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四环节”教学模式

时间:2022-09-12 04:12:15

语文学科“四环节”教学模式

摘要:语文学科“四环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通过预习自学、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以及达标检测等环节来增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保障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序进行。

关键字:教学模式;预习;自学;合作;交流

【中图分类号】G623.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语文教学开辟了魅力课堂展示、魅力团队合作、魅力诗词朗诵、魅力阅读、魅力作文等轻松快乐的学习模式。种种尝试让语文教学更加贴近生活,使学生更加富有个性,课堂也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笔者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语文教师,就如何构建语文学科“四环节”教学模式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环节:预习自学

强化“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突出课前预习,备课中教师认真编制预习提纲,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确定学生预习时间的长短,既可以是一节课的“长时预习”,也可以是10―15分钟的“短时预习”。学生预习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独立思考,对那些经过钻研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要求学生记录在预习提纲空白处,等待小组合作学习时解决。

例如:笔者在教学《沉香救母》一课前,提前发下预习提纲,学生根据提纲独立阅读,同时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逐一解决,对于暂时不解的内容就记下来,在“合作探究”环节与同学交流。在笔者教学过程中,A同学在“默默地攥紧了拳头”这一句后面标着:攥紧拳头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情感呢?笔者认为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好,便告诉他等待小组讨论时大家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

学生独立自学后,进入合作探究阶段。合作探究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预习时学生独立思考没有解决的问题;二是为第三环节的“交流展示”做准备,教师在这一环节中提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让同学们讨论解答。在学校推行了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新机制,通过“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学生互帮互学。在学生合作探究时,教师巡视于各小组之间,及时掌握各小组的学习情况。

在巡视中,笔者发现A同学把自己的疑问提了出来,马上有同学B回答说“攥拳头”表达了一种愤怒的意思,而同学C则认为“攥拳头”是表达了一种自己暗暗下决心的意思,他认为沉香是下决心要好好学习来战胜二郎神。同学D知识渊博,他认为“攥拳头”同时包含了多重意义,一方面,沉香对于二郎神的所作所为非常气愤,另一方面,他也下定决心要刻苦努力学习本事来战胜二郎神,救出母亲,他的说明最有说服力,终于使小组同学们都心服口服了,最终问题顺利解决了,同学们也在讨论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

第三环节:交流展示

学生经过充分预习和探究后,进入交流展示阶段。就是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学生说、讲、演等多种形式展示学生在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成果,形式包括小组代表演讲、课堂辩论等。教师则在台下倾听、观察,并及时点评指导,同时台下的学生也认真倾听,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在老师的鼓励下积极参与评论。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台上台下形成全体互动的信息交流通道,大大加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笔者在执教五年级《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一课时,各小队根据划分的专题进行展示。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评价,因此各队长会根据预习情况排兵布阵,即简单的问题一般同学回答,复杂的问题优生答,队员们或订正,或补充,严密布置防火墙,生怕有任何疏漏。笔者则站在一旁认真地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言简意赅地进行点拨,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同时笔者会补充一些话语来帮助学生们学习,例如“能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关键词有哪些?”“加上点,并读一读吧!”“呀,老师忘记板书了,谁能加以补充?”在笔者说出这些话语后,马上就会有学生争先恐后的活动起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四环节:达标检测

这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要求教师于课前对照教学目标,精心选择测试题目,课中要求学生像考试一样独立完成任务,并通过小组互批、前后位互批等形式,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帮助教师了解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并且及时进行矫正。笔者认为该环节教学既可以当堂完成检测,也可以在自习课中进行,具体时间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

还是以《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一课为例谈谈达标检测。在这堂课中笔者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一是课文内容填空题――“春天来了,春光染绿了____,春光染绿了____,春光还染绿了____”;二是拓展,在一题的基础上仿写句子;三是课外阅读与说话练习,例如老师说,春天来了,我们周围有什么变化呢?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谈兴大发,有的说“春天来了,植物都变绿了”,有的说“春天来了,各种小动物都活跃起来了”,还有的说“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在听、说、读、写中,学生们轻松地完成了达标检测,从孩子们那积极地表情中笔者感受到,他们多了些兴奋,少了些局促,内心学习的主动性被激发出来。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四环节”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主要体现了三个方面的创新:一是设计了“导学提纲”,将预习自学落到了实处,为真正实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奠定了基础;二是通过课堂上学生展示,更大程度地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三是打通了课时,四个环节可以在一个课时内完成,也可以安排在两或三个课时中进行,既体现了“先学后教”,也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四环节”教学过程模式为教师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可遵循的操作框架,保障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序进行,实现了教与学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倪文静,问题与对策: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1(09)

[2]王荣生,建设确定性程度较高的语文教材[J],语文建设,2007(04)

[3]莫雷,基于语文新课程的两点哲学思考[J],课程教学,2010(04)

[4]王乐,语文教学新模式[J],新教师教学,2011(05)

上一篇:浅谈如何提高职校生的语文素养 下一篇: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师基本素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