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师教学行为研究

时间:2022-09-11 05:35:48

初中英语教师教学行为研究

摘要:

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初中英语教学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研究初中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笔者透过当下初中英语教师教学行为的现状,详细阐析了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以期为提升初中英语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行为;有效性

一、英语教师教学行为的界定

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展现的所有行为。通常,对于教学行为的分类,学界看法不一。笔者认为宜将教学行为分为主要教学行为和辅助教学行为,前者直接指向教学目标和内容,通常事先已做好充分准备,而后者直接指向具体的学生和某一教学情境,通常事系偶然,难以预料。而本文笔者主要针对教师主要教学行为进行详细阐析。当然,透过上述对教学行为的界定我们不难得出,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是指英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外显的行为活动。对于其主要教学行为,笔者认为宜包括呈示行为、对话行为和指导行为。呈示行为主要包括教师的讲述行为、板书行为、多媒体应用行为等具体教学方式,对话行为主要包括提问、批评或表扬等评价行为,指导行为则包括活动指导、阅读、练习指导的具体方式。由于英语学科的特殊性,教师的课堂教学用语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且贯穿于呈示行为、对话行为和指导行为的始终。

二、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用语水平低

课堂教学用语作为教师组织和从事英语教学所用之语言,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由此便不难看出英语教师课堂教学用语的重要性。基于英语教师课堂教学用语的独特“范例”功能的考量,笔者认为英语教师课堂教学用语宜具有规范性、准确性,否则将大大不利于学生良好语言习惯的培养。对于英语教师课堂教学用语存在的问题,主要存在两方面:一是教师的课堂用语中存在着诸多语癖,诸如不当的口头禅、惯用语气词等;二是教师的课堂用语多被中式英语充斥,缺乏英语情感。

(二)课堂激励机制不强

课堂评价作为课堂激励机制的主要措施,存有诸多问题。一方面课堂评价用语单一,且缺乏针对性。教师通常采用“Good,OK,Ex⁃cellent”等用语以期达到表扬效果,显然这一做法长期必然会引起学生听觉疲劳,导致英语学习兴趣降低。另一方面是表扬泛化,诸多教师在课堂中多对学生采取表扬方式,而对一些问题行为不予指正,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对自身缺点清晰、正确地认知,也不利于教学预期目的的实现。

(三)课堂讨论指导力不足

课堂讨论是英语课堂的通常形式,然而其存有诸多问题。一方面是讨论时间仓促。通常讨论时间约2分钟左右,学生很难在如此短的时间中得出一个确切的结论,由此可见,课堂讨论多趋于形式化。两一方面,教师在课堂讨论中缺乏指导,多为“不作为”。诸多英语教师只是在讲台上巡视学生的纪律,却不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小组,由此而缺乏有效的引导。

(四)课堂提问水平不足

透过英语教师提问问题的类型、难度、清晰度等方面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其提问的随意性较大,启发性较低,因而也就缺乏深入思考和探讨的价值。这无疑是教师需要注意和提高的地方。再者,教师提问的关注面也略向成绩优秀者倾斜,而成绩较差者则机会较少。此外,教师还需注意的是,应鼓励学生提问发言,改变自身一味灌输的观念和做法。

(五)课堂呈示行为依赖多媒体过度

课件演示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但其也不乏问题。一方面,随着多媒体的过度使用,多媒体甚至趋于代替教师的作用而使教师沦为“放映员”,这仍未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其课堂效果也与预期相差甚远。另一方面,课件制作水平参差不齐。课件版面多被诸多花哨画面充斥,之所以如此,教师多是出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然而,适得其反,这些花哨画面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不利于有效教学的开展。

三、优化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对策

(一)提高课堂教学用语水平

基于教师的讲述行为的单向性特点的考虑,笔者认为,教师课堂教学用语宜注重规范性和准确性,毕竟,课堂教学用语是学生习得语言的主要来源。英语教师对自身英语发音的准确性、语速的适中性、语音的清晰性以及语言的地道性要有严格的要求,以免给学生传递错误的认知。此外,教师教学宜因班而异。对于整体水平较差的班级,语速要稍慢些,用语也要相对简单,以保证其听的清、听的懂。同时,教师要摒弃自身讲授中的诸多低效语癖。

(二)改善课堂激励机制

首先,教师课堂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且有针对性。对于评价形式的多样性,诸如口头表扬、师生的鼓掌亦或教师惊喜的表情、赞许的笑容等行为方式。此外,有针对性的表扬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更有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

(三)提升课堂讨论指导力

课堂讨论对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以及合作意识的增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存在着较多的无效行为。笔者认为,宜从以下层面着手:一是教师要适时引导。适时引导可以对于学生在讨论中的行为予以监管,从而确保其讨论方向的正确性。二是要对讨论时间作出恰当安排。教师在课堂讨论中,要确保学生精力集中,对讨论时间有个确切的拿捏,方能使课堂讨论达到最佳效果。

(四)提高课堂提问水平

首先,对于教师课堂提出的问题,一方面要基于学生现有的英语基础作出考虑,另一方面则要结合初中生个性和心理特征,并将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相适应纳入到考量范围。其次,要平衡关注面,教师应顾及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认知结构作出相应的提问。最后,要注意学生集体回答与个别回答的结合,有效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五)有效使用多媒体

教师应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对于字迹不清、布局不合理等问题教师应通过自身素以及对现代化技术设备的运用能力的提升而予以解决。此外,教师应将多媒体与板书(图、画)等其它教学手段相结合,而非一味依赖多媒体完成,更丰富的教学手段无疑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从而提升初中英语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作者:刘喜红 单位:天津市南仓中学

参考文献:

[1]谭文凭.成长期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设计现状研究[D].鲁东大学2015

[2]何娜娜.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3]郑贝生.初中英语教师课堂动机策略使用情况的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4

[4]吕玉青.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组织策略的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5]赵灵兵.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策略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上一篇:全胃切除术后营养健康教育分析 下一篇:高校教师教学科研矛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