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的委屈和知识分子的分化

时间:2022-09-11 11:35:00

专家的委屈和知识分子的分化

与权力结盟者,成为权力的婢女;与资本联姻者,成为资本的仆人。

专家学者的戏子化和人文精神的犬儒化“相得益彰”。

药家鑫案并不复杂。西安音乐学院学生药家鑫驾车撞伤女工张妙,用水果刀连捅8刀致对方死亡,逃逸后被警方抓获。沸腾的舆情使此案成为一起公共事件。其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李玫瑾教授,对媒体表示药家鑫残忍的连续刺人,是这个学音乐的学生潜意识里重复弹钢琴的机械动作。此话使李玫瑾招致了网民如潮的质疑和骂声。民心自有向背,司法自有规则,笔者无意置喙药案的个中细节,只是探求一下,为什么一位专家会因为一句话而带来这么大的民意反弹?

李玫瑾定然觉得自己很冤枉。她不过是在媒体需要专家意见的时候,针对一个学术“样本”,做了一些很“学术”的分析。她自己也说了,作为犯罪心理学学者,她的研究领域与量刑无关。术业有专攻嘛,“术业”之事怎么就成了替杀人犯辩护?在笔者看来,李玫瑾教授的境遇和委屈,实乃当今知识分子过于“专攻术业”而日渐与大众疏离的必然结果。

学者许纪霖曾在《中国知识分子十论》中坦言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进入一个知识分子“专业化”和“学院化”的时代,即“专家”时代。本来知识分子被寄望于“以天下为己任”,也就是常说的知识分子的“担当”,可“知识分子的专业化,使他们丧失了对社会公共问题的深刻关怀,而知识分子的有机化,又使得他们丧失了超越性的公共良知”。“公共知识分子”成了稀缺品,简单来说,就是知识太多、公共太少。很多“学院化”知识分子“躲进小楼成一统”,逐渐地丧失了“公共担当”和大众关怀。这也是为什么如今那么多专家学者的观点、论点与大众感觉南辕北辙、鸡同鸭讲的原因。

也许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李玫瑾教授对药家鑫这个样本的分析确有学术价值,但仅限学术而已是专业化、学院化的观点,并未“顾及”社会氛围、大众心理、司法现状等,这才引来大众质疑。回想此前引发争议的很多专家意见,大体与此类似。比如“老上访专业户99%以上精神有问题”、“只有拉大贫富差距,社会才能进步”……或许从专家学者的专业角度而言以上言论相当“严谨”,经过深思熟虑,也均有前后语境下的严密论证,搞不好他们还会怪大众“顽固不化”,没有能力理解自己的“微言大义”、“良苦用心”。

大众往往没有耐心完整体味专家的宏论,断章取义时常发生,这背后,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大众与专家、知识分子的信任断裂,这种断裂又与某些知识分子被权力和资本“俘虏”紧密相关。知识分子分化之后,一部分“学院化”了,也有一部分不可避免地拜倒在权力和金钱的石榴裙下,与权力结盟者,成为权力的婢女;与资本联姻者,成为资本的仆人。专家学者的戏子化和人文精神的犬儒化“相得益彰”。

关于知识分子的责任担当,中外各有一句名言概括。一句是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说的――“以卵击石,在高大坚硬的墙和鸡蛋之间,我永远站在鸡蛋那方。”但中国的很多知识分子,似乎更愿意站在石头一边。从“‘钉子户’推高房价”、“老上访专业户99%以上精神有问题”等“微言大义”中,哪里能看到一丁点知识分子的责任担当和道义操守?

另外一句是北宋大儒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立的是仁者之心,可当今很多知识分子要么整日忙于职称、论文、课题、项目、级别,要么以“40岁没有4000万别来见我”这样的话为学生“励志”,哪还有向“仁”的精力和时间?为资本和权力张目,为虎作伥,自然谈不上“为生民立命”;我国论文数量据说都世界第一了,可引用率却排在百名开外,抄袭剽窃丑闻不绝于耳,又怎么能“为往圣继绝学”?有此三条,“为万世开太平”就更属遥不可及的梦想了。无怪乎资中筠先生认为中国知识分子独立人格的丧失与知识分子失去对道统的担当有关,在前段时间大声疾呼:应该重建知识分子的“道统”担当。

上一篇:贾庆林:政协的话语权 下一篇:2010,中国持续看到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