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学习更加高效

时间:2022-09-11 08:22:07

如何使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学习更加高效

【摘 要】要提高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课堂的高效性,教师要有强烈的搭跳意识;充分利用自我优势资源的意识;与文本、与师生的对话意识,这样才能体验到语文课堂师生共同生成的乐趣,才能使语文教学向着高效和美进发。

【关键词】自主合作 探究式学习 高效性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一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这种课堂能充分显示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个体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教师怎样做才能使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课堂更加高效呢?

一、教师要有强烈的搭跳意识

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课堂是老师搭跳板让学生够到苹果的课堂。在课堂上老师必须清醒意识到自己的角色,做组织者、引导者,为学生铺设适合他们跳跃的跳板,给他们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亲自够到红红的果实,实现自我的超越和升华。即教师要有强烈的搭跳意识。

1.要从文章整体规划角度搭跳

有的文章适合构建合力美的跳板。

如讲《祝福》时如果将各情节罗列,一块一块讲,学生好驾驭但似乎有些孤立,拉大线跳跃讲,学生可能找不到哪段,怎样搭跳才能使文章既让学生跟住又有整体感?“祥林嫂是不容易死的,可她又是不得不死的”一句话提醒了我,从她初到鲁镇到寂然死去始终贯穿着“摧残与抗争”这一主旋律,围绕她遭遇怎样的“摧残与抗争”设问搭跳便把零碎的东西比如肖像、祥林嫂的所为、周围的态度都能带进这一核心线索里了。于是我构建了文章合力美的跳板,让学生轻松跳跃,不知不觉间将琐碎的问题围绕这一核心问题步步明朗,生成主题。等我把以摧残为波谷抗争为波峰蛇状的曲线图完成时,学生豁然开朗,感受到毒蛇对祥林嫂的吞噬,对文本理解有了宽度深度,印象深刻自然提高了教学有效性。

有的文章也可以构建张力美的跳板。如《雨巷》,从文章的张力美去设计我觉得更好。从三个意象去搭跳,设计时以三个意象为点向外放射:

“雨巷”象征黑暗压抑的现实;象征革命事业陷入低谷;象征人生际遇上的低谷。

“我”是一个对革命前途感觉渺茫的知识分子形象,是一个苦闷的、追求难以实现的知识分子形象,一个失恋后仍苦苦追寻的执著人物。

“丁香般的姑娘”象征诗人在大革命失败后苦苦追求的革命前景和希望;象征诗人理想中的恋人形象;象征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如美好的人生理想等等。

通过围绕三个放射点,学生探究出本课主题,训练了发散思维,达到了自主探究的真正意义,同时,触类旁通,知道了多元化主题类的文章分析思路。

任何一篇文章都有自身的特点,但也有一些共性的东西,找到最适合学生搭跳角度,才能实现探究式课堂高效。因此,我认为老师应有整体规划意识,对文章重难点了然于胸,搭建最有生成力的跳板,这样才能达到最大限度的收获。

2.要懂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搭跳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预设好的问题,自己觉得很简单,但到学生那儿却很难。其实除了责怪我们的学生基础差之外,更多的时候还要反思我们的问题是否适合学生。

我在讲《念奴娇·赤壁怀古》有深切的体会。关于“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的理解,是文章的高潮,也是重点难点。它反应的是作者儒家道家思想信念的矛盾,为了很好地生成苏轼的思想,于是我做了精心的预设。

第一次设问:这句话包含丰富的潜台词,请结合本句和苏轼的经历想象此时苏轼的心理,写一段心理描写。

结果学生根本解读不出来,因为他们没阅历,没体会,没共鸣。说不出感受,自然也不能上升到人生观层面。

于是改方案重新搭跳:“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文本及作者经历阐述。

问题变了,而生成的内容质不变,学生结合句子及背景简介,有的放矢,有话可说自然得出直面苦难,胸襟豁达的乐观;随缘自适,清静无为的恬然;消极颓废,放弃进取的逃避;不得遂志,待时而动的呼唤。

我想高效的课堂每次搭跳不仅是我们懂,关键是怎样让学生懂,有时换个问法学生可能很容易上一个高度,看到更美的风景。

二、有充分利用自我优势资源的意识

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走向生活。只要沿着这一原则不偏离重难点,老师可以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结合学情进行解读。

我们曾带领组员进行过一次同课异构的《我有一个梦想》。

有的老师在整体感知主题内容的基础上,重视品读,品味学习本文极富感召力的语言修辞手法的运用,并运用到写作中去,收获的是写作能力。

有的则重视整体结构,重点揣摩语段和词语的深层含义及强烈的感彩,对文本解读内涵的把握,重真善美的熏陶,收获的是精神食粮。

还有老师讲的则是放开眼界,引用很多史料,学生兴趣很浓,进而带动理解文本内容,获得精神给养。

老师们本着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去发挥自己的特长,找到自己的兴奋点,让学生探究,才可能使自己的课堂发挥最大值。从这一点上说,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也关注了教师的自主探究意识,让老师凭借自己的才华与能力去创造课堂的最大收获,所以教师更应时刻注意利用好自己的特长。

三、要有与文本、与师生的对话意识

“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是教师、学生、文本和谐对话的课堂。所以我们在强调学生的主体角色,尊重学生的探究过程与成果的同时,也不能唯学生是听,忽略我们教师的主导性,忽略文本意识、师生对话意识。

1.要与本文作者对话

阅读教学任何时候都应有与文本对话意识,站在作者立场上去感受、理解文本内涵,不能随意否定、抹杀文本自身的意义。如我讲《祝福》时问学生祥林嫂为何闹得出格?学生竟然答:他们没共同语言和感情基础。如果对这种解读不及时纠正不仅不能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反而会把学生阅读引向歧路。

当然我们可以客观、辨证地看待。如《装在套子里的人》我们不否认作者对沙皇专制制度批判,只是对“人性的批判”更符合当下的意义。《愚公移山》我们不否定愚公移山的无畏精神,但也强调要“注重时效”,不是对文本自身意义的否定,而是在文本原意基础上更与时俱进的发展。所以尊重文本就是不歪曲文本。

很多时候阅读题选项的考查点都是在学生整体把握文本主旨上,因此提醒大家在解读文本时更应关注文章的整体性,尽管新课程有时一节课讲明白一个知识点就行,但无论解读哪个知识点都应让学生明白这个点在整体的什么位置,这样才能真正提升阅读能力。

2.要进行师生、生生的心灵对话

高效课堂讲究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共享、共进。语文魅力是文本为我们创造多姿多彩的艺术境界,师生双方真诚的倾听和接纳,彼此精神的相遇相通,共同体验语文的独特之美。

听过一位名师讲《合欢树》,很有启发。她没有拖沓入文,而是用几个颇有重量问题支撑文本。

问题一:文章哪些词语表现母亲对我的爱,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的理解。

问题二:除写母亲外还写了哪些人?为什么要写他们?

问题三:文章为何以合欢树为题?

每一个问题都是一颗投入湖中的石子,在学生心中激起千层浪,学生真实体验的抒发,老师对学生适时的情感回应,学生间引起的情感共鸣,相互的补充配合,形成无数个放射与反馈的情感循环圈,问题生成层层递进,深刻集中。由于问题设置举重若轻,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课堂氤氲着精神遇合的默契,氤氲着互动分享的和谐。

我认为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教师应该具有以上几种意识,这样才能把每节课上好,才能体验到语文课堂师生共同创造的乐趣,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向着高效和美进发。

作者单位:黑龙江宝清县第二高中。

上一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 下一篇:了解语文,学习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