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市场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时间:2022-09-19 08:08:49

第三方支付市场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摘 要:随着央行《支付业务许可证》的颁布,第三方支付市场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正确认识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采取必要措施,是第三方支付市场的良性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第三方支付市场通向国际舞台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市场;现状;挑战;措施

中图分类号:F1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5-0193-02

第三方支付,顾名思义,就是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第三方独立机构提供的交易支持平台。在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交易中,买方选购商品后,使用第三方平台提供的账户进行货款支付,由第三方通知卖家货款到达、进行发货;买方检验物品后,就可以通知付款给卖家,第三方再将款项转至卖家账户。相对于单纯的银行结算,第三方支付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和产业链。

一、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发展现状

1.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额及社会消费占比增长快速。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额快速增长。据统计,2010年市场交易额已由2007年的900亿元增加到1.05万亿元,年均增速高达126.8%。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2011年(上)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份,第三方支付达到8 300亿元,增长率112%。未来几年,第三方支付仍将保持迅猛的增长态势,到2012年,交易规模预计可达2.25万亿元。在社会消费占比方面,从2007—2010年,第三方支付在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中的占比由4%上升到23.3%,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占比由1%上升到6.7%,在银行卡消费额中的占比由3%上升到10.1%。这些数据表明,第三方支付在中国社会消费领域和支付体系中正发挥着日益凸显的作用。

2.第三方支付身份得到正式认可。从2003年开始,随着支付宝担保交易模式的诞生以及淘宝网购物市场的成熟,第三方支付服务开始走入亿万用户的生活。 2005年以来,央行颁布《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但受制于行业的复杂性和处于快速发展期的特点,这一办法一直不断修改但并未定稿。管理办法迟迟未能出台,“身份”问题一直是困扰第三方支付的一大难题。2010年6月,央行正式对外公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根据相关规定,已从事支付业务的非金融机构要在2011年9月1日前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2011年5月26日,包括国内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在内的27家企业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业内又称“支付牌照”)。至2011年9月第三方支付牌照扩至40家,其业务范围更为明确。这标志着,民营第三方支付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终于获得了正式的“身份”认可,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第三方支付市场多元化格局即将凸显。从首批获得牌照的企业类型来看,央行下发的第三方支付许可证涵盖了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预付卡发行与受理、货币汇兑等众多支付业务类型,这也意味着更多形态的业务将获得央行的准许进入。在牌照发放以后,随着主流支付企业在各项业务上的拓展,未来主流支付企业将发展为提供“一站”解决方案的综合能力的支付,与此同时也会出现依托某些细分市场和特色业务生存和发展的细分支付企业。此外,由于银行卡收单,预付卡发行与受理、货币汇兑等众多支付业务类型将会涉及支付结算的全部业务,未来收付结算的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会有多家企业参与竞争,支付结算行业将迎来多元化快速发展阶段。

4.第三方支付的国际化空间打开。为备战国际化,国内领先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已做了充足的准备。2007年,支付宝率先扬帆出海,联手中国银行推出境外收单业务,进行国际化试水。2009年,支付宝又结盟全球最大卡组织VISA、万事达,开通港、澳、台等地区的支付业务,港澳台消费者也可以用外币从网上购买商品,从而推进电子支付国际化应用进一步向纵深发展。目前支付宝的跨境支付服务已支持包括美元、欧元、日元等十二种海外货币,并覆盖了日韩、欧洲、美国等几十个国家和中国港台地区的数百家海外网站。2011年9月前,虽然支付宝在第三方支付国际化方面取得了某些进展,但出于第三方支付企业在中国金融体系中“身份未明”,国外更多的公司对与中国电子支付合作仍有顾虑。而支付牌照的发放,一举扫散外界疑虑。

二、第三方支付市场面临的挑战

1.第三方支付市场面临门槛准入的挑战。截至2011年8月31日,共计40家企业获得了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第三方支付许可证,过去一年申请许可证的共有197家公司,获得批准的比率只有25%。新近得到许可证的企业绝大多数属于中国银联、中国联通、银联商务有限公司和杭州银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只有那些注册资金在3 000万元以上、营业时间至少两年的公司,才可能在信息科技安全评估中心得到央行授权的第三方支付网络系统安全认证。获得了相关认证后,企业在央行官方网站上进行公示,之后才能得到这张业务许可证。而在2011年9月1日前仍未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的公司,将不得继续从事相关业务。

2.第三方支付市场面临被银行业瓜分的挑战。近年来,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发展迅速,业务范围不断拓展,参与者逐年增多,随之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新的压力。现在,银行业开始重新审视第三方支付业务,并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等都已经在网上电子支付投入了很大力量。经央行批准的15家外资银行也可在中国开办网上银行,这无疑会在中国银行业开放之后对中国国内第三方支付企业造成致命冲击。银行业的不断介入加剧了第三方支付市场蛋糕的分出效应。

3.第三方市场面临网络安全运行的挑战。第三方支付服务商由于核心是通过在线提供支付服务,产业链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安全隐患,都有可能转嫁于支付平台。目前,第三方支付市场依然面临支付网络是否能够安全运行的风险和挑战。例如,由于网络钓鱼导致账户信息泄露、未提供安全的登录方式导致账户信息被盗、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设计问题导致信息泄露等给客户带来的巨大风险。据有关资料显示,2006年6月,由于安全漏洞被利用,某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数据被窃取,约4 000万张信用卡资料被泄露。因此,随着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对于提供钱包支付的服务商,要不断投入、时刻监控运行风险。

上一篇:长株潭城市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成创新模式研究 下一篇:中国产业共性技术开发的组织与激励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