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教育人生的两位老师

时间:2022-09-12 12:36:40

影响我教育人生的两位老师

我一生的成长中,凝聚着许多老师的心血。其中,影响我整个教育人生的老师有两位,一位是大学时代的崔绪治教授,另一位是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巧遇的导师与挚友——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

崔绪治老师当年为我们讲授哲学原理中社会历史观部分,他的精湛的、思辨的语言具有音律美,抽象的哲学原理从他口中娓娓道来,吸引我们神往探求社会历史观的根本。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课程结束的考试。当时他问我们:“希望用什么方式考试?”我们那时似乎有些犯傻:哪有过老师问学生如何考试的?崔老师告诉我们,一种是通常的闭卷考试,好处是可以把概念和原理掌握得更加扎实;还有一种是写文章,好处是可以从中领悟治学方法。毋庸置疑,我们选择了后者。

到了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我选了崔老师指导的研究课题。在他的指导下,体验到做论文的方法,一直受用至今。

记得崔老师要求我们,写论文之前先要熟悉领域研究的前沿状况,力求写出新意来。写论文提纲的时候,他要求我们首先规划好论文分几个部分,然后列出每一部分中的大、小提纲,最后规划好每一个小提纲怎么写,包括论点、论据、结论,等等。几乎论文未写,就已经搭建起一个树形论文框架,并且不只有树杆、树枝,还有树叶。以现在的眼光看这个写作方法,简直与东尼·伯赞的思维导图有异曲同工之妙!

工作6年之后的1988年,我的第一篇文章——《中学生爱情道德教育初探》,刊登在《人民教育》上。从此,开始了我的实践研究之路,之所以定位于实践研究,是因为实践之树常青,有实践、有研究,就会有创新。究其方法,皆为师从崔绪治老师所得。

黎加厚教授是一位充满激情的智者。最初吸引我的,是黎加厚老师所作学术报告——《构建高智慧的学习新体系》。时值课程改革之初,面临全新的教育理念,我们这些由学科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教育工作者,很有些彷徨。黎老师的报告如醍醐灌顶,为我们指引了实践新课改的方向。

2003年夏的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黄山年会,对我和加厚老师来说都是难以忘怀的。当时,黎老师在会上做《面向学生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课程与技术整合》培训报告,报告期间,黎老师把会场内的中小学老师按照座位的片区划分为不同的工作坊(workshop),每个工作坊都有不同的讨论内容,坊内讨论之后还要大会交流。我所在的那一片区接到的讨论题是关于多学科整合的内容。我在大会交流时,从科学发展的背景出发,阐述多学科整合的必要性。也许超越了一般中小学教师的理解,引起了加厚老师的注意。

2004年,加厚老师把工作坊激发智慧的学习方式引入苏州市信息化教育研究型教师培训班。每次上课,先让老师们谈对概念、方法或原理的理解。一开始,有着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学员们觉得很不是味:教员没讲课,倒让当学员的说概念、方法或原理,那还要教员干什么?不过被工作坊逼得没办法,只能斗胆抛出“他山之石”,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些“他山之石”成了一个个讨论主题,七嘴八舌的头脑风暴就此展开,末了,每个人都收获了新的理念、方法、自信。

加厚老师把BLOG介绍给苏州的老师,我们便把工作坊研修方法搬到BLOG上,首开网络教研风气,推动着网络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这种研修方法深刻地影响了我的研究方式和工作方式,使我学会从教师中汲取智慧,不断提出教育信息化工作创意。可以说,加厚老师的前瞻引领、“授之以渔”的研修方法,影响着我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个足迹,使我变得智慧、自信、充实。我和加厚老师,也在信息化进程中成了好朋友。

上一篇:“虽然很困难,但我们都在努力” 下一篇:物联网普及教育走进中小学的策略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