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的素质培养

时间:2022-09-11 05:51:16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的素质培养

[摘要] 艺术作为基础文化修养的必要组成部分,能够激发大学生创造性认知情感,培养和塑造人的创新能力量,促进大学生创造性审美意识,从而对人的精神状态和意志心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高校素质教育培养体系中,积极开展公共艺术教育,能够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产生重要作用。

[关键词] 高校 公共艺术 素质教育

公共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艺术的文化是不完整的文化,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仅有工具理性的教育是与素质教育的发展初衷相违背的。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四年的大学生活,如果没有受过艺术的教育,那是不完整的校园生活,他的人生将会失去很多的色彩。因此,我们的大学校园必须建立开放的、让大学生展现自我的公共艺术教育育体系,使他们的灵魂得以净化,情感得以陶冶,品格得以完善,心智得以充实,培养健全的人格,使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一、引导学生审美意向良性发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

艺术作品本身就是人创造的产物,艺术的美其魅力就在于能扩展人的心理空间,大大激活人的深入性思维。而艺术又能培养人们对完美的追求,对丰富多彩、面貌迥异的统一体的追求,这势必会激发起一种思维性的整合,继而表现为思维的优化,同时有关研究证明,信息的新奇相异比信息的繁多、相同更有益于促进入的思维,提高人的智力。艺术教育的媒介――艺术作品,恰恰是这样一种信息源。因为艺术艺术的创作最忌雷同,最重创新。因此,艺术教育有利于学生大脑思维的健康和健全,对于启发人的想象力、创造力、锻炼发展人的形象思维是具有独特作用的。

公共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培养人的良好的审美意向。培养良好的审美意向,实际就是训练人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不同形态的心理过程中,以艺术现象作为它的特定反映对象,通过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协同活动,特别是充分发挥人的思维的主观能动性,完成一种内心的感受,即对艺术艺术的理解与体会,并逐渐达到完美的境界。在这个发展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公共艺术教育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强调发展人的形象思维。人对艺术的感受,从很大程度上来讲是一种抽象思维。它是在没有景物、没有画面、没有图像,甚至没有文字的情况下,仅凭听觉,仅凭声音、旋律、色彩等形象形式的表现来进行内心感受的。

公共艺术教育就是要善于将大脑皮层中的这些细胞唤醒,使人脑中的这些记忆复苏,然后不再通过直观形象,而在倾听艺术的过程中再现这一形象,从中寻求一种内心的感受,因此在艺术教学过程中就要通过课堂教学,教师要善于通过观察学生身心、情绪,语言等方面的变化,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反应和情感的变化,积极启发学生的情感,以德化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激发学生投入公共艺术教育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引导学生在与各种艺术语言的对话中,促进和激发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造就学生多方面的优秀思维品格。

二、彰显自身人文化意涵,推动学生积极情感态度发展

在高校的素质教育体系中,公共艺术教育不仅引导人们了解艺术表现手段的表情作用,还要引导人们认识和体会艺术艺术深刻的思想和道德力量,以发展人的高尚的感情、高雅的审美情趣、完美的人格。例如,人民艺术家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教师要向学生讲述这是一部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高度结合的作品。它以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为背景,以我们伟大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象征,通过一系列创作手法的运用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歌颂了我们伟大可爱的祖国,我们勤劳勇敢的人民,我们中华民族不甘外辱,不甘屈服,决心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它以昂扬激越的对比,气吞山河的音响,排山倒海的合唱,汇成了中华民族抗战的呐喊。当我们翻开半个世纪前的那页历史,我们能不为作品中那深刻的思想性,富有时代特色的形式美和火一般的激情所深深激荡吗?我们能不为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崛起而心同震荡吗?公共艺术教育教育的功效就在于它并非通过道德说教,而是完全以艺术自身的美的魅力,让大学生们在典型的特定艺术形象的陶冶下,以不同的心理尺度欣赏不同时代的作品,感受艺术的基调,从中把握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度的艺术价值,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形成深刻而稳定的优良品质。

