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吐鲁番地区设施温室菟丝子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治技术探讨

时间:2022-09-11 11:33:14

新疆吐鲁番地区设施温室菟丝子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治技术探讨

摘要:对新疆吐鲁番地区设施温室空白区域迅速出现情况、菟丝子形态、危害特点进行了调查,发现了温室中菟丝子春季发生规律及人工去除过程中离体片段出现的新特点。结果表明:通过加强区域内检疫,规范操作人工清除程序,开展种子清选、腐熟农家肥、调整种植结构与生产方式等农业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绿色防控措施,可以确保设施温室生产安全、有效。

关键词:吐鲁番;设施温室;菟丝子;发生特点;绿色防治

中图分类号:S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1-0190-02

1 引言

菟丝子属旋花科菟丝子属,是典型的一年生双子叶全寄生性杂草,是我国的二级检疫杂草。在吐鲁番地区菟丝子大量寄存于大田葫芦科、豆科、菊科等植物,2009年以来随着吐鲁番地区设施温室的迅猛增长,菟丝子迅速蔓延至设施温室内,给设施西甜瓜、番茄、葡萄、空心菜、韭菜等作物造成较为严重的灾害。

菟丝子是茎叶全寄生缠绕杂草,无根,橙黄色。种子萌发时无色,幼苗时淡绿色,寄生后茎转化为淡黄色。茎有较多分枝,有较强攀缘性呈丝线状。白色小花,花多无花梗。花冠管状、壶状、球状或钟状,花冠裂片宽三角形。果实蒴果球形,含种子2~4粒。

2 危害特点

(1)种子萌发丝状菟丝遇到寄主,迅速缠绕到寄主上,在接触部位长出吸器并伸入至寄主韧皮部,其细胞与寄主的导管和筛管相连,吸收寄主体内的养料和水分,造成寄主的输导障碍。同时大量的菟丝子缠绕寄主,影响寄主叶片光合作用而生长不良,造成产量下降,品质降低,造成寄主黄化,严重时成片枯死。

(2)被清理的菟丝子中有顶端生长点及分支生长点的菟丝子片段,其茎顶端会继续通过缠绕在瓜菜寄主的茎或叶上,然后在缠绕部位长出吸器,通过吸器吸取寄主的养料而存活,从而继续产生寄生危害。而没有生长点的菟丝子无法继续长时间缠绕寄主而死亡。

3 发生特点

(1)该地区新建温室土壤为生土,菟丝子主要因施用未腐熟畜禽粪肥,与寄主种子混杂等方式传播,温室内菟丝子成熟种子散落在土壤中次年加剧蔓延。

(2)在设施温室内,菟丝子种子春季当温湿度适宜时开始萌发,当气温升至15℃时,一般在3月初萌发幼芽丝状附着在土粒上,另一端形成绿色丝状的菟丝,旋在半空中,1~2d内遇到寄主后即缠绕之上(温室西甜瓜、番茄等蔬菜本地2月份定植),茎缠绕后长出吸器,借助吸器固着寄主,5~7d 后与寄主建立起寄生关系,朝向土壤一端菟丝逐渐枯死使菟丝子彻底脱离土壤,约需40~50d幼苗开始现蕾,10~15d后开花(本地温室时间为5月上中旬),20d后菟丝子果实,即完成一个生长周期。菟丝子从萌芽出土至种子成熟约需80~90d,开花结实顺序从下向上,具有连续性。

(3)菟丝子离体后存活时间与其拔除的剩余长度呈正相关。10cm以下的菟丝子片段很难存活,成活率随片段的长度增加而增大,可能与片段携带的营养有关。片段在吸取寄主营养之前,要经缠绕寄主、长出吸器,这段过程要自身投入一定能量,长的片段携带的营养物质较多,支撑吸器完成过程的时间也越长,所以长的片段的存活率明显高于短的样本。

(4)菟丝子离体片段的再生能力较强。离体菟丝子12h的存活率为100%,36h为62%,期间大部分片段能正常开花,繁殖也无影响。

4 防治中存在问题

(1)由于该地区设施温室以瓜菜生产为主,绿色及有机生产比重大,杜绝使用化学药剂等防治措施,焚烧方式也不能及时消除杂草。

(2)防治中主要存在人工清除菟丝子不彻底,在茎叶上仍残留部分片段,其次存在处理过程不彻底,拔出后不能完全集中掩埋,随处丢弃,造成清除过后一段时间再次危害并蔓延。

5 防治对策

5.1 加强检疫

防止设施温室内菟丝子由无到有、传播蔓延的关键措施是加强防范空白区域外来检疫性植物及其产品的传入途径。该地区施用有机肥及种子传播是菟丝子的主要传播方式,必须严加防范。

5.2 人工防治

该地区推行人工拔除――粉碎――田外掩埋为菟丝子主要防治方式。结合农事活动,一经发现及时彻底摘除缠绕在寄主上的菟丝子茎丝。摘除后的菟丝子进行粉碎掩埋,或剪成10cm 以下的小段,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防止菟丝子再生。人工摘除必须在菟丝子种子成熟前,以免成熟种子落地后存活造成侵染。田外深埋可大大降低菟丝子及其种子的再侵染能力。

5.3 农业防治

(1)精选种子和施用腐熟农家肥。清除蔬菜种子中的异物,将含有菟丝子的畜禽粪肥必须充分腐熟后才能施用,确保运输安全。

(2)加强禾本科轮作。菟丝子不能寄生在禾本科作物上,在温室生产中通过种植鲜食甜玉米轮作倒茬,可极大减轻设施温室内菟丝子发生。

(3)深耕。深耕20cm以上可减少土壤中残留菟丝子种子的成活及发芽力。

(4)调整播种方式。清洁田园,采取宽行播种设施蔬菜可以增加菟丝子出土后死亡率。采取与禾本科蔬菜间作方式生产,也可以减轻菟丝子危害程度。

参考文献:

[1] 程箴华,李武平,沙尔江.阿勒泰地区苜蓿菟丝子的发生与防治[J].植物保护,2004,30(5):87~88.

[2] 周 华,魏万平,买合木提・艾比不拉.库尔勒地区菟丝子防治方法初探[J].新疆农业科技,2010(2):42.

[3] 李扬汉.中国杂草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4] 毕 胜,李桂兰,于崇田,等.菟丝子的危害及防治[J].中国林副特产,2000(2):22~24.

[5] 王守聪,钟天润.全国检疫性有害生物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上一篇:不同激素对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及增殖的影响 下一篇:水体中微囊藻毒素检测技术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