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创意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研究

时间:2022-02-24 03:24:06

《图形创意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研究

[摘要] 《图形创意设计》作为现代设计教育的一门重要专业训练课程担负着培养形式图形创造力的重任。在该课程的教学实践工作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构成能力;要引导学生向生活和自然界学习,从中汲取灵感;要注重课堂内外的师生互动。

[关键词] 图形创意 想象力 互动

一、前言

图形作为一种创造设计活动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特征,即“以图说话”。图形设计作为视觉传达的基本方式,已广泛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的各个领域。《图形创意设计》作为现代设计教育的一门重要专业训练课程担负着培养形式图形创造力的重任。它是一门将学生已具备的造型能力、运用创造性思维的方式引向专业所需的方向与方法的课程,从而减少进入专业设计课程以后的学习障碍。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信息量的不断加大,现代社会被称为是一个读图的时代,使得图形的信息传递功能越来越重要。图形创意设计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要:开拓思维想象力,培养设计观念,创造多元的构形设计方法;强化学生有意体验社会生活,发现创意元素,加深认识图形语言;促进学生善于选择科学的思维手段让图形更具内涵,并力图寻求审美的现代性。图形创意把图形当作一种特殊的语言,一种视觉的语言――设计师用来传递视觉信息的语言,它研究的就是这种图形语言的构造方法和技巧。

二、方法

1.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所谓想象就是人为地创造某种形象的活动。想象力是人的本能。想象孕育着创造,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从想象到创造是人类所特有的高层次的复杂的思维活动。图形创意的前提是图形创造,没有图形就没有创意,创意借助图形才能表现出来。所以,首先要着眼于想象力的培养,想象现实中没有的东西,创造现实中没有的东西,要教育学生敢于突破现实形象的束缚。

在图形设计及创意训练中仅有丰富的想象力还不够,它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想象离不开联想,联想是通过赋予若干对象之间一种微妙的关系,从中展开想象而获得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在学习图形创意时,联想与想象是记忆的提炼、升华、扩展和创造,而不是简单的再现。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产生一个设想到另外一个设想或更多的设想,从而不断地设计创作出新的作品。“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就是通过教师的工作,将联想与想象的方法传达给学生,丰富学生的设计思想和设计观念。

2.要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

我们的学生应该是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而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性思维,发散思维是从某个图形中生成新的图形,从给定的图形信息中产生新的图形信息,新的图形和原有的图形具有某种关联。这种关联可以是形态的、空间的、时间的、肌理的、结构的、色彩的等等,新的图形信息和原有图形信息相关。这种关联可以是类似的、相近的、相反的等。

发散思维的特点在于它不受固定思维方向的约束,思维的主体可以从任意一个思维的起点出发,向各个方向任意发展。这个过程有很强的随机性,会不断产生新的思维方向。发散性思维有流畅性、变更性、独特性三个不同层次的特征。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角度,广泛以及求异的思维方法来思考。对于一个课题,可安排较多的构思草图训练任务,着重考察学生思维的流畅性与变更性,并配合及时的指导与反馈,激励和发现思维中的独特创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构成能力

在现代图形创意的教学中,不仅要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还要通过各种图形的创意练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和表现方法对图形进行创意表达,为以后的专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图形创意更好的应用到各个设计领域。发散思维产生的是丰富的形象素材,这些素材一般情况下并不具有完整表达创意的形象形态,它只是与创意有关的形象元素,表达的仅仅是创意的某个侧面或与创意的个别关联。它们是发散性的形象思维在运作的过程中由思维的内在倾向引导从某一点出发向任意方向想象而生成的具有个别性、偶然性、局部性的东西,它具备与其他形象元素结合生成完整的创意形象的潜质。而生成完整创意形象就需要学生的形象构成能力,要引导学生学会将形象元素依据一定的构成法则和创意倾向去进行形象的再创造。

4.要引导学生向生活和自然界学习,从中汲取灵感

自然中的各种形象对于人来讲都是具有视觉含义的,要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形象,研究自然形象,从自然形象中发觉视觉含义。生活中的形象特别是各种各样的人造物,它们是人的创造,蕴涵着人的精神和感情,是能够和人进行对话的。要引导学生寻求具有事物最深层的本质意义及事和物作为图形创造联想的契机,透过对事物与它相关联、相似性,进行形与意的相互转换。图形设计的创新贵在能够从生活中、从自然中去发现,不论是宏观或微观世界都充满了形形美的造型因素,都可能点燃创作的激情。只有在生活中通过观察、提炼和积累,才能在设计中思维活跃,信手拈来。没有平时的积累,再多的方法都是无本之木。看似头脑中突如其来、妙手天成,其实是前期刻苦工作,各种元素碰撞的结果。

5.要注重课堂内外的师生互动

在科学发展的今天,任何创新都是在有利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群体合作的产物,个体封闭式思维只会妨碍创新。让学生围绕着一个创意命题展开讨论,合作完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经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往往都有较好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带着问题探索,交流信息,在构思立意上提出各自不同的见解,相互进行思维碰撞,个体的知识、思维与智慧被整个群体共享,使知识、能力、性格各有差异的学生得到互补互进。

互动教学是现代教学的一个特色,通过互动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图形创意教学特别需要使学生把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特别需要学生的心性的自由,这就要求教师要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而互动就是最好的创造方法。可以师生互动,也可以学生互动,可以课堂互动,也可以课外互动。要组织学生对优秀的图形设计展开讨论,对设计的主题、形式、手法和思想等进行自由的讨论,几个人组成一组,把每个人的观点和想法拿出来供大家参考,提出可能的修改意见。如果可能的话,结合一些图形设计大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把各人的设计创意拿出来讨论,最后设计出满意的作品。作为图形设计课,一个几十号人的班级,可以出现几十种不同的创意,产生几十幅不同形式的图形设计作品,经过讨论互动,这个数量会几倍几十倍的放大,师生在这个过程中的受益是非常可观的。

参考文献:

[1]江明.图形创意基础[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2]周凯.图形创意课教学初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1).

[3] 许倩菁.启发式教学在图形创意课中的有效应用[J].科教文汇,2009,(2).

上一篇: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的素质培养 下一篇:基于Web服务的智能客户端数据同步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