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作业成本法引入企业成本管理中

时间:2022-09-12 12:10:32

将作业成本法引入企业成本管理中

[摘 要] 信息化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整个制造业的加工系统呈现出不可逆转的自动化、信息化和复杂化趋势。企业追求成本信息的细致精确也就成为当务之急,于是在成本管理中引入作业成本法就成为一种必然。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核心,以成本动因为基础来选择作业中心,确认和计算作业量,并以此来分配间接费用的一种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方法。

[关键词] 作业成本法;原理;优势;应用

当前,随着信息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市场呈现出的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势态,使得整个制造企业的加工系统呈现出不可逆转的自动化、信息化和复杂化并驾齐驱的趋势。在此大环境下,企业的成本更加成为利益相关者各方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使成本信息的细致精确也就成为企业成本管理的当务之急。

运用作业成本法(英文Activity 一 Based Costing,缩写 ABC),通过对企业的作业,作业链以及价值链的分析,发现企业在生产营的过程当中存在的弊端并区别增值和不增值的作业,对不增值的作业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合并、优化或者直接取消作业,提高作业的工作效率及效益,使得企业的业务处理流程处于不断的改进之中,这样才能使得整个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得到不断的提升。作业成本法,英文是Activity 一 Based和Costing,可分别为译为以作业活动为基础的和成本计算方法,所以作业成本法可以大概理解为以作业活动为基础的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核心,以成本动因为基础来选择作业中心,并确认和计算作业量,并以此来分配间接费用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首先它是一种准确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成本动作为其驱动力,连接了从资源消耗、作业量到产品价值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有利于计算作业量,为作业中心提供了分配基础, 从而把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中,能够准确计算简介费用的成本,有利于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提高效率;其次,它也是一种成本计算和成本控制集合的全新的全成本管理制度”,和传统成本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它有自己的优点:它以作业为中心, 选择、计量作业成本为手段,为发现和消除“不增值的作业”,改进“可增值作业”及时提供有用信息,从而有利于降低有关成本损失、减少资源浪费。可见,作业成本法有利于企业降低间接费用所引起的成本,有利于细致地分析成本动因引起的作业量的变化,从而更好地发挥领导的决策、管理和控制,从而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

作业成本法源于上世纪30 年代末美国会计学家埃里克・科勒(Eric Kohler)的思想,在《会计论坛》中第一次提出作业、作业会计以及作业账户等名词,并将这些名词编入1952年出版的《会计师词典》中。又于1971年,在作业基础上设计出一套管理系统被乔治・斯坦伯斯(George・Staubus)提出,并于同年出书《作业成本和投入产出会计》,透彻的阐明讲述了作业成本会计的账务处理方法和作业的投入产出控制方法,此方法的确定就是计算工作量很大,由于计算手段的限制,因此没有得到重视。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Cooper&Kaplan 对作业成本计算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之后,作业成本计算法备受西方会计界的关注。而在我国目前企业的管理经验、管理手法相对较为落后,理论界对如何应用作业成本计算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谈得较少。作业成本法的优势使管理者明白哪些作业是增值作业,哪些是不增值作业;哪些是一般作业;哪些是关键作业,然后从中尽可能去减少不增值作业,把握关键作业,使采取的管理措施更加有效地增加企业价值和控制成本。

作业成本法将“作业”这一思想引入到一个从资源到产品的生产流程中,遵循作业引起生产的进行,作业导致成本的发生;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它依据成本动因进行作业的选择和同质组归类,在作业中心中,将资源消耗费用依据资源动因进行归集形成成本库,在产品的形成过程,将作业成本库依据成本动因进行分配,这就为完成了以作业为核心从资源消耗到全部总产品的形成过程。通过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作业成本和作业成本分配率计算出的产品的成本更准确,有利于估计作业成本消耗的各个方面和其来龙去脉。作业成本法将成本归集在成本中心的资消耗源的各个作业中,再以成本动因分配到最终产品,这样更全面、准确地进行了成本核算,具有相关性和可比性。

