制相结合,包括改革劳动用工制度,建立职工能进能出的机制,建立职工与企业双向选择机制;改革人事制度,建立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机制;建立按劳动与生产要素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允许和鼓励企业员工以资本、技术、管理、信息等生产要素参与企业收益分配。

五是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实行公司制改革的企业,要严格按照《公司法》运作,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四、总结

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要达到使企业具有明确的主体、同时对企业主体产生刺激和约束的目标,使企业明晰其产权的合理归属、控制、收益和风险,实现企业长久、正规、持续地发展,最终真正实现现代企业制度。

参考文献:

[1] R·科斯,A·阿尔欣,D·诺斯等.财政产权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经济学派译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魏杰.当前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症结及出路.广东商学院学报,2007

上一篇: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创新 下一篇:浅谈公允价值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