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途径研究

时间:2022-09-12 01:08:45

增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途径研究

摘要:幸福是人类亘古不变永恒追求的主题之一,近些年来更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也越来越受到各个学科的重视。主观幸福感是在心理学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伴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而逐渐受到人们和各研究者关注的。

关键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途径

一、主观幸福感的概述及特点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所具有的一种独特的心理状态,主要是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某个阶段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1]目前学术界认为有主观幸福感有三个重要衡量标准,包括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2]其中,生活满意度是主观幸福感的关键指标,是最有效的衡量标准。[3]主观幸福感的特点主要有三点:主观性、整体性、相对稳定性。[4]研究证实主观幸福感在一定时期内是一个相对稳定的量值,它是长期而非短期的评价,不随时间和环境的改变而发生重大变化,因此它是平稳波动相对稳定的。

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分析及影响因素

根据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分数都高于平均分,而消极情感的分数则低于平均分132。[5]其中在整体上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上是没有差异的。而进一步调查研究,经济状况只对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有影响。[6]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家庭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学校教育和社会支持等方面。主观因素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格因素、心里参照系、归因倾向、成就动机程度等。

三、增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祖国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对于我国以后的建设有很大作用。

(一)加强幸福观教育,提升大学生感知幸福的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性理论知识传授的任务,幸福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其次高校教育还应加强素质教育,突出人文关怀。很多大学生在校园中他们没有体验到较高的幸福感,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或者是思想上缺乏明确价值观的引导,都导致他们没有勇于追求幸福意识和能力。[7]

(二)融心理咨询和生活辅导于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良好的人格特质

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生活辅导,不仅能帮助大学生梳导心理困惑,缓解心理压力,以提高其心理素质,而且能增强大学生抗打击能力,使其在挫折中不断的适应环境,培养其稳定、积极乐观等良好的人格特质,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对生活的满意度,由此使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得以增强。[8]大学生是一个集学习和日常生活于校园之中的群体,而目前生活辅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容易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积极关注大学生生活动态,在摸清大学生情况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生活辅导,能有效改善其生活状态从而影响其生活态度向积极乐观的方向发展。

(三)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从本质上讲主观幸福感的教育是一种价值观认同教育,要使主观幸福感为学生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教学方法是关键。

1.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满足大学生多种心理需求

隐形课堂是对校园文化活动一个很形象的诠释,它对大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水平具有无形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影响深远等特点决定了其能满足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多种心理需求,使大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和活动中增长知识、接受教育并在活动中体现自我价值,享受过程、收获成长、达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从而感受更多的幸福感。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有较强的求知欲、探索欲和对于新事物的感知能力,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知识的获取、情感的体验、身心的发展除了课堂的学习,更多的来源于校园文化生活。校园文化活动主要通过两个渠道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能力: 一是组织开展好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文明健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同时积极探索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在较长时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既增长才干,以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2.通过社会实践让大学生切身体会到幸福感

社会实践,就学校而言,它是指相对于理论教学以外的各种社会活动或实践环节, 狭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指纳入学校教育计划的第一课堂以外的各种实践活动或环节。[9]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基本上都是父母的手上宝心头肉,再加上平时待在学校学业功课繁重,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少等一系列原因,导致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普遍现象。因此,高校应积极开展、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调研、支农服务、志愿服务、社会公益活动和勤工俭学社会兼职等社会实践活动。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丰富理论,并在实践过程中收获感情、收获喜悦,提高感知幸福的能力,从而体验到更多的主观幸福感。

(四)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方式,提升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积极性

学习也是一个创造幸福的活动。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从个体心理结构的角度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由低到高依次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10]较高的层次需要是在较低的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出现的,由低到高直到最高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人生的价值得以实现,这时,人们将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感。能进入大学校园学习这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它能满足大学生喜爱学习这样一种社会需要。同时也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知识的获取、素质的提高能帮助大学生更好的实现人生价值,学习目的的崇高性也能带来幸福感。因此,高校应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式,对大学生采取以鼓励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帮助其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

[参考文献]

[1]Denier E.Subjective Well-Being.Psychology Bulletin[J], 1984,95(3):524-575.

[2]吴明霞.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J].心理学动态,2000(4).

[3]陈丽娜,张建新.大学生一般生活满意度及其与自尊的关 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4):222-224.

[4]严标宾,郑雪.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 然科学版),2003(2).

[5]张 灵,郑 雪,严标宾,温娟娟,石艳彩.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7(2).

[6]佟月华.低收入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4).

[7]苗元江.幸福感的解释模型[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5).

[8]张雯,郑日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01).

[9]张灵.大学生自尊、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01).

[10]马斯洛. 人类的动机理论[M]. :心理学评论, 1943.

(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甘肃 兰州 730070)

上一篇:现代化建设新形势下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新... 下一篇:古诗是中华民族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