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顶层设计 注重细节管理 强化队伍建设

时间:2022-09-02 09:37:23

着眼顶层设计 注重细节管理 强化队伍建设

学校教育的目标、校长的办学理念是通过课程教学来体现和实施的,课程设计、教学管理、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几年来,本着“着眼顶层设计、注重细节管理、强化队伍建设”的原则,本人不断进行着学校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一、遵照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实际,

做好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

按照课程标准,在确保有效完成国家规定的基础性学习前提下,重新建立了具有我校办学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概括起来就是“增、删、调”,即增加新的科目,删除或调整现有的科目,合并两个或多个科目,调整必修科目的要求及时间的分配,改变学校的日课表,创造出新的教师团队,调整学生分组的安排方式以实现因材施教等等。

一是优化课程结构,使其内容精简且具较宽基础。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去考虑,以“精熟一定数量的重要课程目标,而不是企图涵盖一大堆的课程内容”为出发点,强调基本的学习手段(如读写、口头表达、演算和问题解决)和基本的学习内容(如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和态度)的习得。因此,学校要在保证开设好所有必修模块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力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开齐全部选修模块,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实现学生有个l生的发展提供选择的空间。

二是整合课程内容,实施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表。整合国家、地方和学校的课程。包括―个学年中某一个学习领域的协调和整合,两个相关联的学科之间的协调与整合,某一个单元及单元之内各个学段之间的协调与整合等等。另外,将语词语言、数学语言、艺术语言等课程贯穿于整个学校的一贯统整的课程当中。

建立以学习为中心的课表支持高品质的课程。就本质而言,课表即是学校资源――掌握课表(时间、空间以及人员分配)便掌握了学校的资源。校长和教师如何设计一个能以学习为中心的课表并能有效地运用,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而重大的影响。

三是开发校本课程,形成办学特色。整合国家、地方和学校课程基础上,建立“目标―模组―课程”式课程结构,并形成必修、必选、任选、自修四种修习类型相结合,文化课程、体验课程、课题课程相调剂,为学生成长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奠定基础的课程体系。

基础型(必修)课程。该课程把现行高中课时计划中的必修课时缩短10%-30%,通过各学科知识的重新整合,缩短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和双基训练所需时间;将国家课程中的选修系列和选修模块的教学内容整合到拓展型(选修)课程中,将节余的时间用于面向全体学生的拓展型课程;在部分学科(数学、物理)中实施分层次教学,以满足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的实际需要。

拓展型(选修)课程。该课程是在基础型课程的基础上知识的扩展和潜在能力的发展,培养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基础的发展性学习,兼顾创造性学习的培养。我们将拓展型课程整合为学科领域、素养领域、综合实践领域、体育与保健等四大领域。在课程实施中,除学科领域的课程在学科内自行拓展(选修)外,又将其他领域的课程整合为五大板块供学生选择。具体如下。

第一板块是讲座报告。设立“骋怀论坛”,旨在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报告内容有高科技及其进展,也涉及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中的一些热点问题。第二板块是特长课程(含竞赛)。旨在帮助学生发展兴趣,让潜能拔尖的学生获得充分的发展。第三板块是社团活动。是学生自主设计、自我管理的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领导才能。第四板块是综合实践。旨在通过校园节日、社区服务、职场体验等实践活动,达到增强学生的生涯发展意识、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锤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的目的。第五板块是国际课程。引入英国ALEVEL、美国IB和AP课程的部分内容,旨在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同时为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进入国际名牌大学提供课程支持。

探究型课程。该课程是在基础型课程及拓展型课程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在实践和研究基础上的创造性学力,包括对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个性特长、逻辑思维等能力的培养。

二、注重细节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是建立和完善教学制度,注重细节管理。加强教师的教学常规的管理(备课、上课、辅导、答疑、考试);建立学科公开课制度和新的评课体系与奖励制度;建立学生评价制度和家长到校听、评课制度;实施鼓励教师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制度,提高现代化教学资源的使用率;建立学生奖励制度,积极推行学分评价制度和学生个性发展档案。

二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教师要重点研究和实践教学的“四个w”,即“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和“教得怎样”。认真实践教学过程“三多两精一转变”,即多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多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多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精心课前设计,精心选择例题和习题等。转变是促进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认真执行集体备课“三定、四备、五统一”,落实教学反馈,抓好批改、辅导、答疑、检测等环节。努力探索和追求导入艺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介绍艺术(一节课的核心)和提问艺术(教师进行课堂监控的重要手段)等教学艺术。

三、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锻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学校成立了由特级教师、骨干教师、教研组长组成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了《大连二十四中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确定了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工作方针、人员组成、工作内容及职责,定期召开教学委员会阶段会议,适时调整工作重点。

同时,发挥教学委员会成员的引领作用。一是示范引领。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定期进行教学展示课活动,扩大我校优质资源的开放度,增强特级教师、名师的引领、辐射作用;二是课程开发。教学委员会负责课程发展的整体设计与教师培训和课程开发的审定工作,及时解决课程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对课程发展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不仅确定24中校本课程目标和框架,也对全校提交的107门选修课提纲进行审议,确定了68门可开发课程,使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向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迈进;三是教学科研。全体委员以自身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的行动带动全校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课题研究,不仅使教育科研群众化、日常化,而且在全校形成“科研促教、科研强师”的科研氛围;四是育青培优。教学委员会承担着学校青年教师研修班的指导和培优工作。他们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为青年教师研修班做师德报告、进行如何有效听评课、如何带好班等方面的业务培训。

教学委员会不仅发挥各级名师在教学指导、教学科研、教学评估、培养青年教师中的骨干作用,也促使委员们自己由“经验型”、“反思型”向“研究型”教师的角色转变。

上一篇:互联网+公益+农村学校 下一篇:论“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实行行为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