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教学在高中生物中作用

时间:2022-09-12 12:29:02

探究性教学在高中生物中作用

摘 要:“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本文从四方面叙述了提高生物探究性教学效率的措施:积极创设探究情境;科学选择探究类型;努力实现知识建构;注重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关键词: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232-02

二十一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人口及环境问题等问题都需引起高度重视。而目前的教育教学高中生物学科作为主,高中学的一门课程却被忽视,如何实现其教育价值就只有当社会、学习者体会到高中学生物学科开设的价值,其发展才会持久。因此,要真正让生物学科在高中学课程体系中占有一席重要地位,让社会、学生真正重视高中学生物学教学,我们必须切实重视高中学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实现,这样无论考与不考、怎么考,高中学生物教学一定会有稳步可持续的发展。

一、积极创设探究情境

“教以生为本。”探究性教学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兴趣十分重要,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探究性教学设计可以通过优化教学组织形式、精选良好的探究问题、巧用现代教学媒体、设计富有逻辑性和趣睐性的教学语言等途径创设探究情境,不断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引导同学深入探究下去。例如,在学习“细胞核――系统的控制甲心”内容时,我安排6位学生为一小组,遭过对相关实验材料的阅读分析后,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在资料1中,移植后长大的美西螈体色与处理的哪个细胞有关?与该细胞的什么结构有关?如果要完善此实验,还应该做怎样的补充?资料2中,蝾螈受精卵原来无核的一半为何可以发育,速度为什么慢些?资料4中,怎样排除伞藻形态结构的建成与“柄”无关?

在探究活动开展中,要求每组同学指定人选作好记录,并届时通过实物投影将本小组的探究结果与大家交流。同学们的探究欲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很高。在汇报交流中,同学们认为:资料1中美西螈的移植实验,还应该设置对照实验,即:将白色美西螈的细胞核取出,移植到黑色美西螈的去核卵细胞中,若移植后长大的美西螈体色是白色,则两组对照,才能说明美西螈的肤色是由细胞核控制的。同样,在伞藻嫁接实验中,也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照措施:伞状帽伞藻和帽伞藻的帽去除,分别将柄嫁接到对方的假根上;在伞藻的核移植实验中,也应该增加一组:将伞状帽伞藻的细胞核取出,移植进去核、去帽的状帽的伞藻中,其柄上将建成伞状帽。对这样的探究结果,老师应当毫不吝啬自己美丽的辞藻进行表扬和鼓励。显然,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已被调动起来,并取得了理想的探究结果。而且,这样类似情况的处理和安排,也会使同学经常处于主动的思维过程中,因为,有些问题的设计富有挑战性,对于高中同学来说,他们很乐于接受这样的挑战,这也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二、科学选择探究类型

“学以悟为根。”在探究性教学中,要组织同学开展有效的探究学习,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学校条件灵活采用不同的探究教学类型。目前,用得比较多的探究类型有定向探究与自由探究、归纳探究与演绎探究、独立探究与群体探究。当然,这些探究类型也不是完全独立的,可以混合使用,新的类型也会在教学实践中被不断创造出来。

人教版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模块是高中年级生物学学习的起始模块,因此,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侧重于观察与实证,即学习科学家的一些科学实验,从中获得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利用将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探究教学中,要求同学根据教材提供的一些影响消化酶的背景资料,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并根据提供的一些材料用具、设计实验的原则以及注意事项,自己独立设计探究实验,完成科学探究。从这样的组织安排来看,给予了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例如,从酶的选择看,既可以选择过氧化氢酶,也可以选择唾液淀粉酶、α一淀粉酶、胃蛋白酶等等;从影响酶的条件来看,既可以选择温度,也可以选择pH。学生除了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外,还必须考虑不同的条件、不同的酶,因此,所探究的问题和设计的实验自然是各不相同的。如果不同组的同学探究不同的问题,全班同学将会有更多的问题和心得进行交流。这样的探究性类型远比全班同学共同探究一个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碰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要多得多,所涉及的信息量要广泛得多。

有些知识的学习,不一定如上述那样处理,它们比较适合选用教师按照科学探究的方式讲解和演示,从而引导学生进行归纳的探究类型。也就是说,学习课题、假设、验证的方案和资料、实验由教师提供,学生通过演示经历了探究的过程,强化了意义学习。例如,“细胞器的分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等知识的学习采用这种探究类型的教学比较合适。

三、努力实现知识建构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单是知识的传递,而是学习者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这种建构是通过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反复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科学探究活动正是这样一种知识建构的过程,所以在重视探究过程的同时也应当重视探究的结果。在这里,过程与结果相辅相成,过程搞得好才能取得好结果,为了取得好结果才会重视并努力地去搞好过程,过程可以培养人和锻炼人,结果可以鼓舞人和激励人。因此,只重视过程或只有过程的探究不是科学的探究。我曾经听过一些探究模式的课堂教学课,部分课在组织实施中只有热闹的表面,却很难达到思维和内容的深人。所以,在探究性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所要学习的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利用现有的知识对问题做出分析和推论,形成解决问题的假设,并通过实验或讨论来对自己的假设作出检验。最后要引导同学不断总结自己做得怎样,然后再对自己的问题解决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反思、分析,特别是看实际结果是不是像自己所预期的那样,自己原来的观念是否正确,是否需要调整。探究结果不仅包含了新经验的获得,而且包含了对知识经验的合理性的评价、分析及调整。(下接第240页)

上一篇:让学困生乐学语文 下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