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性艺术考级现状之“急”

时间:2022-09-11 11:10:44

浅谈社会性艺术考级现状之“急”

摘要:社会性艺术考级活动是伴随我国人民物质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而出现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但盲目的跟风考级热对学生、家长、老师以及考级所涉及的各个方面,也有不同的负面影响。以下将通过考级对家长、教师、学生的影响来探讨关于考级现状、发展和规范化的问题。

关键词:艺术考级;现状;规范化

随着我国业余音乐教育的普及经济建设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尤其是对艺术生活的求知也在日益加深,对艺术文化的追求亦呈蒸蒸日上之势。社会性艺术考级也随之经历了从无到有继而普及的过程。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社会性艺术考级已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并且考级人数以惊人的速度递增。不可否认艺术考级在普及艺术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如火如荼的艺术考级也有一定的“催化剂”作用,使考级变了味儿。像这种“催化剂”式的艺术考级是否有点太“急”了呢?

一、急――家长急于求成

社会性艺术考级的意义是通过考级让学生了解自己这一阶段的学习情况,接受评委的点评并在以后的学习中改进自己,增强自身的艺术修养。但在考级现象已经被民众所接受的今天,它已经成为了家长相互炫耀的一种资本,谁家孩子级数考的高谁就最有面子。看见别人的孩子考级自己的孩子也考级,完全不考虑自身的条件和学习程度,另一方面,盲目的跟风考级热无形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学习中的乐趣所占的比重微乎其微,无论对家长还是对学生而言,学习的目的和推动学习的动力似乎只有一个:考级!

以器乐考级为例,“一年三四级,两年七八级,三年考完十级心里就有好大一块石头落了地,就觉着孩子没有白学那么长时间,有证书嘛心里就踏实。”这是一位琴童家长真实的心理写照。在考级追风热的现在,家长有这种心理的比比皆是。而家长的这种心理无形中就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态度,很多学琴的孩子盼望每次考级都顺利通过,拿到考级证书让家长高兴,不然家长就会加长他们的练琴时间。在以后孩子的学琴过程中无形中多了一种压力,更不用提学琴的乐趣所在了。

“我们只学考级曲目,别的曲子以后就不要给我们讲了。”家长的这种急于求成的心理也来源于考级热潮。在社会性艺术考级普及的现在,艺术教育越来越普遍的走进了大众家庭,大部分家长并不了解这种技艺性很强的科目,他们用来评判学琴的标准只有考级证书上的级数,所以有的家长就以为考级曲目才是最重要的,其余的曲子考级又不考可以直接忽略不计了。殊不知,考级曲目只是一个标准的代表,家长的这种“速成”的强烈要求直接影响了教师上课的规范性和系统性。一年就为了考级而“磨”那两三首曲子,结果考级证书拿到了,家长心里的石头放下了,但是学生在以后的学琴过程中由于基本功的不扎实会越来越困难,甚至寸步难行!

二、急――教师急功近利

艺术考级的火爆进行带来的明显负面问题是和经济效益有连带关系。个别的考级机构根据每个教师的学生报考人数的多少,直接将考级报名费的一部分提给教师。在种种考级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个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拔苗助长”,考级临近时花大量时间“磨”考级曲目,为的是一张考级合格证书、为的是显示教师的教学水平、为的是招收更多的学生。

艺术教学尤其是器乐教学讲究循序渐进,要求遵循教学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的。进度安排的不合适会导致学生学习吃力难于完成甚至失去学习的兴趣。然而,在艺术考级火热进行的今天,器乐学习中“拔苗助长”、“三级跳”已成了教师教学中的普遍教学手法。让学生尽快的拿到考级证书已经成为他们的主要教学目标,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显示自己高超的教学水平。在教学中“拔苗助长”对学生的器乐教学是非常有害的,只为了一张考级合格证书就在学生基础知识还没打牢的情况下直接学习三级四级的乐曲,在考级制度管理不严的时候进行“三级跳”,在这种艺术教育的变相的应试教育中,考级曲目直接就成了老师的教学大纲,上课只练习考级规定的两三首乐曲,考级临近就硬“磨”考级曲目,对其他乐曲几乎不闻不问,更谈不上乐曲感情处理、试奏等基本功的学习。短时间内学生或许可以“磨”出一两首乐曲来应对考级,但是在以后的器乐学习过程中由于基本功的不牢固会越来越困难,甚至会抹杀掉孩子的学习兴趣,最后除了自欺欺人还能得到什么?

