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摭谈

时间:2022-09-12 01:21:33

小组合作学习摭谈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形式,就不能达到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要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就要给每个学生提供空间,使学习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之上,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终达到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小组合作;交流;竞争;共享;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5.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36-0060-02

民谚说:“稻多打出米来,人多讲出理来”“星多天空亮,人多智慧广”。可以看出合作是古而有之且已在人间深刻认识的一种思想,而在教学领域中,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合作就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而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方式,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则是为了让学生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集众人之智慧来发现新知。同时,在合作过程中还能让学生学会相互尊重,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以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开始尝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使教学方式有所改变,但是过于注重形式,常常是盲目模仿。比如,有的教师没有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上一指出教学任务就要求学生小组间合作完成,学生在毫无准备之下就进入了这个环节,这时的课堂或出现冷场,或出现表面上的“气氛活跃”。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是难以实现对知识的深刻把握的。这是地理新课程标准想要达到的课堂气氛吗?很明显,不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上,教师应给每个学生提供空间,使学习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之上,极大地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情况,适时、适度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只有这样,小组合作学习在地理课堂上才能绽放光彩。

实践证明,通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体现学生的自我价值,从而使他们对学习产生自信心。为确保小组合作学习在地理课堂中能够有效开展,我校(此处指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第一中学,下文同)对地理课堂合作小组的建立提出了如下要求:①合理分组。全班分为8个小组,每组6~8人,按优、良、中、差生合理搭配,同时兼顾性别、特长、学科强弱等;②选拔小组长和学科长,形成核心力量;③组内结对帮扶,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在具体的教学中,笔者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活动:

一、明确分工,确保组员全员参与

教师布置预习作业,由小组长根据组员的学习能力分配学习任务,同时,为了了解每个小组员预习作业的完成情况,小组长会尽职尽责地检查组员的预习情况。检查组员的完成情况时,小组长给每个组员的预习作业评出“优”“良”“不合格”3个等级,若组员作业被评为“不合格”,就需要重新完善。

例如,教学八年级地理“国家和地区”时,课前,笔者布置的预习作业是要求每个小组分别收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包括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农业、教育、生活水平、福利等方面,其中,第7小组的课前预习作业是找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社会福利方面的差异。对此,小组长就把组员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去探究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另一部分则去探究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福利。这样,在小组合作中,人人都有参与探究的机会,体现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平等,也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取长补短,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在课前完成预习作业的过程中,组员应做足课前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此外,组员还应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共同整理课堂中需要的资料,为课堂教学的展开积累丰富的资料。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组员之间有时会出现意见不合,甚至可能发起冲突的现象,这时候,教师就要对组员们进行心理辅导,教育学生虚心倾听同学的讲解,要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要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从而实现共同提高。例如,在教学“气温和降水”时,笔者首先提出问题:为什么东北地区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长白山以东地区属于湿润地区?问题一提出,学生们纷纷展开讨论,并提出答案:该地区纬度位置高、气温较低、蒸发量小、降水量相对较大。由此,通过讨论、整合,得出了答案,达到了课堂预期的目的。

三、交流成果,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小组合作学习最大的亮点是给学生创造课堂空间,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课堂中来,使其自我价值得以体现,并落实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例如,教学八年级地理“国家和地区”时,笔者要求各小组上台展示如下内容:第一小组展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人口方面的差异;第二小组展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方面的差异;第三小组展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福利方面的差异;第四小组展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工业方面的差异;第五小组展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农业方面的差异;第六小组展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教育方面的差异;第七小组展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社会福利方面的差异;第八小组展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生活水平方面的差异。结果,各个小组都很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由此可见,课堂展示是一个供学生展示能力的“舞台”,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可以看出一个小组的团结力量,更能体现一个班的凝聚力。小组之间认真倾听同学们的讲解,从中学习他人的优点,反省自己的不足,然后达到共同提高和发展的目的。这个环节活动的主体虽然是学生,但是教师的引导和小结也是很有必要的,在适当时候,教师应对一些疑点、难点进行启发和说明,对学生正确的见解给予肯定。

四、分享成功的喜悦,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为了将课堂气氛推上高潮,笔者在课堂最后设计了一个评分竞争的环节,从而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也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此环节是由各小组之间按一定的评分标准对课堂展示的作品进行相互评比,各小组总分最高的前三名为优胜小组。评比标准如上表。

小组合作学习集众人的智慧提取“精华”的知识,让学生开阔视野,体现自我价值。这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课堂,课堂上学生学会了尊重他人,学会了相互支持,学会了相互鼓励。这也是一个综合能力都能得以提高的课堂,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分析能力、合作和交流能力、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 程敏.生物课堂教学结尾的几种设计[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3).

[2] 耿文霞.素质教育下的生物课堂教学设计[J].科学教育,2008,(2).

上一篇:谈“未来教室”的互动教学 下一篇:“吃肉致癌”:到底应该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