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有效课堂探索

时间:2022-09-12 05:17:08

初中地理有效课堂探索

要想实现初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性,应该妥善处理好这样三个问题:1. 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2. 你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3. 学生是否到了那里?

1. 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这是学习目标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有强烈的目标意识。因为目标具有强烈的导教功能,有了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才能紧紧围绕目标进行,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有效。

其次要把握准学习目标。教参、课标都列出了学习目标,但是教师把握准目标并不是一件易事。要想把握准目标,就不只是把教材看懂,而是要看穿、看透。教师把教材钻得深,悟出来的道理透彻,才能为学生本节课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定好位。例如“地图”一节目标要求之一是能运用地图辨别方向。这一目标较笼统,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必须把握准辨别方向指能在指向标地图和无特殊标志的地图上辨别两点之间的位置关系,能说出图中河流的流向、路的走向、山脉的走向,在叙述流向、走向时,教会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经纬网地图识方向只简单地告诉学生纬线指示东西、经线指示南北是不够的,应引导他们在不同类型的经纬网图上分别识方向。教师把握准了这一目标,课堂上才能有的放矢,从而正确引导学生达标,创建一节有效的地理课堂。

再次教师应明白教学目标不仅是具体的知识, 还要概括到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例如通过一个或几个区域的学习,概括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学习区域地理时,应从位置(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邻位置)、自然地理(地形、气候、河湖、植被)、人文地理(资源、能源、农业、工业、交通、商贸、旅游、人口、城市等)等几个方面来把握区域特征。

2. 你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这是学习过程和方法问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以下几点地理教师必须努力做到:

(1)课堂上主要不是让学生听,而是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参与学习、获取知识的主体。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例如:在学习34个省级行政区时,教师根本不需要讲,只要求学生反复玩拼图游戏,在游戏中不停地说出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即可。通过这项游戏活动,学生对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及位置、行政中心能熟练掌握,中国政区图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一系列活动过程中被记住。

(2)把学生往前推,教师往后退。在地理课堂上,许多教师会情不自禁、滔滔不绝地满堂讲,这是课堂教学一大忌。教师应时刻提醒自己: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这样才符合地理教学新理念的要求,学生才能有机会得到锻炼,学生的能力才能得到培养。

(3)教学中重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课堂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不只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为学生自主学习打下基础。地理课堂上,教师可关注这样几种学法指导:在地理课上留一定的时间,引导学生对当堂所学的内容加以回顾,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处理作业和解决实际问题,并做到举一反三;对某一阶段的学习进行有效的回顾,善于理清思路,把应该会的知识串成串,形成完整的印象。

(4)给学生独立的时间、空间。例如在学习“世界重要组织”时,教师完全可以把课堂移到机房,大胆地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搜集、讨论。这样做可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 学生是否到了那里?这就是课堂检测,有效课堂的实现离不开及时的检测。当堂测试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法宝,更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如何使当堂检测更有效呢?

(1)我认为当堂检测更有效的方法就是做检测题,地理教师应该精心设计一些典型练习,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并及时完成。在选择或设计习题时,应该把握好难易的尺度,不能太难,也不能过于简单,同时习题涉及的知识要相对全面,并要突出知识重点和思维难点训练。

(2)除了以习题的方式检测外,还可采取其他灵活多变的方式。如自测法:自测就是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就一节课中的内容进行检验,自测的目的是让学生能明确得失,及时查漏补缺,巩固和完善已学知识;同桌互查法:同桌之间互相检测,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总之,要真正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必须明确三个问题: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你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学生是否到了那里?并切记:面包一定留给学生自己吃,让学生自己去品尝。只有这样,才符合新的教学理念的要求,才能培养出适合时展需要的人才。■

上一篇:让爱国主义荣辱观在政治课中绽放 下一篇:浅谈在高中政治新教材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