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无痛性心肌梗死30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9-12 04:41:38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无痛性心肌梗死30例临床分析

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病程较长,病因复杂。高血糖是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2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生心肌梗死(AMI)时胸痛的发生率较非2型糖尿病(NT2DM)患者低。患者无典型胸痛症状,常见症状有上腹部堵闷、不适,恶心、呕吐,胸闷、憋气,低血压状态、休克,心悸、心律失常,脑卒中等,或出现异位疼痛,如腹痛、牙痛、下颌痛、肩臂痛、足趾痛等,或无症状,心电图发现心肌梗死图形,但多数改变延迟,上述心肌梗死即为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PAMI)[1],在临床上容易被忽略而造成误诊、漏诊,贻误治疗,同时影响预后。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2010年在我院内科住院确诊的60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为观察组(T2DM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61~80岁,平均年龄66岁。糖尿病病程5~18年,入院时空腹血糖8.8~21.6mmol/L,同期住院的非2型糖尿病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NT2DM组),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62~80岁,平均年龄67岁,住院前后血糖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患者治疗方案,心脏功能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T2DM的诊断参照1999年WHO分类标准[2],AMI的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制定的诊断标准[3]。T2DM组的2型糖尿病均在发病前得到确诊,而NT2DM组在AMI的恢复期复查空腹及餐后2h血糖除外糖尿病。

1.3 研究方法 观察两组患者AMI时主要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并发症的发生、病死率。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心电图、并发症及病死率显示:老年T2DM患者出现AMI时,其临床表现为典型胸痛者较少,无痛型居多,占56.7%,多以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异位痛为主,PAMI发生率显著高于NT2DM组(P

3 讨论

分析老年T2DM患者易并发PAMI的原因有以下几点:①糖尿病患者糖蛋白代谢紊乱,心脏自主神经损伤,交感及迷走神经纤维增厚、断裂,神经纤维数目减少,可以减弱甚至中断痛觉冲动的传入,因此疼痛发生延迟;②糖尿病患者集聚了冠心病的多种危险因素,如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可加速冠脉多支血管硬化,易合并冠心病,发生心肌梗死时如侧支循环建立不良,缺氧的心肌处在顿抑或冬眠状态,对疼痛感觉迟钝,而发生PAMI;③心梗发生并发症,尤其是休克、严重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脑卒中时,其疼痛被并发症的严重症状掩盖,造成无痛假象;④老年人自身心脏自主神经变性,痛阈增高,敏感性、反应性差也是PAMI的原因之一;⑤心肌梗死部位,心脏下壁靠近膈面,支配二者的神经节基本临近于脊髓的同一断面上,因此下壁心肌大面积坏死变性时刺激到膈肌,出现恶心、呕吐,同时由于缺血缺氧,迷走神经反射使坏死心肌受刺激,亦可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临床上易误诊。

总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易合并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其症状不典型,易造成误诊、漏诊,病死率高,危险性大,因此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就诊时应及时进行全导联心电图,血流动力学以及心肌酶学检查,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同时,尽早发现糖尿病,积极治疗,严格控制血糖,以防心血管并发症出现,提高对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诱因及发病特点的认识,有利于预防和早期明确诊断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对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士雯、钱方毅 老年心脏病学[M]. 2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920

[2]钱荣立摘译 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J]. 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1):5-6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10-725

上一篇:常见血液病症状及其临床护理分析 下一篇:心理干预对98例女性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