三、急――对艺术考“急”的几点建议

我国的社会性艺术考级通过二十几年的实践与发展,值得肯定的是它对我国艺术教育的普及全民素质的提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它是在我国经济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社会艺术现象,作为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艺术技艺,怎样才能让其更规范有序健康的发展呢?

1.关于教师

我国社会性艺术考级这一年轻的事业所具有的潜力是巨大的,同时所要承担的责任也是艰巨的。教师在这一事业中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因此,如何规定考级教师的标准是不能避免的问题。首先,考级委员会应该对教师的专业提出一定的标准,如教师的基本功(理论、技能等)等进行统一的岗前培训,培训合格颁发统一的教师资格证书方可上岗教学。其次,教师所教学生在考级过程中连续出现考级不合格现象的,应对教师资格证书予以吊销。以此来督促教师的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关于考级机构的标准化规范化

我国艺术考级机构数量众多,但各考级机构制定的考级标准和参考要求都有一定的差异,(例如中央音乐学院以九级为最高级,中国音乐学院以十级为最高级)。同一专业的同一乐曲,在不同的考级机构定级有时就不一样,有的差距还很大(如:古筝曲《凤阳花鼓》、《南泥湾》等曲目,在中央音乐学院的考级教材中为一级考级曲,在江苏省音乐考级教材中则为三级考级曲)这在考级机构本身就众多,考生难以选择的情况下又增加了新的困惑,并且会出现考生报考时在这家考级机构过不了,换家考级机构就能拿到考级证书的现象。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考级的权威性。这就要求各考级机构十分有必要制定出一套规范的考级定级标准,以此让各专业的考级有据可依。

3.关于评委―― 一专多能

自上世纪80年代我国考级机构设立以来,考点、评委的人数也在不断地以一定的速度递增。评委的职责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在学生考级后对考生进行点评辅导并与辅导老师进行教学上的交流,但是在考级过程中能真正做到这几点的恐怕真的寥寥无几。在大部分的考级过程中,一个考场往往只有一个评委,似乎每个评委都可以“一专多能”?其次,在音乐考级的中,评委人员安排的连续性似乎也已成为普遍现象,我国实行考级制度已有20多年,不同的评委对考级曲目的评定有不一样的标准,评委人员的连续性安排对评判各地区考级有一定的不准确性。

在社会性艺术考级的工作中,评委起着监察和资格认定的重要作用,担任考级评委的专家们在一定程度上就保证了社会性艺术考级的质量水准。现在考级过程中评委们的“一专多能”现象很显然是对考生、对家长甚至对社会的不负责任。要想考级的过程规范化,担任考级的评委就必须先要在专业水平、考评态度及自律等方面有一个考核标准。这样才能使我国的社会性艺术考级有规范性、权威性可言,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应有的价值。

4.关于考级教材

我国社会性艺术考级实行二十多年以来,考级教材多、乱、杂的现象一直都客观存在。往往同一专业的同一考级曲目在不同的考级教材中就会有不一样的变动(在民族器乐考级曲中尤为突出),随着考级机构的增加,它们的附属品――不同版本的考级教材就随之而来了。就像不同的考级机构定级不同一样,在不同的考级教材中同一考级曲目的曲谱之间也有差异,有的差距还很大。因此制定一套规范化系统化的考级教材也是社会性艺术考级的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十多年以来,社会性艺术考级在我国的艺术教育文化的普及、国民素质的提高等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为我国艺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后备人才。但二十几年的实践与发展过程中它也有这样那样的负面影响,我们必须通过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的运作机制,并不折不扣的执行,艺术考级这条大船才能在艺术的海洋里扬起风帆越行越远。

上一篇:浅谈如何发挥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下一篇:闹 闺 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