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策略

时间:2022-09-11 05:26:07

英汉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策略

【摘 要】在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语言信息中包含很多文化差异成分,翻译不仅是语言翻译,而且还是文化翻译。在翻译策略中,归化与异化是处理文化差异翻译必不可少的方法。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译者应该使用辩证观点对待这两个策略,还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应用。

【关键词】文化差异 翻译 异化 归化 策略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0-0066-02

翻译的重要性无论在生活中还是社交中都有显著的体现。通过翻译,人们可以了解国外的风土人情、文学知识等;通过翻译,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各个方面得以顺利沟通、合作和发展,也促使世界各国对翻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综合素质高的英语翻译人才。

一 翻译的定义

西方有文字可考的最早的笔译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250年左右。我国有文字可考的翻译最早则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刘向所著的《说苑・善说》中所载的《越人歌》,其距今已逾两千年。对于翻译的定义,学界一直众说纷纭,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下面我们就介绍中外学者一些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第一,美国当代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A. Nida,1969)认为,翻译是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这是英汉互译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翻译定义。

第二,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劳伦斯・韦努提(Lawrence Venuti,1882)认为,翻译是译者依靠解释所提供的目的语中的能指链替代构成源语文本的能指链的过程。韦努提一反传统的“对等”角度的定义,否定了结构主义所信奉的所指与能指之间的对应关系,认为能指和所指是可以分裂的,符号与意义之间是不一致的,因此文本意义具有不确定性。在韦努提看来,翻译知识是用一种表层结构代替另一种表层结构。

二 基于文化差异的英汉翻译策略

如何处理文化差异造成的翻译障碍是翻译中的主要难题,我们该如何克服这些障碍呢?美国理论学家韦努提(Venuti)提出的归化法(domesticating method)与异化法(foreignzing method)。他说:“翻译者可以使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方法,‘归化法’是以民族主义为中心,把翻译国的价值观归化到目的语国的文化中来,即把原文作者请回家来;‘异化法’则是通过把外国文本中出现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完全表现出来,把读者送到外国去。”在这些基础上,翻译界内部出现了两种相互对立的意见,即归化论(adaptation)与异化论(alienation),前者主张以目的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后者认为应以源语或原文作者为归宿。

1.归化策略

所谓归化,是指恪守本民族文化的语言习惯传统,回归本民族语地道的表达方式,即是用一种极其自然、流畅的本民族语表达方式来展现译语的风格、特点。其代表人物奈达提出了“最贴近的自然对等”概念,主张译文基本上应是源语信息最贴近的自然对等。在奈达看来,译文的表达方式应是完全自然的,并尽可能地把源语行为模式纳入译文读者的文化范畴,不应为了理解源语信息而强迫读者一定得接受源语文化。

如:The cold,colorless men get on in this society,capturing one plum after another.

那些冷冰冰的、缺乏个性的人在社会上青云直上,摘取一个又一个的桃子。

上例中,“李子”在汉语中并没有“运气、福气”的引申义,因此将其归化翻译为汉语中具有此含义的“桃子”,更容易让汉语读者体会其中的意义。

此外,对于那些含有丰富的民族文化特色,承载着厚重的民族文化信息和悠久文化传统的成语与典故,可采用归化法翻译。因为不同民族的自然与社会环境、风俗习惯、历史与文化背景、精神生活等方面的不同,东西方文化差异很大,这往往给成语与典故的翻译带来难度,而采用归化法可寻找译语中类似的表达方式,从而保持成语典故特有的简洁性和精练的表现力。例如:

Beauty is in the eye of the beholder.

情人眼里出西施。

Fine feathers make fine birds.

人靠衣装,佛靠金装。

Every potter praise his own pot.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然而,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它还是文化的载体,有时候语言的形和意不能分开。归化译法的缺点是滤掉了原文的语言形式,只留下了原文的意思。这样一来有可能失去很多有价值的东西。遇到文化因素的翻译时,译者不能只在译语中寻找熟悉的表达方式。

2.异化策略

异化,这是相对于归化而言,是指适应外国文化的语言翻译特点,吸纳外语的表达方法,需要翻译者采取相应的源语言作者的原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换句话说,异化,就是要保存原文的原汁原味。异化翻译理论思想是由韦努提(Venuti)提出的,他强调,翻译应该符合原文的风格,尊重原文的思想和内容。以此来防止目标语语言文化占据主导地位而歪曲或忽略了原文内容。

例如:Silk丝绸、Kungfu中国武术、艾滋病AIDS、Fengshui风水等,这样的异化比起一味地归化,用英语词汇来代替或解释概念更有利于汉文化的传播。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异化翻译的典型句子。

As the last straw breaks the laden camel’s back,this piece of underground information crushed the sinking spirits of Mr.Dombey.

正如压垮负重骆驼脊梁的一根稻草,这则秘密的讯息把董贝先生低沉的情绪压到了最低点。

以上例句将原文中的习语the last straw breaks the 1aden camel’s back按照直译法译出,汉语读者完全可以理解并接受,并了解英语中的文化习俗。

当今社会的全球化趋势,使不同文化间的敌视减少,交流增多,各民族在保持自己文化传统的同时,也乐于接受外来文化。许多异化成功的例子已经融为汉语或英语的一部分,几乎看不出移植的痕迹了。例如:a stick-and-carrot policy―大棒加胡萝卜政策

Pandora’s box―潘多拉的盒子

ivory tower―象牙塔

blueprint―蓝图

sour grapes―酸葡萄

honeymoon―蜜月

crocodile tears―鳄鱼泪

3.归异结合策略

归化与异化作为跨文化翻译中的两种方法,两者都有各自适用的范围和存在的理由,因此强调任意一种都是不完善的,只有将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达到翻译效果。因此,我们提倡“归异互补”的翻译方法。此外,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要讲究分寸和尺度,不可走极端。过分的异化,往往会造成译文的晦涩难懂,影响译文的可读性。例如:

What a comfort you are to your blessed mother,ain’t you,my dear boy,over one of my shoulders,and I don't say which!(Charles Dickens,David Copperfield)

你那位有福气的妈妈,养了你这样一个好儿子,是多大的开心丸儿。不过,你可要听明白了,我这个话里可有偏袒的意思,至于是往左偏还是往右偏,你自己琢磨去吧!(张谷若译)

你是你那幸福的母亲多么大的安慰,是不是,我亲爱的孩子,越过我的肩头之一,我且不说是哪一个肩头了!(董秋斯译)

上例中,董秋斯刻意追求对原文的异化,虽然保持了和原文的对应,但汉语读者读来却是不知所云。而张谷若采用归化的策略,清楚地译出了原文内在的含义,使得汉语读者能清楚地理解原文作者的本意。同时,过分的归化翻译,有可能会导致“文化误导”。因此,好的翻译是在异化和归化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折中点。这需要译者仔细研究原文,弄清原文的意蕴,遵循在对翻译目的、作者意图、文本类型和读者对象等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审慎地做出选择,准确把握好“化”的分寸。

综上所述,即使是在同一篇文章中,翻译的策略也不是单一的,不能从头到尾都机械地用同一种方法。在面对翻译中的文化问题时,优秀的译者应该具有敏锐的跨文化意识,采用多种翻译方法和策略,做一个尽心尽力的文化交流使者。

参考文献

[1]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续篇[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2]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3]张野.英语成语典故[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6

上一篇:浅议如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下一篇:谈语文教学中注重作文能力的培养