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教学中如何注意学生心理健康引导

时间:2022-09-12 05:07:47

在初中教学中如何注意学生心理健康引导

初中阶段,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也是处于叛逆期的高峰阶段,这时期如何在体育课堂上真确引导学生的心理尤为重要。怎么引导和教育呢是每一个体育老师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就平时上课一些体会来分享给大家供参看。

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产生的心理状态往往表现以下几种:第一、自负心理:有这种心态的学生,往往表现出一种过分的高傲、自满。这类学生一般是身体素质或者运动天赋在班上突出的少数学生,平时上课练习给人感觉是不屑一顾,老师布置的运动量都会打折扣的完成,那么这类学生我们可以在引导的基础上适当给点挫折教育,比如中长跑等一些体育锻炼,来磨练意志、锻炼毅力。要让他们养成“自尊而自贵,自信而不自满、自觉而不自私”的心理调适习惯。第二是学习的自卑心理:也叫胆怯心理,指的是由于生理或者心理缺陷及其他原因而产生轻视自己,认为自己不如他人的心理。这类型的学生对体育运动信心不足,怕做的不好、被老师或同学笑话,还有的经常产生错误的比较看不到自己进步,那样他参与运动次数也就越来越少。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要多鼓励并有针对性的安排一些身体素质练习,来教会他们锻炼的方法,有意识培养他们自我锻炼的能力,使他们在运动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再有就是增加学生的安全感,适当降低练习难度,有准备做好练习的保护与帮助,要让他们消除其恐惧感的心理。第三、学习厌倦感、这种由于长时间不断学习而产生的厌倦情绪使人脑细胞活动受到抑制,导致学习效率下降,反过来又再加重了对学习的厌倦感,形成恶性循环。这种情况就要求老师要精心专研教材,认真备课、课堂上要有热情的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可以多用一些游戏类的项目来刺激学生的运动细胞,让其在体育运动中享受喜悦、美好和团队协作精神,从而消除厌学情绪。

从以上分析学生心理的几种情况那么我们老师在上课中要注意那几方面呢:第一、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那我们老师要深入学生群中多了解学生想的什么,喜欢是什么,多和学生沟通,把握学生思想脉搏,要敞开心扉与学生互相交谈,在课堂中构建平等、相互尊重的人际关系,这样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孩子才能消除防御心理,才能走出自我,走向操场。第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重要条件,而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创设又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和前提的。”在课堂上老师说话方式要和蔼可亲,对待学生要有耐心,对待犯错误的学生不能打学生,如果出现教学内容进行不下去的时候我们老师不要毛躁,可以用一些幽默的语言来缓解尴尬的课堂气氛。这样学生跟老师会拉近距离,会把老师当做自己的朋友、家长、亲人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会跟你讲。第三、精选教材、认真备课、激发兴趣:新课程在教学内容中增加很多新的内容,给我们的选择空间,在要求我们在选择教材中尽可能选择喜欢的内容(球类项目、游戏),当然任何一项都不可能使所有的学生多喜欢,而有的内容即使不太喜欢(耐力跑)但对实现课程目标又是有特别重要的价值,非学不可。那么要解决这一矛盾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多钻研教材,精心备课,要通过生动活泼的组织教法来引导全体学生参与,使每一个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获得信心、体验运动的快乐。第四:科学评价来调动积极性。不管哪门学科都要有课堂评价,在体育评价中我们可以用优秀、良好、合格来评价学生,在课堂上多用激励性评价,“鼓励”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合理使用鼓励法能鼓舞学生的斗志,增强其自信心“你进步了!”,“你还能做的更好!”这些口头评价能增加学生的自信心,特别注意心理有问题学生表现,有进步哪怕一点点的进步也要多鼓励关注。对克服自卑感和恐惧心理有良好的效果引导学生健康的心理活动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程,要我们老师要科学耐心的做好学生思想工作,要从学生的细微入手,要让自己的学生拥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对待自己身边人。

上一篇:关于特殊教育学校中智障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培... 下一篇:接待客人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