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对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影响

时间:2022-09-11 10:36:50

浅谈新课改对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影响

摘要:本文以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归纳演绎法,就当前新课改前后,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中,教学组织与教学方法的变化等问题进行了重新思考,提出了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必须为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服务的基本观点,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从理论上和实际操作上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

1 前言

教育与人类同时存在。伴随新世纪的到来,人类正在迈向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可以预言,人类经济发展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知识将成为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科学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将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为了培养新世纪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保证新世纪的教育质量,必须根据新世纪社会的变革来探索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逻辑分析法

2.2.3 归纳演绎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中小学体育课程实践的发展

3.1.1 第一个阶段:1978年至1985年

1977至1985年这段时期是我国对“”造成的混乱进行全面反正时期,在这个时期我国重新制定了全国统一要求的“三教”,即“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恢复了“前”的体育课程,并酝酿和开始了对体育课程和教学进行新的改革。

第一,“”后,为了恢复学校体育、卫生工作,1978年4月14日教育部、国家体委、卫生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中、小学要认真做好早操、课间操和眼睛保健操;课外体育活动,每周最少要有两节列入课表;每天平均保证一小时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的体育锻炼。”

总体上看,1978年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从体育课程教学的目标、教材的分类体系以及内容、体育课程实施等方面,基本上沿袭了前体育课程的模式。它反映了当时“”后,教育领域拨乱反正,恢复发展,并在初步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对前体育课程和教学成功经验的必要继承和一定程度上的改进,也反映了体育课程自身发展的历史继承性规律,这是完全符合当时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需要的。这套大纲总体上体现了我国第一代体育课程的特征,也属于我国第一代体育课程的代表性大纲之一。

3.1.2第二个阶段:1985年至1999年

这一时期,在时间上是以1985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并做出《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为重要标志的。这一时期,我国对教育体制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健康的发展。

第一,中共中央做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明了教育改革的方向,描绘了我国教育改革的宏伟蓝图。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这一时期的学校体育工作明确了“体育工作以增强体质为主,以普及为主,以经常锻炼为主,卫生工作以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第二,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实施九年义务教育。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并决定于当年7月1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颁布,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我国义务教育制度,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开始走上依法治教的轨道。第三,在教材内容的分类上出现了不同的分类方法。国家所颁布的体育教学大纲是采用综合分类的方法,即小学低年级以基本动作、游戏和韵律活动与舞蹈为主,小学中年级以上以运动项目、发展身体素质练习的各种健身手段为主的分类方法。第四,这一时期我国的学校体育课程评价做了重大的改革,改变了单一的以运动项目成绩进行评分的方法,提出了结构考核的方法。

3.1.3 第三个阶段:1999年至今

(1)教育背景

1999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在这一决定中明确提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学校教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第一,课程名称改为《体育与健康》。它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加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健康的发展。第二,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新大纲与过去相比,十分强调体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是中小学必修课程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强调健康是每个人生存、文明生活、高效率学习与工作的前提,对促进中小学身心健康成长,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第三,在课程结构上,选修课程的比重进一步加大。在教材内容上,这套大纲将选用教材划分为限制性选修和任意选修两大类,限制性选修的意思就是在必修教材的基础上,由学校根据学生的爱好和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从大纲规定的限选内容中选定修习一至二项教学内容。第四,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新大纲,对成绩考核与教学评价都作了重大的改革。这一改革以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为指导,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核心,以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进步程度为标志,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第五,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课程指导思想是课程的核心,在课程的变革中起主导作用。

4 结论与建议

一百多年来我国近现代体育课程,内涵上经历了“体操――钵育――体育与健康”的发展历程:形式上表现了“课外――课内――课内外相结合”的发展趋势:价值功能上体现了“生物学――心理学――人文社会学”的自我认识提升;发展上呈现了“拿来主义――本土化探素――再度国际化”的三阶段发展模式,近代与现代均同样如此:并且表现出钟摆摆动式或重演式的演变特征。这是体育课程发展演变中的一条规律。而灵活性不足,我国体育课程管理的基本趋势是在保持国家对体育课程统一性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灵活性。我国近现代体育课程经过一百多年来的发展,在体育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旌、评价、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尚未形成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体育课程理论和实践体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体育课程是历史赋予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上海体育学院;上海;200438)

参考文献:

[1] 舒盛芳,沈建华。改革开放30年我国学校体育取得的主要突破与问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7

[2] 陈琨。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J]。基础教育,2010,10,296

[3] 陈华卫。我国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与实施现状的研究[M]。江苏扬州:扬州大学,2004

[4] 罗小茗。上海普通高中“二次课改”研究[M]。上海:上海大学,2007

[5] 高丽君。高中体育课实施多元教学改革研究[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4

上一篇:试论技校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 下一篇:初级在华留学生汉语听力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