三、带动关联学科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无论是对艺术作品思想内涵的理解,还是对艺术作品艺术风格的认识;也不论是对艺术创作手法的剖析,还是对艺术审美价值的把握,都需要借助其它相关学科的一些知识和理论。可以说,艺术教育的过程,同时就是一个与其它学科知识广泛接触了解的过程,是一个大文化传播过程。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人的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情感,完美的人格,得以同时孕育其中。例如,在艺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和大学生们共同探讨关于艺术风格的话题。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由于其历史阶段发展不同,社会生活环境不同,文化传统习俗的不同,均有其特定的文化性格,固定的审美方式,传统的心理定势。这一切必然深深影响着包括各种艺术的发展,必然在艺术发展中留下强烈的印记。铸成其稳定坚韧的品格,形成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诸如东南欧民族艺术的热情奔放,非洲土著民族艺术的彪悍粗犷,东南亚民族艺术的婉约典雅,都无不与各自民族的社会文化氛围息息相关。话题至此,教师可继续深入另一方面,研究艺术风格历来重视艺术家个人因素的作用。当然,不同社会的、时代的、历史的、文化的因素必然深深影响到艺术家的生活和创作,但这些影响最终还是要通过艺术家自身的审美习惯和文化心理个性起作用。例如在音乐学科中,如果不深入探究这点,就无法解释为什么同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贝多芬的艺术风格是意浮义露,情感深厚,曲势浩荡,横无际涯,震撼环字;而莫扎特的艺术风格则是深沉含蓄,清新如小溪流水,呢喃细语,抚慰心灵。也无法解释同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什么会同时产生德彪西的印象乐派和勋伯格的现代乐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深入话题使大学生们不仅了解艺术的艺术风格,同时还要了解艺术家的成长背景等个人因素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和作用,相信好学的大学生们肯定会进一步主动探讨艺术作品的内涵、风格和价值,则势必涉及到社会文化的许多方面的知识.所以说,为了了解艺术艺术的风格,艺术教育只有将社会学、文学、美学、民俗学等丰富的知识引进艺术天地,与此同时也让我们把真实、美好、博大、开阔、睿智、深邃等优良品质植入了大学生们的心中.也正是人们在对社会学、美学、文学、历史学、民俗学等学科知识的了解过程中,在丰富的学识与智慧的沃土中,使我们大学生们的艺术素质得到了提高,文化修养得到了提高,同时更是造就了他们多方面的优秀品格。

四、突出公共艺术教育的学科特色,促进学生创新素质提升

学生在接受艺术教育活动中,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情感、充分的想象和个体独特的表现语言,他们在活动中把握的不仅是外在的法则和内容,而且是在深化创造性认知特征的过程中滋养自己独特的内心潜质。我们应积极打破传统的单一的传授知识和技能,使教师进人学生互动的角色中,引导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将文学、舞蹈、美术、英语等文化艺术中的共同审美因素,融会于艺术教学之中加以贯通,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发展大学生的欣赏能力与道德意识,促使学生在艺术综合教育活动中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的欣赏、学习、创造与表现的过程中,激发自身智能因子的活跃,充分感受艺术教学的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的益智魅力。

同时,在艺术教学中,我们应立足于寓教于乐,以鲜活有趣的艺术教学为手段,使大学生的审美感知经验不断地从零碎的向整体的方向聚合,使肢体的律动体验不断地从分散的向综合的的转化,以逐渐形成大学生良好的审美心理结构,从而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和创造的活动,获得美的感受、智的启迪和技的体验。通过经常性地培养大学生这种参与意识,使他们正确树立和突出大学生在艺术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为他们营造一个自由欢乐的艺术氛围。有效地激发他们潜在的创造性、表现力和想象力,使他们的思维在轻松偷快的艺术教育活动中得以发展。所以说,大学生是非常具有创新潜能的群体,只要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加以正确引导,就能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让创新艺术教育成为激发大学生创新意识的新途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其主导作用是教师,而他们教育思想的更新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至关重要的。

在现代化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科技创新活动的导演,学生要由被动的接受者转为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对本学科的前沿理论及与本专业相关的交叉学科的最新理论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并善于将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运用到教学当中,以达到创新精神在课堂中的有效培养。因为教师有渊博的知识,会使学生感觉到同他在一起、昕他讲课会增见识、解难题,这样就会专心的听他的教诲和接受他所讲的道理。反之,就谈不上对学生的吸引的教学效果了。例如,在艺术欣赏教学课堂,可以通过欣赏艺术充分发挥其想象力,这样对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是非常有益的。因此,创造性活动是通过欣赏过程而发展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艺术想象和个性特征的即兴进行,教师可采取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表己见,以达共识。同时艺术创作教学还可以培养其发散思维。如为音乐中的即兴创作、美术中的生活临摹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充分来感受艺术和表现艺术。通过创作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丰富学生的联想力,并且使其学会了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描写事物的特征,养成发散性的思维疗式。还有就是歌唱教学,同样具有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表现艺术唱歌也是学生进行艺术实践,表现艺术的重要手段,也是艺术教学的重要内容。还有器乐的教学,也可以协调教育,以促进人脑机能,它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训练方法。

总之,古往今来难以计数的优秀艺术作品,都蕴涵着人类最有代表性的深刻哲学道理,最美好的理想和最丰富的思想感情。以形象思维为基础的艺术教育能够有效促进人的创新思维,能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对于进一步开发大学生的智力与技能,能够促进大学生完美人格的培养,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因此必须依据学情,科学有效地推进公共艺术教育的开展,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马达.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马达.音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上一篇:网络中的木马探寻分析 下一篇:《图形创意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