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是两种成本核算的方法,作业成本法是在传统成本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为了弥补传统成本法计算的成本和现实成本的差距而产生的,是成本的计算更加准确有效,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并且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比较,有自己的独特计算与管理优势。作业成本法在传统成本法的基础之上发展的,它们有必不可分的的联系,它们都是一种成本的核算方法,在直接费用上成本计算方法一致,都进行间接费用的分配,从一定程度上说,对企业预算决策和经营管理的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二者的区别是条件范围的不同,传统成本法产生于机器大生产时代,作业成本法产生于自动化水平不断提升的时代;间接费用的分配基础和分配标准不同,传统成本法的对间接费用分配基础是工时,依据人工工时或机器工时分配成本到产品中,作业成本法的分配基础是成本动因,依据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进行“资源-成本-产品”的分配,传统成本法用单一的分配标准,作业成本法以成本动因为分配基准的多元分配标准进行成本到产品的追踪和分配;成本对象的计算差不同,传统成本法以企业的产品成本为成本对象进行计算的,而作业成本法的成本计算对象则在前者基础上增加了资源、作业、作业中心,成本计算对象更加多样丰富,成本信息更加准确;成本计算流程不同,作业成本法直接费用的计算与传统成本法相同,在间接费用的计算上则采用按成本动因引起的作业进行分配,对成本的计算更加准确,并且可以找到成本发生变化的前因后果。

与传统成本法相比,作业成本法以成本动因为基础进行成本分配,具有以下传统成本法所不具有的优势:能详细准确地提供成本信息和进行成本的控制,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作为其研究的的中心,通过对费用占比重很大的间接费用按成本动因进行追踪及动态分析,使成本的计算更加接近真实成本,企业管理者也可以利用成本动因确定哪些间接费用的成本费用较高,进而对这些高费用的间接成本进行追根溯源分析,进行针对性地控制企业成本,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有利于企业进行内部管理和科学决策,作业成本法通过成本动因进行 “资源-作业-成本”的有效分配,从而有利于将产品的成本动因和作业进行有效关联,哪部分主要作业成本高,哪部分非增值作业成本高,哪部分增值作业成本高,就一目了然,这样便于将责任明确到各个作业及个人,对他们的日常工作进行业绩考核,以制定相应的奖惩政策,提高其员工的积极性,有利于企业的内部管理。作业成本法将以作业为中心的产品生产流程纳入成本计算和内部管理,便于企业分析产品对顾客产生的价值,有利于企业提出一系列有关作业的科学决策。

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正在兴起,但是引进作业成本法还是有来自专业人员方面的阻力和过去的成本核算观念。―般企业现存的成本核算主要是为财务会计服务,但其中某一些准则限制了成本核算体系的改进;其次是获取细致的成本资料还是有难度的。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其制造环境将逐步改善,电算化、自动化的大中型企业将越来越多,但要改变管理上的传统模式,则必须给予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投入。在中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国家战略引导下,企业将作业成本法引入成本管理中的空间还是十分巨大,但企业必须通过理论学习、模型实践等方式,获得成功实施作业成本管理经验。引入作业成本法企业首先要有相应的科学的管理制度,这是实行的基础和保证。只有企业管理科学化,才能有效地划分费用产生的环节和区域,准确地分析费用产生的原因;才能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使作业成本会计的实施具有客观保证。其次要切实实施内部管理控制,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及适当的奖惩措施,进行作业动因和资源动因的分析。最后还应明确员工各自岗位责任,定期进行业绩评价考核,从而调动员工控制成本的责任感和积极性,达到成本管理的全员化。

另外,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广实施,可以先在小范围内试点,然后推广。目前我国企业的资金和员工素质都不是很理想,所以应先采用作业分析法剔除某些作业,然后按照成本――效益原则对其余的作业排队,先取关键作业作为标准进行作业成本计算。

F代企业观认为企业是一个为了满足顾客需求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作业链的集合体,企业为了提供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而发生的一系列作业便是该企业的作业价值链。在应用作业的方法来分析改进作业、消除或降低成本时,需要考虑的是:作业链上的作业与作业之间彼此是相互联系的,某一项作业的减少或消除,可能会造成其它相关作业成本的增加,反而使企业总体的作业成本上升,那么消除该项作业显然是不合理的。所以,企业在进行作业分析的时候,要将单个作业放到企业的整体作业链上进行管理和分析,在使企业的整个作业成本链最小的前提下,选择优化的作业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金涛.国外作业成本法实证研究综述[J].商业经济研究,2008.

[2]王东 .作业成本法的五大认识误区[J].财会通讯 ,2002.

[3] 张燕红.作业成本法对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改进[J].财会通讯,2012.

[4]汤岩 .作业成本法与ERP融合模型及展望[J].财会通讯 ,2009.

[5]陈小花.解析作业成本法的优势[J].企业战略,2015.

作者简介:

晋蕊(1972―)女,山西晋城,会计师,本科,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青海油田公司财务处,研究方向:企业成本管控、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预算管理对企业的作用。

上一篇:试析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对策 下一篇:投机性炒房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与遏制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