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课文例子 巧解习作密码

时间:2022-09-12 05:13:20

挖掘课文例子 巧解习作密码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例子”意味着什么呢?“例子”就是一种示范――是思想精神的示范,是生活实践的示范,是表达思路的示范,是写作技巧的示范……怎样才有发挥“例子”的功能,切实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呢?这成了众多语文教师常年探索的课题。本人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不断探索,通过挖掘课文例子,精选语言训练点,引导学生习作,不但让学生学得轻松,而且使学生写得愉快。

一、借鉴课文,“借“笔生花

(一)借鉴题目,学会拟题

在写作的过程中,许多学生不知该如何为自己的习作命题。怎么办?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指导学生模仿课题拟题。教材中有的课文题目较为典型,有的以中心思想为题,如《“扫一室”与“扫天下”》;有的以写作对象为题,如《桂林山水》、《林中乐队》等等。在理解内容、体会感情之后,启发学生弄清课文与课题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应用相应的拟题方法为自己的文章命题,在借鉴中学会拟题。

(二)借鉴内容,学会选材

习作中常有学生感到“无米下锅”,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发现生活中素材的眼睛。现有的教材中,许多课文的选材很有特点,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将会对学生的写作很有启发作用。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写的是多么常见的家庭事例,多么经典的写作素材。教学中只要巧妙点拨:“你经历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教育,学生就会有领悟,有东西写了。

(三)借鉴语言,学会表达

在阅读教学中,对于课文中规范、经典、生动、丰富的语言,一方面要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感悟、摘记积累等方式进行内化,一方面又要及时地给学生创设活用语言的情境,让学生在语言运用的实践中逐步学会表达。

对于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要鼓励学生在口语和习作中加以运用。如:写春天时,可引导学生运用“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粉桃……)出墙来。”学完《全神贯注》、《鱼游到纸上》等课文后,及时引导学生写一个做事投入、专注的人,文中对罗丹如痴如醉的动作神态的语句,对聋哑青年“呆呆地、静静地”看鱼时的神态,“一会儿……一会儿……”画鱼时的动作,这些精彩、优美的语言,都可指导学生直接应用在自己的习作当中。

二、模仿课文,依样葫芦

在阅读教学中应通过对范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悟表达方法,进而依照范例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写出自己的见闻感受,进而循序渐进地掌握写作技巧,增强写作能力。

(一)仿写范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作家高超的写作技巧主要反映在精彩语句的运用,表达句式的选择,修辞手法的运用上。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对精美的语句、重点句子反复诵读甚至背诵,体会其妙处,再仿照例句的句式结构及修辞手法的运用进行仿写。

如:《七月的天山》这篇课文的精彩语句就很多。如:“天山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这些优美的句子让学生进行仿写,既深化了积累感悟,又锻炼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仿写范段,提高构段的能力

写好段,连段可成篇。但学生在段的写作中,往往对一段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很难把握,也无法围绕中心写具体。因此,我们要通过引导学生仿写范段,来帮助学生了解段的构成,形成段的概念,提高写段的能力。

在课文中构段方式有多种多样,有常见的总分方式和总分总方式构段;有并列方式构段的,如《黄山奇石》描写“仙桃石和仙人指路”一段;也有因果关系构段的,如《惊弓之鸟》最后一段。这些段落既是构段方式又是围绕中心具体写的最好范例,切莫放过。

(三)仿写篇章,增强布局谋篇能力

篇章仿写包括写作顺序的仿写和布局谋篇的仿写。经常进行篇章仿写,有利于顺利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促进学生向自主独立习作过渡。

如《少年闰土》一文,是按“记忆中的闰土――相识缘由――初次见面――相处时的四件事――分别及别后”的顺序叙述的,让学生按这个框架写一写《我的 》就能避开老套,写得颇有意思。再如学了《桂林山水》一文,让学生按文章的结构写一写家乡的山水,学生就能条理清楚,言之有物地介绍家乡的山水。

在教学中,无论是哪种仿写,都要注意指导学生在仿中求变、仿中创新、表达真情实感。

三、超越课文,创新表达

仿写是习作的开始,创新是习作的提高,而创新表达是仿写的终极目标。课文的例子丰富多彩,为学生的读学写提供了广大的空间。学生不仅可以向课文借生花妙笔,更应该在习作中超越文本,学会创新表达。培养学生的创新表达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一)发挥想像补充写

有些课文的肉容比较简略,或叙述描写留有余地,教师要借助教材中的内容, 巧妙地指导学生推测、构思,对“空白”处加以补充。如学习《黄河象》细致入微的推想过程,让学生们重新猜测了黄河象落水的故事,写一写《一只没有尾巴的大象》。

(二)填补空白扩展写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中有这样一个词“饱经风霜”。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想一想,:那位拉车的饱经风霜的脸是什么样的脸?想好了,请用几句话写出来。我给学生开个头:“那位拉车的才三十多岁……”让学生接着写。这个练习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把词语的意思表达出来,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既帮助学生理解了“饱经风霜”这个词语的意思,又让学生进行了人物外貌描写的练习。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文本资源的开发挖掘,在课堂教学中找准语言训练点,进行有效的随文练笔,进一步发挥文本的优势,使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从读学写,实现读写结合,进一步激发写作兴趣,使习作教学的成效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

上一篇:抓切入点,激起学生情绪共鸣 下一篇:低年级阅读教学应“读”树一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