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词语教学点滴谈

时间:2022-09-12 04:55:52

初中语文词语教学点滴谈

摘要:词语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在教学时可让学生结合字的形体推测词义,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词义。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义,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并指导学生将课内阅读掌握的学习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

关键词:词语;形体;朗读;语言环境;生活实际

理解、运用词语是提高学生阅读和表达能力的基础。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词语的学习和积累仍然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中明确规定: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要想理解内容,先要理解词义,因此,词语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埃得加·富尔曾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标准》规定: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词语教学中,单纯的、机械的练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自学能力的提高,所以,词语教学也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笔者主要采用了几种方法,现简述如下。

一、结合字的形体推测词义

汉字是形、音、义相结合的独特的文字体系,有些字的字义可由字形来推测。汉字中90%属于形声字,形声字的形旁与字义有密切关系,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其形旁来推测其含义。如《背影》中“蹒跚”(表示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一词,形旁是“足”,可推知其意义与“脚”有关。需要注意的是,古文中多为单音节词,根据形旁推测词义的方法非常重要。如《曹刿论战》中“轼”(指车前横木)字,据形旁“车”,可知其与“车”有关。

另外,汉字中有些字是会意字,意义要由字体各部分组合而成。如《岳阳楼记》中“沙鸥翔集”的“集”字,是由“隹”和“木”组成的,表示鸟儿落在树上,即:栖息。

二、加强朗读,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词义

对词语训练来说,语感很重要,只有具有较强的语言感知能力,才能在阅读中迅速发现关键之处。《标准》要求初中学生应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而语感能力的提高必须通过反复诵读。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的多了,见的多了,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对词语的理解能力也会跟着提高。而且,在初中词语之中很少有生僻、艰涩难懂的词,大多数词语都是学生自己能够理解的。因此,对于初中的词语教学,教师可在反复的朗读中引导学生自主理解词义。

三、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义

每篇文章都是由很多个词语组成的,但其内容并不是每个词语意义的简单叠加,词语在文章中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把词语置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把学习词语和理解课文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如《友邦惊诧论》中“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一句,两个“国”字只有与当时的时代背景,与前后文联系起来,才能知道:前一个“国”是“国家”,名词;后一个“国”却是动词,“成为国家”。所以,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

四、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在词语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内容抽象的词语,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努力从自己的日常生活积累中寻找相似的形象,通过联想理解词语的含义。如在《我的叔叔于勒》中作者用“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描写于勒的外貌。其中,“狼狈”一词,常见的解释是“窘迫的样子”,用在本句中显然不通。因此,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联想自己曾经见过的乞丐形象,这样学生很容易便得出“狼狈”在此句中的含义是“困苦”“困顿”等。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字体,反复朗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结合生活实际四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并不是截然分开、互相矛盾的,而是可以穿插甚至结合起来运用的。此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将课内阅读掌握的学习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做到知识的迁移,从而使学法指导真正落到实处。

以上只是我在几年的教学工作中积累的点滴体会,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希望得到广大同仁的批评指正,从而指导我今后的教学工作。

【责编 张景贤】

上一篇:理论与政府行为对接 下一篇:中学体育教学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