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手机消费的一个实证分析

时间:2022-09-12 02:17:55

居民手机消费的一个实证分析

摘 要:基于一系列诸如弹性分析与回归拟合的理论和方法,对居民的手机消费现象分别从几个方面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其中针对消费者的需求价格弹性与需求收入弹性展开了重点讨论。通过对江苏省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手机消费的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一系列具有参考价值的数据,依此,我们对国内的手机行业和手机市场提出了一些较为合理的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回归模型;居民;手机消费

中图分类号:F1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5-0189-05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机已经普遍成为人们的通讯工具之一。与此同时,由于现代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手机功能、造型的日新月异,当今手机行业和手机市场的竞争显得尤为激烈,而中国又是一个人口大国,是手机消费的一个庞大市场,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手机市场进行分析。为了使得我们的讨论能够具体翔实,我们以江苏省居民近几年的手机消费为例,并且侧重针对消费者的需求价格弹性与消费者的需求收入弹性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本文所运用的数据是根据《江苏省统计年鉴》以及相关统计计算得到的.

一、一般的需求弹性模型

需求弹性是测量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对于其影响因素变化所作出反应的敏感程度。需求弹性包括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交叉弹性以及需求的预期弹性等。商品的需求弹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商品的市场需求变化的特点或趋势,当弹性小于1时,称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即需求量变动的幅度小于影响因素(如价格或者收入等)变动的幅度;当弹性大于1时,称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即需求量变动的幅度大于影响因素(如价格或者收入等)变动的幅度。

需求的收入弹性是表示需求的相对变动与收入的相对变动的比值,用来表示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于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映程度或敏感程度,我们通常用需求收入弹性系数来表示。以em表示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I和ΔI分别表示收入和收入的变动量,Q和ΔQ分别表示需求量和需求的变动量,那么需求收入弹性系数的一般表达式为:

em=

需求的价格弹性是表示需求的相对变动与价格的相对变动的比值,用来衡量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或敏感程度,我们通常用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来表示。以ed表示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P和ΔP分别表示价格和价格的变动量,Q和ΔQ分别表示需求量和需求的变动量,那么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一般表达式为:

ed=

假设需求函数为Q=Q(X),则相应的需求弹性可表示为微分形式E=,即dQ/Q=EdX/X,两边积分得dQ/Q=

EdX/X,从而得:

lnQ=lnK+ElnX

也即Q=KXE

其中,Q为需求量,X为影响因素(如价格或者收入等),E为需求弹性系数[5]。

进一步地,我们再添加一个随机项e,得到一般商品的需求弹性的基本模型为:

lnQ=lnK+ElnX+e

二、手机消费的需求收入弹性

我们建立如下模型

ln(Yi)=α+βln(Xi)+e

(1)

其中,Yi为i期的需求量(人均手机年购买量),Xi为i期的年人均收入,系数β就是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em,e为随机项(模型中不考虑消费价格的影响)。

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的代表江苏省居民手机消费总特征的时间序列数据(见下页表1),我们计算出相应年份影响该省农村及城镇居民手机购买相关因子的时间序列数据(见下页表2)。

根据表2的相关数据,利用需求收入弹性模型(2),我们得出结果(如表3所示)。

从上页表3中可以看出,江苏省农村居民手机消费的需求收入弹性为e1m=3.194,而城镇居民的手机消费的需求收入弹性为e2m=1.548.也就是说,居民的现期收入每增加1%,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对手机的需求量分别增加3.194%和1.548%,而且和都大于1,这说明居民手机的消费对于收入是富有弹性的,也即江苏省居民手机消费量的变动幅度大于收入的变化幅度,并且农村居民手机消费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城镇居民的手机消费的需求收入弹性。

三、手机消费的需求价格弹性

我们建立如下模型:

ln(Yj)=α+βln(Xj)+e (2)

其中,Yj是j期需求量(人均手机的年消费量),Xj是j期的手机的价格指数,β就是需求的价格弹性,e为随机项(模型中不考虑消费者收入对消费量的影响)。

我们利用需求价格弹性模型(2),首先就江苏省居民手机消费总量做出一个拟合,拟合结果为:ln(Yj)=41.193-7.280ln(Xj),可以看出手机的需求价格弹性是大于1的。其次,再分别对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手机需求量进行拟合,得到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中可以看出,农村居民手机消费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是e1d=-8.310,而城镇居民手机消费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是e2d=-5.536。显然,e1d和e2d的绝对值都大于1,这说明居民手机的消费对于价格是富有弹性,也即江苏省居民手机消费量变动的幅度大于价格变化的幅度,并且江苏省农村居民手机消费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城镇居民的手机消费的需求价格弹性,这与需求价格弹性的结果一致。

四、收入、价格双因素的回归分析

事实上,居民的手机消费既受收入的影响也受价格的影响,于是我们同时考虑居民实际消费水平(Xi)和手机价格因素(Xj)与人均手机消费量(Yj)之间的关系。我们运用如下模型进行拟合:

ln(Yij)=α+βln(Xi)+γln(Xj)+e (3)

通过分别对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手机需求量进行拟合,我们得到结果(如表5所示)。

上一篇:论后危机下的浙江民企转型升级 下一篇:论无锡旅游集散中心公共服务功能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